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饮料行业周报:预制风起
申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研究报告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 行业研究周报 食品饮料行业周报:预制风起 ——食品饮料 投资摘要: 每周一谈 预制菜板块迎来爆发,多家公司本月涨幅较大,国联水产、福成股份、惠发食品、得利斯、全聚德等均有超过 30%的涨幅。 预制菜板块股价大幅上涨一方面来自行业较高的景气度,以及投资者对市场空间、增速较高的预期;另一方面也来自资金短期的追捧。考虑到行业竞争格局尚不明晰,企业缺乏强有力的护城河,建议在拥抱高景气度的同时适度关注高估值、业绩不及预期等风险。 市场回顾 上周食品饮料指数跌幅-4.4%,在申万 28 个行业中排名 24,跑输沪深 300 指数2.42pct,子行业中其他食品(+5.01%)表现较好。 个股涨幅前 5 名:海欣食品、得利斯、ST 通葡、春雪食品、惠发食品 个股跌幅前 5 名:百润股份、顺鑫农业、东鹏饮料、舍得酒业、酒鬼酒 投资策略 重点推荐:技术水平领先,渠道结构不断优化,渗透率提高的冷冻烘焙龙头立高食品;建议关注:行业增速快,市占率高,业绩成长性较强的预调酒行业龙头百润股份;适度关注景气度较高,受到资金热捧的预制菜行业。 评级 增持(维持) 2022 年 1 月 17 日 曹旭特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660519040001 张弛 研究助理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660121120005 17621838100 行业基本资料 股票家数 124 行业平均市盈率 40.7 市场平均市盈率 13.51 行业表现走势图 资料来源:wind,申港证券研究所 相关报告 1、《小荷才露尖尖角 冷冻烘焙蓝海游长:立高食品深度报告》2021-12-01 2、《时来天地皆同力:百润股份深度报告》2021-12-23 -30%-20%-10%0%10%20%2021-1-182021-7-18食品饮料(申万)沪深300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周报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2 / 8 证券研究报告 1. 每周一谈:预制菜板块迎来爆发 预制菜板块迎来爆发。预制菜指数本周上涨 8.33%,近 1 个月上涨 13.3%。预制菜概念股中,国联水产(本月涨 97.57%)、福成股份(本月涨 43.37%)、惠发食品(本月涨 37.17%)、得利斯(本月涨 34.86%)、全聚德(本月涨 30.04%)等公司涨幅较高。 1.1 行业介绍 定义:预制菜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预制菜省去了食材采购的烦恼,简化制作步骤,消费者购买后,经过简单加工甚至无需加工即可食用,具有便捷、高效的特点。 分类:根据加工程度和食用方便性,分为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 4 大类。根据销售经营范围,分为料理包、酒店菜、速冻料理制品、生鲜类、烧烤类、火锅类、小酥肉等。 区域:华东和华南最为火爆。华东主要为好得睐和味知香,多采用加盟方式,门店超过 1500 家,主要是菜市场肉食店和菜店加盟。味知香的加盟店以农贸门头加盟店为主,渠道包括流通、团购等。虽然好得睐早于味知香 6-7 年,但在流通及农贸群体中,味知香强于好得睐。华南主要是厦门绿进、莆田易太、厦门如意三煲,以C 端餐饮为主,目标是为厨师节约时间。 发展阶段:尚属于快速发展阶段。从企业数量看,企查查披露 2015 年预制菜企业约 4500 家,2018 年约 8400 家,2020 年超过 12000 家。2021 年行业规模预估约3460 亿元,同比增 18.1%。 1.2 发展驱动 需求端,收入的提升、消费人群变化、家庭结构调整等因素导致消费者有更强烈的以消费换取时间的动机。预制菜的本质是帮助使用者节约时间。 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导致饮食结构转变,预制菜购买能力提高。粮食谷物消费占比由 2013 年的 41.1%下降至 2020 年的 35.1%,瓜果、肉类、乳制品消费占比提升。人均猪肉消费量从 2013 年 25.6kg 升至 2018 年 29.6kg,人均粮食消费由 2013 年 148.7kg 降至 2018 年 127.2kg。 家庭小型化,Z 世代成为消费新引擎,烹饪习惯发生改变。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 年家庭户均人口 2.62,较 2010 年减少 0.48 人。小家庭做饭成本更高,餐饮简单化、便捷化更具经济性。Z 世代人群烹饪意愿和技术低于前一代人,需要更为简单易用的烹饪食材。 宅懒经济及疫情防控要求,驱动预制菜行业发展。居民收入提高,用于烹饪的人均时间缩短,都市化快节奏的生活也减少了年轻人前往菜场、超市选购菜品的机会。而疫情防控背景下,消费者外出就餐受限,在家中做菜的需求也扩大了 To C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周报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3 / 8 证券研究报告 端预制菜的市场。 供给端,冷链物流技术进步和餐饮企业工业化,为消费升级提供了机会。 冷链物流技术进步,保障菜品新鲜度和运输半径。2015-2019 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17%,2021 年市场产值预计有望超过 4500 亿元。2020 年全国冷库总量超过 7000 万吨,同比增 17%。冷链物流库容提升、信息化运输技术的发展等因素帮助预制菜行业维持菜品新鲜度,自有的冷链车队等也进一步扩大了运输半径。 疫情下餐饮企业连锁化率进一步提升,倒逼供应链工业化改革。近 2 年疫情下众多小餐饮个体企业面临现金流压力倒闭关停,而更具抗风险能力的连锁餐饮品牌得以进一步扩张份额。而连锁餐饮需要更加标准化的后厨作业流程、更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的菜品口味、更高的出餐效率。预制菜的使用虽然会提高原材料的成本,但对菜品稳定性、后厨出餐效率的提升,以及降低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开支,有重要意义。 1.3 竞争格局 竞争者众多,龙头尚未显现。我国预制菜行业 CR10 仅 14.23%,规模化企业少、运输半径较短。相比而言,日本预制菜 CR5 已达到 64%。 代表企业:专业预制菜:味知香、好得睐、绿进;餐饮企业:海底捞、外婆家、广州酒家;食品企业:双汇、新希望、千味央厨;零售企业:河马生鲜、锅圈。 1.4 行业特点 区域性强。不同区域口味差异大,且配送半径也有所限制。品类多。SKU 众多,每个 SKU 的天花板都较低,每个菜品的市场空间约几千万元的规模。利润依赖于规模效应。当实现一定量产规模后,净利率预计 15-20%。客户定位在社会中产。社会顶端前 10%的家庭有全职太太或保姆,一般不会采购预制菜;后 50%的家庭对食材成本更敏感;因此约 35%的客户对餐饮有一定追求,但又需要节约时间成本,是目标客群。 预制菜行业也存在一些痛点:1.菜品繁杂不易标准化。中餐涉及八大菜系上百个品类,各个菜品在各地区也有差异,甜度、酸度、辣度、咸度都不易统一,因此相比米面主食而言更难以标准化统一。很难有南北兼顾、能调众口的大单品推出。2.C 端品牌打造难度较大。目前 C 端尚属于初级阶段,发展势头好,但是还没有走入大多数消费者家中。 2. 市
[申港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周报:预制风起,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8M,页数8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