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新材料行业2023年度投资策略:关注新兴技术带来的材料升级和进口替代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重要声明证券研究报告|行业年度策略2022年12月20日关注新兴技术带来的材料升级和进口替代—化工&新材料2023年度投资策略证券分析师:王亮E-MAIL:wangl@tpyzq.com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1190522120001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重要声明图表1: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游概览1细分子行业典型产品主要下游农业、粮食纺服、家居、风电/军工玻璃、食盐、涂料、地产建筑电子、包装、光伏汽车、机械锂电化学品:电解液、隔膜、正负极材料等锂电池、储能电子化学品:光刻胶、抛光材料等芯片、消费电子等氟化工材料:PVDF、制冷剂、FEP等锂电材料、空调、冰箱等聚氨酯:MDI、TDI、HDI、TPU等家电、鞋、运动、沙发等橡胶助剂:炭黑、防焦剂、促进剂等轮胎、胶带、胶管等涂料/印染、民爆、日化、有机硅等军工、光伏、电子等交通运输、能源、原材料等新型煤化工电力、能源、原材料等天然气资料来源:太平洋证券研究院整理矿资源基础化工原油、煤炭、天然气磷、原盐、萤石等成品油(汽、柴、煤)、PX、PTA、PDH等石油石化石油化工氮磷钾肥、复合肥、农药农用化工涤纶长丝、黏胶、氨纶、芳纶、碳纤维化学纤维化学原料纯碱、氯碱、无机盐、钛白粉等煤基烯烃、煤制油、民用燃气、LNG等膜材料、改性塑料、EVA/POE、树脂等轮胎及制品轮胎、橡胶等其他化学制品(新材料)石油开采、油服工程塑料及制品 qRoNoPnNuMoQmNqPsPmMwO9P9R8OtRmMpNtRiNoPmOeRnPnNaQnMsPuOmRrOuOqMmN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重要声明2022年回顾:化工细分行业表现22022年初至12月16日,中信基础化工、石油石化的39个三级子行业中,9个上涨,30个下跌。其中纯碱、油田服务、氟化工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7.5%、16.1%和10.1%;锂电化学品、锦纶、膜材料等跌幅较大,分别下跌30.2%、25.7%和 23.8%。受高油价影响,油公司、油服公司今年业绩较好,但下半年随着油价波动在Q3出现明显下滑;以原油为直接原料的炼化公司明显承压,而化纤、塑料、锦纶、氨纶等行业的盈利同样受到高油价的挤压。地产链的大宗化工品,如钛白粉、涂料等同样受到需求不振的影响。锂电化学品中的电解液、隔膜受到供给侧扩张及行业增速下滑的明显影响。供需格局偏紧、下游需求扩张明显的纯碱今年依然表现较好,盈利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氟化工行业在经历三代制冷剂的份额之争、价格战后,预期开始明显好转;而今年初的俄乌冲突对化肥、磷化工行业催化明显。图表2:中信基础化工、石油石化3级子行业年初至今涨跌幅,%资料来源:wind,太平洋证券研究院-40.00-20.000.0020.00CS纯碱CS油田服务CS石油开采ⅢCS氟化工CS农药CS民爆用品CS无机盐CS磷肥及磷…CS油品销售…CS炼油CS涤纶CS聚氨酯CS橡胶助剂CS氨纶CS日用化学品CS复合肥CS工程服务CS其他石化CS碳纤维CS轮胎CS食品及饲…CS有机硅CS合成树脂CS其他塑料…CS改性塑料CS橡胶制品CS电子化学品CS涂料油墨…CS粘胶CS其他化学…CS氯碱CS氮肥CS钾肥CS印染化学品CS钛白粉CS膜材料CS其他化学…CS绵纶CS锂电化学品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重要声明2022年能源化工品回顾及明年展望:价格中枢或震荡回落32020年4月,原油期货出现历史性的负油价,同期煤炭价格相对平稳但也处于低位。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油价开启了2年的震荡上行周期,下半年以来,油价中枢开始回落;中国化工品价格指数与油价呈现高度正相关。