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医疗:曙光初现
0中国互联网医疗—— 曙光初现2021年7月12前言互联网医疗经历了十年的浮沉,从2010年萌芽,到2013年起步,再到2016年达到第一个高点。当时进入的互联网企业认为,“互联网+医疗”能够打破医疗信息不对称以及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困局,改变中国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巨头们跃跃欲试,试图通过互联网引导终端需求,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重塑医疗行业,实现医疗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也在各自的版图上添上最后也最难的一块拼图:医疗。然而随着政策不如预期,技术突破缓慢,优质医疗资源欠缺,患者导流成本昂贵而且付费意愿低下,互联网医疗企业在各自生态搭建的过程中烧完了第一波资本市场的热情和资金,盈利却依然遥遥无期。资本随之进入冷静期,中小企业黯然离场,留下独角兽们,艰难突围。面对中国14亿人口以及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高质量医疗服务的供给存在极大的缺口,而资源错配和结构不合理使得医疗效率愈加低下,互联网的属性可以增加效率,缓解资源配置的难题。随着监管越来越成熟,自2019年起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从明确定义互联网医疗的辅助定位,再到2020年新冠疫情下,细化政策全方位落地,包括网售处方药有条件放开,以及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可纳入医保覆盖,行业的发展路径正在逐渐清晰。公立医院积极开展线上服务,终端用户线上诊疗行为和购药数量激增。传统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抓住机会加大投入,互联网医疗是否真的已经进入快车道?未来,掌握优质资源的公立医院将会扮演怎样的角色,药企对未来商业模式如何思考,这场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是否会带来中国医疗健康生态的巨变?安永咨询团队通过数月的研究,推出《中国互联网医疗 – 曙光初现》。我们希望报告对关注互联网医疗的同行者们有所借鉴。23中国的互联网+正以迅猛的速度改变着各大传统行业,而大健康产业已经成为互联网+下一个风口零售业互联网+以其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的特点,强力冲击线下实体零售业,同时带动物流运输业等行业的发展。疫情期间,线上商城的作用更加凸显,为国民提供生活所需,同时减轻防疫负担。金融业第三方支付崛起,线上交易更高效快捷,提供线上支付的同时,也改变了线下信用卡支付的模式,对传统银行的冲击较大。餐饮业互联网深刻改变了消费者习惯,提供点餐外卖等一站式服务,颠覆了传统到店就餐模式。教育业在线教育对线下教育起到了强力的补充作用,有效地为学校、机构和企业节省教育成本。疫情期间,线上授课更是维持了教育的发展。大健康产业互联网改变了诸多行业,大健康产业成为目前最热风口。未来,大健康产业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4互联网医疗自2014年开始经历了导入期、瓶颈期和回暖期,2020年新冠疫情成为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的催化性事件,带来了行业拐点,成为互联网医疗二次起飞的助推器2014.08《关于推进远程诊疗的建议》允许医疗机构提供远程医疗服务2017.05《互联网诊疗服务条例(征求意见稿)》要求所有互联网医院在正式文件发布后关闭,并取消所有之前的监管审批2018.04《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重新开放互联网医院,为互联网医院提供指导2017.11《网上药品经营管理办法》禁止医药电商向消费者销售处方药产品2018.11《促进互联网+医疗产业发展的措施》,允许企业将治疗常见病和慢性病的处方药对患者进行在线推广2018.09《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首次明确无论是互联网诊疗行为还是成立互联网医院都必须依托于线下的实体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只允许复诊,不允许首诊2020.03《关于推进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纳入医保支付范围2020.11《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允许网络销售处方药和展示处方药信息2020.02《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鼓励互联网诊疗,减少线下诊疗压力和交叉感染风险势态分析政策解读影响确立了互联网医疗辅助医疗的定位,明确线上不能“首诊”,催生互联网医疗企业纷纷建立线下诊疗点。允许线上销售处方药,互联网医疗形成闭环。打破政策壁垒,通过医保支付优化互联网医疗的支付结构,减轻患者负担。黑天鹅事件带来了行业拐点“医”“药”“险”多方政策受限政策纷纷落地,出现曙光互联网接入,搜索引擎出现►医生属于医院的“编制人”,医生多点执业的阻力大►初期电子处方开具有极大困难,药品流通压力大►医疗保险仅针对线下诊疗主体,线上诊疗用户医保之外的自费部分无法得到保障,保险机构缺席获客难度大►政策确立互联网医疗不允许首诊,只允许复诊的辅助定位►2018年,我国移动医疗用户达到5.34亿人,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虽占当年医疗总支出不足1%,网上药店市场却以45%的增速为市场未来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希望►新冠肺炎疫情成为今年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强力催化剂,国家全面推进互联网诊疗以减少交叉感染风险,覆盖医疗人群►试图从解决患者信任,完整支付结构等角度实现“诊疗、医、药、险” 闭环►1990年代,搜索引擎、社交以及电子商务各类业态萌芽;易趣以C2C的形式出现►非典时期,催生以淘宝、京东为首的电商业务;医药电商试水,资讯、知识科普叩响医疗健康行业信息化大门政策倾向:政策放宽无明显倾向政策收紧政策分类:诊疗相关医药相关医保相关二次起飞(后疫情期)瓶颈-冷寂期(2017年-2018年)回暖期(2019年-2020年疫情前)导入-发展期(2014年-2016年)阶段特征信息来源:IQVIA2005.09《互联网药品贸易服务审批条例》允许注册的电商企业销售OTC产品5受政策利好影响,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呈不断上升趋势,随着处方外流以及线上销售放开,医药电商或将成为率先突破的细分市场互联网医疗近年来高速发展,在我国卫生医疗总支出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 2015年至2019年,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年复合增速为44%,处于超高速发展状态,根据IQVIA的预测,未来三年内互联网医疗规模将以高于20%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张► 2015年以来,互联网医疗行业收入在我国卫生总支出中的占比不断提高,2019年互联网医疗占比为1%,虽然占比在不断提升,未来仍有很大的潜在发展空间► 2020年,新冠疫情对互联网医疗的全方位推动,线上诊疗、医药电商、线上支付等环节均受到政策大力扶持,行业发展前景乐观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及在我国卫生总支出中的占比(亿元,人民币)(%)157 223 325 491 680 941 1,129 1,355 1,626 0.38%0.48%0.61%0.83%1.03%-1.50%-1.00%-0.50%0.00%0.50%1.00%1.50% -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E2022年E2023年E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互联网医疗占卫生总支出比重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增长率受政策利好影响,互联网医疗市场保持高速增长61113151925405268871071293581014253549679112067%60%25%40%79%55%56%56%57%57%0%20%40%6
[安永]:中国互联网医疗:曙光初现,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72M,页数28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