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建材行业2022年中期策略报告:“稳增长”与“高质量”
2022 年中期策略报告:“稳增长”与“高质量” [Table_Industry] 建筑建材行业 [Table_ReportDate] 2022 年 05 月 09 日 股票报告网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http://www.cindasc.com 2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 [Table_ReportType] 行业深度研究 [Table_StockAndRank] 建筑建材 投资评级 看好 上次评级 [Table_Author] 任菲菲 执业编号:S1500522020002 联系电话:13046033778 邮 箱:renfeifei@cindasc.com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CINDA SECURITIES CO.,LTD 北京市西城区闹市口大街9号院1号楼 邮编:100031 [Table_Title] 2022 年中期策略报告:“稳增长”与“高质量” [Table_ReportDate] 2022 年 05 月 09 日 本期内容提要: [Table_Summary] [Table_Summary] ➢ 我们坚持“稳增长”与“高质量”两条主线。1、“稳增长”:在今年“稳增长”政策不断加码的背景下,基建投资向上的趋势有望贯穿全年,传统基建产业链中轨交、水利等板块预期投资较好。2、“高质量”其一:这些传统基建产业链中又伴随着环保要求提高、产业信息化、智慧化的提升,衍生出更多优质细分赛道。“高质量”其二: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建筑物的“量变”也迎来了“质变”,“防灾”与“降碳”重要性凸显。 ➢ “稳增长”将贯穿全年主线: 2008 年至今中国已经了四轮“稳增长”周期。通过历史政策走向及数据回顾,共有四轮“稳增长”周期,起点年份分别为 2008 年、2011 年、2014 年、2018 年,我们从每轮周期的政策定调、资金端、需求端几个维度进行复盘,发现每轮周期内,均表现为先由重要会议定调,然后资金端宽松,表现为央行“放水”等实施,最终伴随着规模较为可观的项目载体实现投资的提振,建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随之迎来基本面改善。 政策不断加码,当前正处于“稳增长”周期内。自 2021 年 12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会议定调“稳增长”,强调 “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明确“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后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稳经济,制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的目标,强调“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今年 4 月 29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中,特别强调“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进一步坚定了今年 5.5%的经济增速目标不动摇。结合中央财经委员会中强调的“我国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基建将成为托底经济的有力抓手之一。 “十四五”规划项目充裕,重大项目有望发力。我们根据各省披露的重大/重点项目建设清单以及各省会议中明确的当年投资计划进行分析,目前有 24 省发布重点/重大项目建设清单,有 19 省 21-22 年具备可比性年度投资计划,若汇总来看,增速约 8%左右,较往年相比较为可观。 专项债发力扩大有效投资,更多政策工具或将后续出台支持基建。国常会部署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促进补短板增后劲和经济稳定增长,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 3.65 万亿元。为加强周期性调节,去年底已依法提前下达 1.46 万亿元,下一步要抓紧下达剩余专项债额度,去年提前下达的额度 5 月底前发行完毕,今年下达的额度 9 月底前发行完毕。此外,4 月 29 日政治局会议提及“要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把握好目标导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股票报告网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http://www.cindasc.com 3 政策或出台更多工具支持基建。 相关投向方向:基建央企(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地方国企(山东路桥)。 ➢ 新老基建共同发力,城际、市域轨道交通空间广阔。随着城镇化率不断提升,我国以“大聚集、小分散”的都市区和城市群为主体的城市体系将逐步形成。我国“十二五”到“十三五”主要将高铁干线搭建起来,解决“3 小时”通达,当前阶段“十四五”期间将加速完善“1 小时”和“2 小时”通达,即加速城际及市域轨道交通建设进展。城际、市域铁路快速建设的时代即将来临,我国截至 2020 年城际、市域里程不到 2000公里,发改委计划未来五年在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新开工城际市域1 万公里,下一步补足城际市域短板将成为我国“十四五”发展的重心。我国规划了 19 个城市群,随着未来我国更多城市群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好,城际市域建设将向更多地区延伸,长期发展空间可期。 相关投资方向:轨交建设工程板块(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城际市域地铁设计板块(地铁设计)、轨交减振降噪板块(天铁股份、九州一轨)、轨交巡检板块(申昊科技)、轨交供电装备板块(高铁电气)。 ➢ 民生“补短板”,关注水利工程领域。从政策端来看,水利工程领域提高到一定高度。今年重点推进建设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实施完成以后将在防洪、供水、灌溉、生态等方面发挥显著的效益,重大水利工程每投资 1000 亿元,可以带动 GDP 增长 0.15 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岗位49 万。今年完成 8000 亿元的水利投资一定会对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重大作用。今年水利工程将在前端审批、资金等多维度共同发力。近两年水利管理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整体表现优于基建投资增速。以水利项目为代表的中国电建水利项目新签订单 2020 年以来增长相对较快,项目储备充裕程度较高,再加上国常会明确今年再开工一批已纳入规划、条件成熟的项目,预计后续订单规模也将持续扩大。 相关投资方向:水利工程(中国电建、中国能建、粤水电、安徽建工、大禹节水)、智慧节水(大禹节水)、水利设计(深水规院、测绘股份)、管材板块(伟星新材、公元股份、中国联塑、雄塑科技)。 ➢ 加强“防灾减灾”,重视减隔震行业发展机会。近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再次明确“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地震等自然灾害防治重要性凸显。抗震立法驱动“两区”“八类”空间扩容。《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9 月 1 日正式执行,减隔震强制范围扩大、执行严格,空间扩容确定。根据立法强制应用范围,我们测算立法充分执行后年均行业空间可达 300 亿左右,加上功能性需求合计 381 亿空间可期。“碳中和”目标下,减隔震行业空间乐观有望扩大至 1000 亿以上,住宅等其他领域减隔震空间有望贡献长期增量。今年 4 份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公示征求意见稿,包括《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消能阻尼器》《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使得减隔震技术应用在设计方案中有据可依、有方案可寻,进一步为行业规范性发展奠定基础,其中《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送审稿)》近期股票报告网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信达证券]:建筑建材行业2022年中期策略报告:“稳增长”与“高质量”,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03M,页数27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