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与城投企业债务风险研究报告~青海篇
-0-地方政府与城投企业债务风险研究报告----青海篇2020.12.【】-1-地方政府与城投企业债务风险研究报告----青海篇联合资信公用评级二部唐 嵩章 进报告概要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属于欠发达地区,2019 年地区生产总值(GDP)为 2965.95亿元,居全国第 30 位;人均 GDP 为 4.90 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青海省经济总量及人均 GDP 在全国排名居末,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整体经济实力弱。近三年,青海省经济保持增长,产业结构有所优化,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加工、电力生产等支柱产业发展趋势较好。2020 年前三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青海省经济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有所下降。2019 年,青海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全国排名第 30 位,财政自给程度低,自身财政实力较弱,上级补助收入是财政总收入的主要来源。青海省各州市经济及财政实力分化明显,发展相对不均衡,呈现“北强南弱”“省会独大”的格局。近三年,青海省各州市政府债务余额呈快速上升趋势,西宁市、海东市和海西州债务规模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各州市债务负担处于较低水平,但省本级政府债务规模大,青海省债务负担重。从地方政府偿债能力看,西宁市、海东市和海西州偿债能力一般,其他各州债务余额小,偿债能力强。企业层面,青海省发债的城投企业数量较少,存续城投债规模在全国排名靠后。2019年,青海省发债城投企业债务负担有所下降,各发债城投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弱,债务偿还主要依赖外部筹资。2020 年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省投”)和青海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国投”)相继出现信用风险事件,青海省企业融资环境和再融资能力受到一定负面影响。2022 年青海省发债城投企业存续债券集中到期规模大,需关注青海交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交投”)和西宁城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宁城投”)的集中兑付压力以及区域融资环境恶化对地区信用状况可能产生的影响。oPoNoQwPoPoOtMsRqPmQmN8O8Q7NoMnNtRpPkPmNtRjMmOvM9PnPsRxNsOyQMYmQwP-2-一、青海省经济及财政实力1.青海省区域特征及经济发展状况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017-2019 年,青海省经济保持增长,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期,青海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加工、电力生产等支柱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2020 年前三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青海省经济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有所下降。青海省简称“青”,北部和东部同甘肃省相接,西北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南部和西南部与西藏自治区毗连,东南部与四川省接壤,是联结西藏、新疆与内地的纽带。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称为“江河源头”,拥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全省集水面积在 5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达 380 条,年径流总量 611.23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 15 位,人均占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5.3 倍。除水资源外,青海省盐类、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也较为丰富,截至 2019 年底,青海省共发现矿产种类 135 种,在已探明的矿种保有资源储量中,有 56 个矿种居全国前十位,镁盐(氯化镁和硫酸镁)、钾盐、锂矿、锶矿、石棉矿等 11 种矿产资源居全国第一位,25 个矿种排在全国第三位;煤炭资源保有量 73.19 亿吨,石油资源保有量 7955.80 万吨。路网方面,截至 2019 年底,全省铁路营运总里程 2356 公里,同比增加 57 公里,其中高速铁路 218 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 83761 公里,同比增加 1624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451 公里。经济运行方面,近年来青海省经济持续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2017-2019 年,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分别为 2642.80 亿元、2865.23 亿元和 2965.95 亿元,GDP增速有所放缓,分别为 7.3%、7.2%和 6.3%;2019 年青海省 GDP 总量居全国第 30 位,仅超过西藏自治区,GDP 增速高出全国增速 0.2 个百分点。2017-2019 年,青海省人均GDP 逐年提高,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全国第 23 位。青海省三次产业结构由 2017年的 9.1:44.3:46.6 调整为 2019 年的 10.2:39.1:50.7,第三产业占比逐年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方面,近三年青海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降,2019 年青海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较上年增长 5.0%,与全国增速接近。产业发展方面,青海省依托丰富的盐湖、矿产、水和新能源资源,形成了资源依托型产业体系,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加工、电力生产等支柱产业在全省工业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青海省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工业经济布局向高质量、循环利用方向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19 年,青海省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 817.49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7.0%,其中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9%,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0.8%,有色金属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4.1%,-3-盐湖化工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9%,生物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3%,煤化工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1.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6.5%。新能源产业方面,青海省光伏、风电资源丰富,新能源产业近年保持高速增长。2019 年,青海省电网新能源新增装机容量 354.87 万千瓦,同比增长 28.88%。近年来,青海省立足产业结构调整,高原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现有三江源、青海湖、昆仑山、塔尔寺等世界级旅游资源 11 处,国家 5A 级景区 3 家、4A 级景区 29 家。2019年,青海省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 5080.17 万人次,同比增长 20.8%;其中,接待国内游客 5072.86 万人次,同比增长 20.9%;接待入境游客 7.31 万人次,同比增长 5.7%;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 561.33 亿元,同比增长 20.4%。金融业方面,2019 年,青海省金融业实现增加值 262.96 亿元,增长 0.6%。2019 年底,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5846.62亿元,较上年底增长 1.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 2463.86 亿元,增长 7.3%;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 1416.73 亿元,下降 1.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6639.76 亿元,较上年底增长 0.9%。其中,住户贷款余额 939.38 亿元,增长 30.1%;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 5688.35 亿元,下降 2.9%。2020 年 1-9 月,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 2170.13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2%,增速高于全国 0.5 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72.94 亿元,增长 4.5%;第二产业增加值 844.03
[联合资信]:地方政府与城投企业债务风险研究报告~青海篇,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72M,页数16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