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EP,数字人民币引领未来支付新趋势

敬请参阅末页重要声明及评级说明证券研究报告华安证券研究所证券研究报告DC/EP:数字人民币引领未来支付新趋势——数字金融系列报告(一)分析师:尹沿技(执业证书号:S0010520020001)联系人:夏瀛韬(执业证书号:S0010120050024)联系人:赵阳(执业证书号:S0010120050035)2021年9月15日 敬请参阅末页重要声明及评级说明证券研究报告华安证券研究所核心观点2➢ 发展概述:数字人民币具备四大基础特征•产生背景:技术进步驱动支付方式演进,电子支付日益普及,现金使用率下降。2020年我国电子支付业务量增至2352.3亿元,电子支付业务金额为2711.8万亿元。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发展加速了对线下小额现金支付的替代效应,2016年现金占比仅为10.73%,三年减少50%以上。•基础特征:数字人民币是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以国家信用为支撑,具有法偿性;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M0),不计付利息,央行不向发行层收取兑换流通服务费用,商业银行也不向个人客户收取数字人民币的兑出、兑回服务费;数字人民币采取中心化管理、双层运营;数字人民币是一种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 技术特点:三大技术支撑未来支付新模式•央行数研所发布的123项专利中,区块链技术27项,智能合约(可编程性)13项,可控匿名15项,结合央行《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阐述的数字人民币七大特性,我们认为可控匿名、支付即结算、可编程性是实现未来新型支付体系的三大技术特点。•可控匿名助力反洗钱:数字人民币依托数字钱包的分类实现可控匿名,央行大数据分析中心可以通过KYC、AML、支付行为分析、监管调控指标等全方位手段,进行可疑交易甄别、完善客户多维信息,助力反洗钱能力提升。•支付即结算实现商户降本增效:传统四方结算模式下,商户需要给各方机构支付手续费。当前线下刷卡收单费率约为0.6%左右。而以二维码支付为主的条码收单服务费率为0.38%左右。数字人民币可以实现支付即结算,降低商户交易成本,同时提升交易效率。•可编程性打开广阔应用场景:数字人民币通过加载不影响货币功能的智能合约实现可编程性,可根据交易双方商定的条件、规则进行自动支付交易,促进业务模式创新。未来可编程性可用于数字人民币红包发放、精准扶贫、商业保理、第三方交易担保等多种应用场景。➢ 试点示范:应用场景不断拓宽,生态建设带来巨大市场空间。•截至2021年6月30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受邀白名单用户已超过 1000 万,试点场景超 132 万个,各试点城市数字人民币红包发放共14批次。我们测算数字人民币软硬件产业升级将带来1400亿的市场空间,包括银行核心系统改造51亿、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截止339亿、ATM升级507亿、智能柜台发卡机升级323亿、商户POS设备升级192亿,市场空间广阔。➢ 投资建议:关注五大投资机会•金融机具企业:广电运通、新大陆、古鳌科技、新国都;银行IT企业:长亮科技、宇信科技、科蓝软件、恒生电子;支付机构:拉卡拉;下游应用场景:正元智慧、新开普;安全加密企业:数字认证、格尔软件、卫士通。 敬请参阅末页重要声明及评级说明证券研究报告目录1 发展概述:数字人民币具备四大基础特征2 多维对比:数字人民币vs比特币/Libra/CBDC/移动支付3 技术特点:三大技术支撑未来支付新模式4 试点示范: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不断拓宽5 生态建设:产业升级带来广阔投资机会 敬请参阅末页重要声明及评级说明证券研究报告华安证券研究所4➢数字人民币产生背景:技术进步驱动支付方式演进。2010年以前,银行卡与现金“两分天下”,各自切分了大额批发和小额零售的消费支付市场。2010年后,移动支付进入迅猛发展阶段,由此衍生的条码支付及NFC支付逐步占领线下交易市场,替代现金成为线下支付场景中的常见交易模式。如今,依靠生物识别、机器视觉等技术实现的智能识别支付手段正悄然兴起。未来支付手段可能脱离支付载体,用户可依靠生物特征或所有物品专属标识实现支付,非现金支付也将占据线下消费场景的主体交易模式。1949199320102019➢ 现金支付自建国以来伴随中国支付体系存在。建国初期现金票证并行期后,现金取代票证成为标准化支付手段。