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信用风险八大展望(上篇)
www.lhratings.com 研究报告 1 2023 年全球信用风险八大展望(上篇) 主要观点 2023 年俄乌冲突走向和平谈判的难度依旧较大,地缘政治博弈或再度占据国际政治舞台,全球能源规则、经贸规则以及军事规则等方面或面临重新制定和洗牌 在通胀尚未完全控制之前,欧美央行的货币政策或难明显转向宽松,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仍将保持宽松,但中长期有望转向渐进收紧的方式 虽然欧美国家经济韧性较强,但仍会面临“浅度衰退”的可能,部分亚洲新兴经济体绽放经济活力,印度或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2023 年全球风险资产或将呈现较大的差异化表现,其中部分亚洲国家股市有望呈现向好复苏态势 部分新兴经济体和中低收入经济体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存在一定主权债务违约风险 2023 年美国高收益债券将迎来兑付高峰,受成本高企影响再融资难度较大,违约风险或有所走高 国际政经格局的重塑导致全球供应链重构,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和美国的全球再平衡战略加速了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或对亚洲的产业“雁阵模式”造成较大冲击 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引领 ESG 债券市场的发展,而新兴市场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增长动力 联合资信 主权部 www.lhratings.com 研究报告 2 一、 俄乌冲突的后续演变将会对全球地缘政治产生哪些影响? 1. 从俄罗斯角度看,在各种压力下俄罗斯可能会“破釜沉舟”并与欧美展开多领域的摩擦与对抗 俄罗斯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的初衷是希望通过“闪电战”控制乌克兰,然后打压北约东扩的步伐。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随即对俄罗斯进行全方位的制裁,根据全球制裁跟踪数据库 Castellum 显示,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受到经济制裁的数量超过1 万项,成为全球受经济制裁数量最多的国家。欧美国家通过对乌援助以及对俄制裁的方式将俄乌冲突演变为大国之间的代理人战争,俄罗斯也因此深陷战争泥沼。首先,欧美通过金融制裁进行釜底抽薪,严重削弱俄罗斯的自救能力;其次,欧美通过能源制裁和军事制裁,削弱俄罗斯的核心优势并将其拖入持久战;最后,欧美通过科技和贸易制裁,破坏俄罗斯的全球供应链,从长远削弱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俄乌冲突已持续约一年时间,俄罗斯深层次的结构性隐患逐步暴露,包括应对军事行动和制裁所带来的财政压力、贸易禁运下的进口替代问题以及核心技术领域的发展停滞等。再者,随着“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克里米亚大桥被炸、北约加强对俄周边的军事布控等事件冲击着俄罗斯的安全“红线”,因此在各种压力下俄罗斯可能会“破釜沉舟”并与欧美展开多领域的摩擦与对抗。 数据来源:Castellum,联合资信整理 图 1.1 俄乌冲突以来俄罗斯被制裁情况(截止 2023 年 1 月末) 2. 从其他大国角度看,美国或继续维持对乌军事支持以及对俄全面制裁,欧洲与俄罗斯过去“斗而不破”的局面正逐步演化为双方在军事、能源以及经济等领域的“全面硬脱钩”,中国将在推动俄乌和谈的道路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但短期内俄乌冲突走向和谈的难度依然较大 拜登政府主张全球再平衡战略,试图借助乌克兰这枚棋子加大对俄罗斯的孤立和英国, 1,414 瑞士, 1,612 美国, 1,826 加拿大, 1,528 欧盟, 1,389 法国, 1,323 澳大利亚, 936 各国对俄制裁数量俄罗斯, 10,026 伊朗, 451 白俄罗斯, 366 缅甸, 347 朝鲜, 82 叙利亚, 50 尼瓜多尔, 40 刚果布, 35 海地, 21 也门, 19 2022年全球主要受制裁国家 www.lhratings.com 研究报告 3 打压。