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点评:1-2月业绩呈高增长,C2二期将投产贡献增量
国海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2022 年 03 月 16 日 公司研究 评级:买入(维持)研究所 证券分析师: 李永磊 S0350521080004 15120081690 liyl03@ghzq.com.cn 证券分析师: 董伯骏 S0350521080009 15210959531 dongbj@ghzq.com.cn 联系人 : 汤永俊 S0350121080058 15606133057 tangyj03@ghzq.com.cn [Table_Title] 1-2 月业绩呈高增长,C2 二期将投产贡献增量 ——卫星化学(002648)事件点评 最近一年走势 相对沪深 300 表现 表现 1M 3M 12M 卫星化学 -12.6% 4.3% 3.1% 沪深 300 -13.4% -20.4% -20.9% 市场数据 2022/03/15 当前价格(元) 40.17 52 周价格区间(元) 32.72-48.68 总市值(百万) 69,095.27 流通市值(百万) 68,879.12 总股本(万股) 172,007.15 流通股本(万股) 171,469.05 日均成交额(百万) 519.19 近一月换手(%) 0.67 《【国海化工】卫星化学深度报告之一:轻烃一体化底蕴深厚,化学新材料加速发展(买入)*化学原料*董伯骏,李永磊》——2022-02-11 《——卫星化学(002648)事件点评 : 依托上游低碳化学品,大力布局绿色高端新材料 (买入)*化学原料*李永磊,董伯骏》——2021-12-30 《——卫星石化(002648)三季报点评 : 丙烯酸及酯高度景气,C2 投产贡献业绩增量 (买入)*化学原料*李永磊,董伯骏》——2021-10-23 事件: 2022 年 3 月 16 日,卫星化学发布公告:据初步核算,2022 年 1-2 月,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 51 亿元左右,同比增长 147%左右;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 亿元左右,同比增长 138%左右。 投资要点: ◼ C2 一阶段项目稳定运行,1-2 月业绩高速增长 2021 年 1-2 月,公司预计实现营收 51 亿元左右,同比增长 147%;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0 亿元左右,同比增长 138%。业绩实现高增长,一方面得益于 C2 项目一阶段稳定运行,一阶段主要包括一套45 万吨/年 HDPE 装置、两套 72/91 万吨/年 EO/EG 装置,自 2021年 5 月 20 日投产以来运行良好;同时下游配套 25 万吨/年聚醚大单体也已于 2021 年 10 月投产,贡献业绩增量。另一方面,公司 C3板块主要产品丙烯酸及酯持续景气,据 Wind,截至 3 月 16 日,2022Q1 丙烯酸市场均价达 13974 元/吨,同比+53.99%,环比-6.35%;丙烯酸-丙烷价差达 8883 元/吨,同比+68.96%,环比-10.31%。受春节假期下游企业停工停产影响,丙烯酸价格价差环比虽有所下滑,但同比仍呈大幅增长,呈现高盈利能力。随着下游需求的逐步恢复,丙烯酸价格也再次迎来上涨,3 月 16 日丙烯酸均价达 14900 元/吨,较 1 月份低点 11700 元/吨,累计涨幅达 27.35%。 图 1:丙烯酸维持高景气 资料来源:wind,国海证券研究所 -0.2157-0.1321-0.04850.03510.11870.2023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1/1121/12 22/1 22/2 22/3卫星化学沪深300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2 ◼ 新项目持续投放,公司成长确定性强 公司 C2 项目一阶段贡献业绩增量的同时,新项目建设也持续进行。其中,C2 项目二阶段(包含 125 万吨/年乙烷裂解、40 万吨/年 HDPE、73 万吨/年 EO、60 万吨/年苯乙烯)主要设备已安装完成,管道安装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于 2022 年中期进料试生产。绿色化学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一期)一阶段工程(包含 10 万吨/年乙醇胺、40 万吨/年聚苯乙烯、15 万吨/年电池级碳酸脂、30 万吨/年精制二氧化碳)长周期设备订单已订购完成,土建施工已开始,预计 2022 年三季度开始陆续建成试生产,绿色化学新材料产业园后期项目也将持续建设,不断贡献业绩增量。同时,25 万吨/年双氧水、26 万吨/年丙烯腈也预计于 2022 年达产。C3 板块方面,公司 C3 新材料新能源一体化项目(包含 80 万吨/年 PDH、80 万吨/年丁辛醇、12 万吨/年新戊二醇)按计划顺利推进,预计于 2023 年底投产。随着新项目的陆续达产,公司未来盈利水平将得到持续提升,成长呈高确定性。 ◼ 碳中和目标驱动下,公司将迎发展新机遇 双碳背景下,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一方面,公司利用乙烷、丙烷等低碳原料生产烯烃及下游产品,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同时,公司绿色化学新材料产业园布局了 75 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酯产能,对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收集,用来生产碳酸酯类,应用于锂电电解液,做到真正的绿色发展。另一方面,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氢能政策以及市场日益增长的氢能需求,利用生产过程中富余的氢气,积极开拓氢能源业务,目前公司 90 万吨 PDH 装置可副产氢气 7.2万吨,连云港 C2 项目一阶段可副产 7 万吨,待 C2 项目二阶段和 80万吨 PDH 装置全部投产,公司氢气产量将达近 30 万吨,有望成为长三角地区主要氢气供应商,氢能业务也将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预计公司 2021/2022/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1.31、81.44、106.76 亿元,EPS 为 3.56、4.73、6.21 元/股,对应 PE 为 11、8、6 倍,维持“买入”评级 ◼ 风险提示 新项目建设进展缓慢;装置受不可抗力关停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政策变动;中美关系恶化风险。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3 [Table_Forcast1] 预测指标 2020 2021E 2022E 2023E 营业收入(百万元) 10773 26770 42486 52741 增长率(%) 0 149 59 24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166
[国海证券]:事件点评:1-2月业绩呈高增长,C2二期将投产贡献增量,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77M,页数6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