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的大湾区——“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重点

新发展格局下的大湾区 ——“十四五”时期粤港澳 大湾区发展重点02新发展格局下的大湾区 | ——“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重点摘要 11 新发展格局下的角色 21.1 双循环格局赋予大湾区的角色 41.2“十四五”时期大湾区发展方向 62 共同推进国际创新中心建设 72.1 创新生态逐步完备 82.2 多层次发掘创新潜力并激发新动能 9 2.3 强化资源集聚,促进协同发展 133 绿色转型带动高质量增长 143.1 绿色转型四项重点领域 153.2 协同为基,数字为器开启绿色转型 214 打造世界级供应链与物流 234.1 突破管理体制差异 244.2 协调联动,升级智能供应链与物流 255 搭建高水平开放平台 275.1 金融开放引领,合作区创新示范,RCEP政策助力 285.2 双向融合,联动域外 32结语 34尾注 35联系我们 36目录1新发展格局下的大湾区 | ——“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重点摘要经过近四年发展,大湾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一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前海、横琴等重大合作平台成为创新载体;如今大湾区正进一步深化三地制度、关税和法域的协同,以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金融服务创新激发湾区市场活力,以数字化转型赋能 “十四五”时期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在“十四五”时期新发展格局下被赋予重要角色,既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平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也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的桥梁。结合大湾区现有基础和新发展格局下的角色,未来大湾区建设将重点围绕四个关键议题进行部署:建设国际创新中心、成为全国绿色转型标杆、探寻供应链协调发展的领先模式,以及搭建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国际创新中心的重心是发挥港澳开放创新优势和珠三角产业创新优势,强化国际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加快形成开放互通、布局合理的区域创新体系,并将影响力辐射全国乃至全球。大湾区具备领先科技企业聚集、科技人才资源丰富、科研产业贴合经济需求的优势,同时面临国际影响力、产业协同力以及企业创新力仍待加强的创新挑战。未来可以借助吸收国际资源,拓展粤港澳之间的科技优势互联,提升国际影响力;通过打造高端产业体系,重视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深化产业协同力;最后以源头科研创新引领地区经济发展,实现科技突破,加强企业创新力。大湾区绿色转型具有政策、市场机制和绿色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未来三地政府需建立协同治理机制,统一绿色标准;建立政府绿色产业基金、打造示范项目,带动绿色产业集聚并支持企业脱碳;依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内地绿色产业融资需求,打造绿色金融中心。企业可借助数字技术开启零碳转型,突破碳核算瓶颈;顺应ESG等外部监管变化,推动业务可持续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制造业中心,涵盖香港这一国际金融中心,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完善的产业链体系,这些优势使得大湾区成为全球供应链与产业链新生态的最强竞争者。大湾区需进一步落实供应链物流一体化相关政策, 深度融合周边地区的资源和要素。构建核心城市与节点城市的一体联动空间格局,共建物流平台,实现错位发展。针对传统的物流企业进行升级,形成以人工智能、物联网为核心技术支撑的供应链生态闭环。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有两个含义,其一,加强港澳与内地的双向融合与带动作用;其二,提升大湾区整体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建议大湾区进一步以金融为重点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运用科技提升监管协调和互联互通;完善并发挥重大合作平台制度创新优势,设置专责小组进一步完善三地规则衔接,充分发挥自由港制度延伸利好;结合RCEP的原产地累积等规则灵活进行海外布局,同时基于跨境电商优势打造数字贸易高地。2新发展格局下的大湾区 | ——“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重点新发展格局下的角色13新发展格局下的大湾区 | ——“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重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从议题走向实施,成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 也具备了国际顶级湾区的基础。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奠定其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作用。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发布,从空间布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共建粤港澳发展合作平台八个方面为大湾区发展指明方向。2020年,大湾区受益于开放力度提升、内部经济融通合作加强,以及各项惠企政策,在疫情冲击下仍保持了较强的经济韧性。2020年,除香港澳门,珠三角九市全部实现了GDP正增长(图表1)。大湾区整体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超过10%。除了具备较强的经济韧性,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技术、资金各要素加速自由流动。“一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更有效的发挥大湾区人才与教育资源优势。前海、横琴、南沙及河套四大合作平台成为创新载体,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等高新产业集群的建设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金融服务创新激发湾区市场活力,大湾区资本市场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大湾区未来的角色定位和发展方向提供指引。图表1:2020年大湾区内城市及区域经济增速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IMF5.9 2.8 2.8 1.8 1.7 1.6 1.3 1.1 0.6 - 17.2 -20-10010广州肇庆深圳东莞江门中山珠海惠州佛山港澳4新发展格局下的大湾区 | ——“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重点1.1 双循环格局赋予大湾区的角色2021年是“十四五(2021~2025年)”的开局之年。2021年3月全国“两会”以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对外发布(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成为中国在新发展阶段的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十四五规划》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深入分析了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紧扣高质量发展,清晰地展望了中国在新发展阶段的目标。并以此为指引,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1.1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解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和更为安全的发展。国内供给和国内需求将成为内循环的主要动力来源,同时,“双循环”是开放的双循环,依托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商品和资源要素,更加深入地参与国际循环(图表2)。国内市场是“新发展格局”的立足点。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明确要求扩大内需,提升最终消费对GDP的拉动作用。“十四五”时期将重点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兴消费,着重鼓励线上线下消费模式的融合,推动绿色、健康和安全的消费模式。同时,通过保证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奠定消费的坚实基础。科技创新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十四五”时期,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领域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量子信

立即下载
综合
2021-10-10
德勤
40页
1.61M
收藏
分享

[德勤]:新发展格局下的大湾区——“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重点,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61M,页数40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40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40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腾讯公有云市场份额国内厂商中仅次于阿里巴巴.png
综合
2021-10-10
来源:传媒行业元宇宙专题报告(二):技术与应用变革掀开互联网新篇章,把握元宇宙时代投资机会
查看原文
中心化的Robux经济系统.png
综合
2021-10-10
来源:传媒行业元宇宙专题报告(二):技术与应用变革掀开互联网新篇章,把握元宇宙时代投资机会
查看原文
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亿元).png
综合
2021-10-10
来源:传媒行业元宇宙专题报告(二):技术与应用变革掀开互联网新篇章,把握元宇宙时代投资机会
查看原文
物联网产业链四大层次.png
综合
2021-10-10
来源:传媒行业元宇宙专题报告(二):技术与应用变革掀开互联网新篇章,把握元宇宙时代投资机会
查看原文
内容生产的四个阶段.png
综合
2021-10-10
来源:传媒行业元宇宙专题报告(二):技术与应用变革掀开互联网新篇章,把握元宇宙时代投资机会
查看原文
本地、4G、5G+VR、AR方案对比.png
综合
2021-10-10
来源:传媒行业元宇宙专题报告(二):技术与应用变革掀开互联网新篇章,把握元宇宙时代投资机会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