一方面,美国借助乌克兰希望收回克里米亚及顿巴斯地区的诉求,鼓动乌克兰加入北约并加强对乌军事援助,将美国军事管控范围延伸至黑海关键要塞,进一步挑战俄罗斯的防御边界并挤压和削弱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另一方面,美国拉拢欧洲盟友共同对抗俄罗斯,强化对欧盟的军事控制,加强欧盟国家对美安全依赖,并以此为抓手重整欧盟和北约,保护美在欧洲的地缘政治和商业利益。因此,俄乌冲突是冷战后美国与俄罗斯长期矛盾的集中引爆和地缘政治博弈较量的鲜明体现。再加上临近2024 年美国总统大选,拜登政府势必会继续利用“乌克兰牌”转移国内矛盾并提升美国的国际维和形象,以赢得选民支持。目前,地缘政治发展走势基本符合美国预期,美国或继续维持对乌军事支持以及对俄全面制裁,短期内俄乌冲突走向和谈的难度依然较大。 长期以来俄罗斯与欧洲各国互相依存,欧洲对俄能源以及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较为依赖,俄罗斯则在芯片、电子零部件以及军备制造等方面对欧洲高度技术依赖,因此欧洲和俄罗斯长期处于“斗而不破”的平衡局面。俄乌冲突爆发对欧洲本土的国防和能源安全以及经济增长造成直接冲击,除了引发能源危机和通货膨胀以外,甚至导致长期以来作为中立国的芬兰和瑞典逐步倾向于加入北约、德国由不向乌克兰提供杀伤性军事武器到现在的提供坦克装备等转变,表明欧洲与俄罗斯过去“斗而不破”的局面正逐步演化为双方在军事、能源以及经济等领域的“全面硬脱钩”。同时,“全面硬脱钩”的反噬作用或削弱欧洲部分国家的政治凝聚力,比如,法国总统大选中“亲俄派”勒庞的支持率进一步走高,在议会选举中马克龙所在政党失去了占据议会大多数席位的优势;爱沙尼亚联合政府因对俄立场不同导致矛盾持续激化,最终联合政府走向解散;匈牙利多次反对欧盟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欧盟则以改革不充分为由冻结匈牙利价值 220 亿欧元的拨款。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中国始终坚持劝和促谈,并于近期接连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和《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呼吁俄乌双方尽快停火并通过对话谈判来解决问题。但在当前形势下,俄乌双方还没有为和谈做好准备,欧美国家的立场也与此相悖,俄乌冲突走向和谈仍有很长的路要走,预计中国将在此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或将引发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博弈升级,乃至于对整个世界政经格局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中国持续同俄罗斯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有助于抵御西方的压制,共同维护地区局势的和平与稳定。 综上所述,2023 年俄乌冲突走向和平谈判的难度依旧较大,地缘政治博弈或再度占据国际政治舞台,全球能源规则、经贸规则以及军事规则等方面或面临重新制定和洗牌。 www.lhratings.com 研究报告 4 二、 欧美日央行下一步的货币政策会有转折吗? 1. 在通胀尚未完全控制之前,货币政策或难明显转向宽松,美联储更希望通过经济“软着落”的方式处理加息节奏与通胀控制之间的博弈 展望 2023 年,各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仍需进一步关注,且基于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和供应链紧张而造成的供给侧通胀大概率将会持续。截至 2022 年 12 月末,美国M2 季调规模仍然高达约 21 万亿美元,远超疫情暴发前的 16 万亿美元,意味着美国的货币流动性仍然处于偏高水平,2023 年美联储大概率会从货币供给端继续收紧货币政策以回收多余流动性。虽然从 2022 年第三季度开始美国通胀的高点已过,但通胀压力仍然存在,美国 2023 年 1 月的 CPI 同比增幅虽回落至 6.4%,但环比增幅有所回升,且距离美联储 2%
[联合资信]:2023年全球信用风险八大展望(上篇),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63M,页数14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