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施政报告》德勤建议
2025年《施政报告》德勤建议 2025年8月18日2025年《施政报告》德勤建议 01引言 2吸引及连结海内外资金与市场 3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 13完善创科生态圈 17附注 21 01 2025年《施政报告》德勤建议 引言全球经济格局迅速重塑,香港近年积极推动经济转型,进展有目共睹。本地实质生产总值和股市表现在2025年保持良好势头,前者在首两季的按年增长均达3%或以上1,后者在新股集资额和指数升幅皆位居世界前列。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发表的《世界竞争力年报》中,香港今年更重返全球竞争力三甲,当中经济表现指标由世界第11名升至第六,国际投资排名升至第二2,凸显经济改革有力推进。今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支持香港「深化国际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复杂多变的外围环境下,香港作为连结内地与国际的「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继续发挥「内联外通」优势,发掘新增长点、开拓新蓝海,对未来发展尤关重要。同时,加快北部都会区和创新科技领域发展,亦是为经济注入新动能的关键。为助力香港把握未来机遇,德勤就下一份《施政报告》提出下列建议。在金融市场和专业服务领域方面,聚焦吸引环球资金和业务来港,并助力内地企业出海和集资;在北部都会区发展上,环绕「提速、提效」措施;创科方面则提出完善生态圈建设。站在转型创新的关键时期,香港不断求进求变,凭借自身优势服务国家所需,将能稳步迈向发展新台阶。0202 032025年《施政报告》德勤建议 吸引及连结海内外资金和市场当前环球地缘政治风险日增,香港开放而稳定的市场及营商环境,使其连接国家与世界的桥梁角色更形重要。香港应持续对接国际和内地企业的多元化需求,并积极吸引更多资金投资本地和内地高质量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建议一提升股市流动性,深化资本市场政府持续致力提升香港股市流动性,2023年成立的「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推出多项改革措施,成效显著:香港股市成交额和流动性大为提升,而据德勤统计,香港新股集资额的全球排名从两年前第六位,跃升至今年上半年榜首。为进一步发展香港资本市场,吸引国际及内地资金,持续提升股市流动性份属关键。我们建议:1 延长港股交易时间目前港股交易时段为星期一至五(公众假期除外)的早上9时半至下午4时,中午设一小时休市。随着全球证券市场竞争加剧,延长交易时段成为不少主要交易所的重点策略,其中美国纳斯达克市场(Nasdaq)更预告将于2026年下半年,实行每周五天24小时交易。香港须主动迎接市场趋势,便利更多国际投资者参与香港股市,以维持竞争地位。建议当局考虑以分阶段模式,延长港股交易时段,例如首先将港股每日收市时间延长至黄昏6时,务求与欧洲各大主要市场的股票早市时段重叠。当相关交易系统、风险管理机制和监管框架完善后,当局可进一步研究迈向更长交易时间、甚至24小时交易,以涵盖更多时区的国际投资者。延长交易时段能提升股票市场流动性,透过扩大参与者数量促进市场竞争并缩小买卖差价,同时让价格发现机制更准确地反映上市公司价值。透过循序渐进方式改革,有助在吸引更多国际资金的同时,确保股票市场能持续平稳运作。2025年《施政报告》德勤建议 0404 2025年《施政报告》德勤建议 2 扩容港股通内地南向资金是提升香港股市流动性的重要力量,根据证监会数据,2024/25年度港股通资金净流入创年度新高,超过 1.1万亿港元,而港股通交易亦占香港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额达两成3。政府可研究为港股通扩容,持续提升香港股市流动性: • 扩大港股通投资者基础:目前,内地机构投资者和符合条件的个人投资者,方可参与港股通交易,其中个人投资者的条件为其证券和资金账户余额合计不少于 50 万元人民币。「沪深港通」经过多年发展,内地投资者对香港股市的认识和投资成熟度已显著提升,因此当局可考虑与内地监管部门商讨,研究放寛港股通投资者的条件和门槛,以扩大投资者基础。 • 短期减免人民币柜台交易买卖印花税:港交所2023年推出「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双柜台模式),便利人民币投资者进行港股交易,政府亦已豁免双柜台证券市场庄家特定交易的印花税,然而人民币柜台流动性仍有待提升。为增加交易活跃度,建议政府在未来三年将人民币柜台交易的买卖印花税减半,以提升港股对人民币投资者的吸引力,并让他们把握现时香港股市的利好趋势。0505 2025年《施政报告》德勤建议 063 吸引更多新经济公司来港上市港交所于2018年推出改革,容许未符合主板财务资格的生物科技公司、创新产业公司,以及「同股不同权」架构公司(统称新经济公司)在香港上市,随着相关市场发展日渐成熟,港交所现时可因应市场情况和投资者成熟程度,完善新经济公司上市要求。我们建议:适度放宽「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要求当局自2018年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在港上市以来,市场对相关股权架构的了解日渐加深。据德勤统计,过去7年,共有 26间同股不同权公司在港上市,然而近年数字有所放缓。现时针对同股不同权公司的要求主要包括:1) 必须为「创新产业」公司;以及 2) 上市时市值至少达400 亿港元,或上市时市值至少达100亿港元,及最近一个经审计会计年度收益至少达 10 亿港元。当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论传统或新型企业,其业务都包含不同程度的创新原素,然而在上述规例下,「创新产业」的定义较为模糊;为配合市场发展,我们建议放宽上述「创新产业」的限制,以涵盖更多不同种类的新经济公司。此外,建议同时下调相关市值或收益要求,以及放宽同股不同权公司现行1股10票的特权投票比例限制,让更多采取相关安排的企业能在香港上市。放宽第二上市门槛地缘政治日益紧张下,在美上市中概股面临被退市危机。同时,不少已在外国上市的国际企业,亦积极探索额外的上市平台,以多元化其投资者基础。为吸引更多中概股回流和国际公司赴港上市,港交所可考虑放宽第二上市门槛要求,包括1) 就至少五个完整会计年度保持良好合规纪录,和上市时市值至少30亿港元的公司,放宽五年要求;以及2) 就至少两个完整会计年度保持良好合规纪录,和上市时市值至少100亿港元的公司,放宽100亿港元市值的要求。当局同时可研究进一步扩大认可证券交易所范围,以及简化海外发行人的上市程序,并推出「海外公司上市专线」,为它们提供更直接的指引和咨询服务。扩大保密上市申请适用范围港交所与香港证监会今年5月开通「科企专线」,让未有盈利记录的生物科技公司和特专科技公司,选择以保密形式申请上市,并能够在申请上市前联系港交所的专业团队,就上市资格及合适性寻求指引。此举为相关领域企业赴港上市提供了更具弹性的选择及更好的支持。然而,现时保密形式申请机制的适用范围较为狭窄,使部分不在「科企专线」范围内的科技企业,对赴港上市持审慎态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香港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的吸引力。建议港交所考虑将保密形式申请上市的适用范围,拓展至更多科技企业领域,使更多科技企业能获得保护核心技术信息的保障,协助其更安心地透过香港资本市场实现发展,推动香港建设更具吸引力的科技企业融资枢纽。 06 2025年《施政报告》德勤建议 4 税务优化吸引国际企业双重上市提供经济实质要求「安全港」国际企业双重上市公司股票印花税减半在港双重上市公司须在香港注册并遵从本地税务规定。
2025《施政报告》德勤建议,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75M,页数24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