展望2023年,疫情缓解后的需求修复,原油需求有较强支撑,但美联储加息效应逐步显现或将导致大宗品价格承压,整体来看,可能仍在较高位置震荡,但中枢或将回落。图表5: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CCPI)资料来源:wind,太平洋证券研究院200030004000500060007000图表3:原油、天然气期货价格情况资料来源:wind,太平洋证券研究院-505101520-50050100150200期货结算价(连续):WTI原油 美元/桶期货结算价(连续):布伦特原油 美元/桶期货收盘价(连续):NYMEX天然气 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图表4:煤炭期货、现货价格情况资料来源:wind,太平洋证券研究院0200040000100020003000400050002011-04-152013-04-152015-04-152017-04-152019-04-152021-04-15期货结算价(活跃合约):动力煤 元/吨期货结算价(连续):焦煤 元/吨期货结算价(连续):焦炭 元/吨市场价:无烟煤(2号洗中块):全国 元/吨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重要声明2023年化工&新材料核心观点4展望2023年,考虑到全球宏观经济 、国内对地产等行业的支持政策出台 、 疫 情逐步放开等因素,我们认为部分化工品的需求有望恢复增长,如地产链的化工材料景气度或将回升;此外新能源、储能、电子、半导体及军工等产业升级所涉及的化工新材料仍将保持高景气,进口依存度高的先进化工材料有望进一步提升国产化率,实现进口替代。战略新兴产业(2035)中涉及的六大产业中,新材料产业、绿色低碳产业与化工、石化行业高度相关。电子信息材料、锂电/光伏/风电/储能材料、生物质能、煤基清洁利用等方向均值得重点关注。图表6: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布局资料来源:《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35)》,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重要声明2023年化工&新材料核心观点5投资主线1:下游产业升级或技术进步带来的化工新材料需求。我们重点推荐关注以下方向:(1)氟化工新材料产业链:萤石-HF-含氟新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锂电、储能、制冷换热等下游行业,技术迭代或将带来需求的进一步提升。传统制冷剂方面,三代制冷剂配额管理将在立法层面落地、行业格局边际好转,下游需求有望恢复平稳增长。(2)硅基材料、POE/EVA、纯碱、聚醚胺等化工材料:预计2023年光伏装机依然高增速,硅基材料、胶膜原材料EVA、POE的需求或持续提升;光伏玻璃的产能扩张将拉升纯碱的需求,风电/氢能领域对碳纤维、聚醚胺等材料的需求也值得关注。(3)导电剂、气凝胶、磷化工、盐湖提锂、正负极添加剂等锂电化工新材料:行业测算2022年中、欧、美新能源车渗透率25%、19%、7%,预计2023-2025年销量复合增速30%、30%、54%。同时,锂电发展从量向质,技术迭代加快,由此带来的新材料需求呈现高速发展趋势,正负极材料、电池隔热材料、新型低成本磷系材料以及锂资源相关的方向依然是重点方向。(4)储能技术进步带来的化工材料需求:按应用领域不同可分为表前储能、表后储能,其中表前储能可以分为电源侧储能与电网侧储能;表后储能包括工商业储能与户用储能,其中户用储能主要用于家庭场景,呈现出一定的电器化特点。目前储能技术多头并进,其中钠电、熔盐储能、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等对纯碱、普鲁士蓝等化工材料需求明显。(5)生物柴油:2022年俄乌的地缘事件导致能源紧张,海外生物燃料掺混比例持续提升;欧盟征收航空碳税也将催化生物基航煤的需求,看好国内生物柴油企业维持较好盈利,
[太平洋证券]:化工-新材料行业2023年度投资策略:关注新兴技术带来的材料升级和进口替代,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4.29M,页数67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