【粤开宏观】从财税视角看重庆:“山城”的财政债务形势全景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ykzq.com 1 / 24 证券研究报告 | 宏观研究 宏观研究 【粤开宏观】从财税视角看重庆:“山城”的财政债务形势全景 2023 年 04 月 19 日 分析师:罗志恒 执业编号:S0300520110001 电话:010-83755580 邮箱:luozhiheng@ykzq.com 近期报告 《【粤开宏观】天津:“渤海之滨”转型,财政债务形势全景》2023-04-11 《【粤开宏观】深交所推出 8 条指数的点评分析》2023-04-11 《【粤开宏观】社融、信贷超预期背后的经济 恢 复 形 势 : 3 月 金 融 数 据 点 评 》2023-04-12 《【粤开宏观】从财税视角看上海:“东方明珠”财政形势与特征》2023-04-12 《【粤开宏观】“通缩”的误解与货币的去向》2023-04-13 摘要 重庆位于我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北部、东部及南部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域内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等交织。重庆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春夏之交夜雨尤甚,因此有"巴山夜雨"之说;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凭高眺远,万家灯火高低辉映,故而有“山城”之称。长江和嘉陵江交汇之处,形成了重庆市中心城区,地处平缓,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渝东北三峡库区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则落在重庆市山地、丘陵地带,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在老工业基地基础上,重庆市形成了以交通工具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及其周边产业为主导的工业格局。从 1994 年三峡工程的开工,到 1997年重庆直辖市设立、2000 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再到如今的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20 世纪 90 年代后重庆市在数次发展机遇中不断成长。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重庆经济迅速崛起,年均名义增速超 10%,在 31 省市间的排名由 2000 年的第 20 位上升至 2022 年的第 16 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由2000 年的 87.2 亿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2103.4 亿元。2022 年,重庆 GDP 总量已反超广州晋升我国第四大城市。 地方经济发展起步阶段,资金不足往往是最大困境,重庆选择了土地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关键角色。重庆市通过土地出让,为城市发展筹措了大量建设资金,此为土地财政;同时,土地还还可以作为抵押资产,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保障,此为土地金融。2022 年,重庆市土地出让收入增长至1561.9 亿元,规模相当于 2022 年重庆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近四分之三。为了解决城市建设需求,重庆市通过注入土地,成立了一批大型投融资集团,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22 年末,重庆市铁路营业里程数达 2781 公里,是 2000年的 4.7 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 4000 公里,是 2000 年的 17.2 倍,“轨道上的都市区”、“1 小时通勤圈”建设取得关键进展。在“地产+基建”的城市经营模式下,重庆市房地产市场规模较大。2021 年,重庆市新房销售单价不足北京市的四分之一,但是,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却反超北京 216 亿元。土地、房地产相关税收也成为了重庆市财政重要支柱收入。2020 年,重庆市房地产业创造税收占比高达 23.0%,仅次于海南位列全国第二。同年,重庆房产税创税占比(2.6%)排全国第一位,契税创税占比(6.7%)仅次于湖南,位居全国第二。 在土地助推下,重庆市经济发展迅速,但在繁荣之下,重庆市财政收入质量欠佳、对房地产业依赖大、开放水平不高、城投债务负担重等问题也很突出。经济形势反映到财政上,主要体现为: 一是重庆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处于全国中游水平,但财政收入质量排名靠后。2022 年,重庆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 2103.4 亿元,排全国第 19 位,在直辖市中排第 3 位。但从财政收入质量来看,重庆市排名靠后。2022 年重庆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仅为 60.4%,在全国 31 个省份中排第 28 位,在四直辖市中排名最末。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ykzq.com 2 / 24 二是重庆市财政自给率与其新一线城市的定位并不相符。2022 年,重庆市财政自给率为 43.0%。从省市区排名来看,重庆市财政自给率在全国 31 省份中排第 13 位,处于中上游位置。但与杭州(99.3%)、南京(85.2%)、上海(81.0%)、深圳(80.3%)等一线或新一线城市均有较大差距。 三是重庆市税收收入对房地产业依赖较大。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是重庆市创税的两大最主要产业,创造税收占比分别为 26.3%和 23.0%,两者合计创造重庆市税收近五成。但是,相对全国其他地区,重庆市制造业创税占比低,仅排全国第 22 位。在房地产业的拉动下,重庆市第三产业创税占比明显高于其增加值占比。 四是地方政府城投平台有息债务造成的债务负担较大。重庆市地方政府显性债务规模在全国排第 19 位,偿债压力有限。但是,考虑地方政府城投平台有息债务形成的隐性债务后,债务规模和偿债压力上升明显。截至 2021 年底,重庆市城投平台形成的有息债务总额达到 17710 亿元,债务规模排全国第 9位。 当前,国内大市场重要性不断提升,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发展机遇下,重庆市有望迎来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转变。一是虽然制造业整体创税占比较低,但重庆市靠前布局计算机、航空航天器制造等高技术产业,并形成了一定产业集群优势。2020 年,重庆市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等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创税占比分别排全国第 3、第 4 和第 5 位。在高质量发展引导下,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重庆市产业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高。二是潜在贸易市场不断扩大。重庆是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建设城市之一,更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起点。基础设施直接联通“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等,重庆市产品的潜在市场不断扩大,制造业发展潜力大。三是重庆市房价相对低,2005 年以来常住人口不断增加。在人口总量达峰以及老龄化背景下,人口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庞大和相对年轻的人口将有效增加重庆市经济增长动力。 推动“土地+基建”经营城市的模式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下阶段重庆市将持续推进的重大课题。一是通过强化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有效提高制造业在经济中的占比。二是全面融入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开发开放战略,推进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开放口岸建设,以重庆市面向国际市场的基础设施“硬联通”为抓手,进一步加强营商环境等“软实力”建设,共同推进对外贸易提质增效。三是通过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改善带动税收收入增长,不断提高财政收入质量;通过统筹财政资源,盘活、调动可用资源资金补充财力化解债务问题。四是推动城投平台转型,明确资产运营管理目标,并完善针对投融资平台运营的管理体系,创新经营模式,从专注城市基础设施,到助力产业发展,持续领航城市经济。 风险提示:区域经济转型不及预期;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及预期。 pO
[粤开证券]:【粤开宏观】从财税视角看重庆:“山城”的财政债务形势全景,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97M,页数24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