➢ 银行卡支付自1993年,金卡工程启动拉开我国电子支付市场序幕。银行卡支付通过一张芯片卡替代了大额现金支付中的钞票➢ 移动支付2010年,支付宝首次退出支付用二维码,开窗条码支付市场。2016年,苹果、三星打开中国NFC市场。移动支付通过智能手机打破银行卡和现金的支付业二分格局,中国支付进入新纪元。未来➢ 智能识别支付未来支付场景中,可通过个体生物要素或其他识别要素,在各类场景提供恰当的场景植入,实现去app、去收银台、免调出的支付体验、入车牌识别缴费、扫脸支付等。资料来源:艾瑞咨询,华安证券研究所居民主要支付方式演进1 发展概述:数字人民币具备四大基础特征 敬请参阅末页重要声明及评级说明证券研究报告华安证券研究所5➢数字人民币产生背景:电子支付日益普及,现金使用率下降。电子支付是指消费者、商家和金融机构之间使用安全电子手段把支付信息通过信息网络安全地传送到银行或相应的处理机构,用来实现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的行为,包括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ATM业务、POS业务和其他电子支付等六种业务类型。➢多年来我国电子支付业务量及金额呈增长态势。2020年我国电子支付业务量增至2352.3亿元,电子支付业务金额为2711.8万亿元,同比增长4.02%。1052.341395.611525.81751.922233.88 2352.250%5%10%15%20%25%30%35%05001,0001,5002,0002,5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电子支付业务量(亿元)增速(%)2506.23 2494.452419.22539.72607.042711.81-4%-3%-2%-1%0%1%2%3%4%5%6%2,2502,3002,3502,4002,4502,5002,5502,6002,6502,7002,75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电子支付业务金额(万亿元)增速(%)电子支付业务量及同比增速(亿元/%)电子支付业务金额及同比增速(万亿元/%)资料来源:智研咨询,华安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智研咨询,华安证券研究所1 发展概述:数字人民币具备四大基础特征 敬请参阅末页重要声明及评级说明证券研究报告华安证券研究所6➢数字人民币产生背景:电子支付日益普及,现金使用率下降。1980~2003年,我国流通中现金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平均比例为43.91%,现金是线下社会零售有品交易的主要支付方式。随着银行卡应用的普及,2013年现金占比降至22.11%,十年间降幅接近50%。近年来,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发展加速了对线下小额现金支付的替代效应,2016年现金占比仅为10.73%,三年减少50%以上。1980~2003年4.81万亿1980年历时23年43.91%2013年24.28万亿2013年历时3年22.11%2016年33.23万亿2016年10.73%2002年银联卡出现

立即下载
综合
2021-09-19
华安证券
120页
4.32M
收藏
分享

[华安证券]:DCEP,数字人民币引领未来支付新趋势,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4.32M,页数120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120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120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北京商圈“生活圈活力”指数 TOP50
综合
2021-09-19
来源:2021中国城市生活圈活力指数
查看原文
成都商圈“生活圈活力”TOP50
综合
2021-09-19
来源:2021中国城市生活圈活力指数
查看原文
上海商圈“生活圈活力”TOP50
综合
2021-09-19
来源:2021中国城市生活圈活力指数
查看原文
州和地方政府直接财政支出结构(2018).png
综合
2021-09-17
来源:宏观研究宝典:详解中美财政体制
查看原文
州政府税收结构.png
综合
2021-09-17
来源:宏观研究宝典:详解中美财政体制
查看原文
政府性基金支出3.png
综合
2021-09-17
来源:宏观研究宝典:详解中美财政体制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