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宏观经济展望:重塑与重估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 宏观经济研究 2020 年 12 月 06 日 宏观专题 重塑与重估—2021 年宏观经济展望 回看 2020 年,疫情和美国大选是全球宏观的主线:疫情对应的是经济大幅退、政策大幅进、各国防控疫情效果和经济修复进度的差异;美国大选对应的是不确定性、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展望 2021 年,后疫情和拜登新政将接棒成为主线:“后疫情”对应的是低基数下经济大幅反弹、非常规政策的适时退出,疫情演化和疫苗进展是关键;拜登新政对应的是美国疫情防控、经济、外交等各类政策的“修正”与“回归”,但分裂的国会将制约拜登的施政效果。 2020 年中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增长均一枝独秀,2021 年中国的宏观环境将呈现以下变化: 一、政策面:稳中渐退,调结构、稳杠杆,制度红利可期,中美博弈仍是大看点。 >中美关系重塑:美国大选不确定性消除,拜登当选后,中美冲突短期有可能缓和、但中长期难以实质性缓和。中美关系实质走向,可紧盯人民币汇率(中美关系好,人民币升,反之则贬),也可跟踪 RCEP、CPTPP、TPP 等区域贸易协议的进展(RCEP 实质效果仍取决于中美关系)。 >制度红利可期:2021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建党一百周年、2022 年二十大布局之年,有望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重点关注“双循环”、要素市场化改革、科技创新、产业链提升、国防军工、养老、城市群等;2021 年 3 月“两会”公布规划全文之前都可谓“十四五”时间。 >政策稳中有退:面临“疫情以来的松→现阶段的稳→2021 年的退”的局面,政策主线可能是调结构、稳杠杆、防风险,表现为货币中性、信用收紧、财政赤字下降、杠杆率稳中有降。 1)货币端,海外经济体无需担忧过快退出宽松;中国已回到正常状态,将继续强调稳健中性和精准滴灌,当前继续宽松和过快收紧的基础都不具备,既结构性紧(防止资金空转和违规流入房地产)又结构性松(稳就业,支持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绿色、科技、新经济等领域);在“把好货币总闸门;货币供应与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 GDP 相匹配”等要求下,预计信贷、社融、M2 增速均将较 2020 年至少下滑 1-2 个百分点,其中 M2 降至 8-9%,预示信用趋于收紧。 2)财政端,2021 年将回归常态、更注重提质增效、赤字规模和专项债将下调。我们预计 2021年预算赤字率可能 3%左右(今年 3.6%以上),预算赤字 3.4 万亿(今年 3.76 万亿),新增专项债 3.1 万亿左右(今年 3.75 万亿;不确定性较大),特别国债大概率不发。据此 2021 年广义财政赤字 6.5 万亿左右(今年 8.5 万亿),广义财政赤字率可能回落至 5.8%左右(今年 8.3%)。 3)监管端,2021 年可能再成监管大年,关注稳杠杆、信用违约、金融科技、资管新规到期等。 二、基本面:全球经济共振复苏、欧洲恢复可能好于美国;中国经济增长动能发生切换,重点跟踪制造业投资、消费、出口、库存;疫情和疫苗是关键扰动。 >增长动能:从“三驾马车”看,投资端,房地产降、基建稳、制造业起;消费端延续回升态势,不过去除基数效应可能仍偏疲软;出口有望延续强韧性,关注中美关税可能取消、人民币升值、海外生产恢复后替代效应弱化等因素的影响;本轮补库力度可能较弱,拐点应在年底年初。 >增长节奏:从 2020 年类“对勾型”变为 2021 年的类“倒勾型”,我们预计:2020 年四季度有望达到甚至超过 6%,全年可实现 2%左右的正增长 GDP 增速;2021 全年 GDP 实际增速为 9.2%,四个季度当季增速分别为 19%、8.4%、6.6%、5.5% ;2021 年名义 GDP 增速有望高于 11%。 三、流动性:温和通胀;利率短期震荡寻顶、全年前高后低;人民币汇率有望回到 6.4 左右。 >通胀:2021 年将是温和通胀,难以发生显著通胀,其中:CPI 当月同比呈“N”型波动上升,全年累计同比 0.7%左右,PPI 当月同比呈“M”型,高点在二季度,全年累计同比 1.8%左右。 >利率:短期震荡寻顶,拐点可能今年年底或明年一季度,2021 年总体前高后低。 >汇率:美元下跌,人民币仍有升值空间,但速度趋缓,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望回到 6.4 左右。 四、资产配臵:关注三大线索;股票和商品好于债券,利率债配臵价值凸显,人民币强于美元。 >政策面线索:“十四五”规划制度红利+中美博弈下国产替代+资本市场改革的中长期支撑; >基本面线索:短期顺周期+消费和制造业背后的修复性机会(航空、旅游、餐饮、高端制造等); >流动性线索:高估值板块可能受压制+“西水东流”和资本扩容的核心资产(行业龙头); >大类资产:“经济升、通胀起、信用紧”的大环境,相对而言股票和商品应会好于债券;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水平有望从当前的 3.3%震荡向上寻顶,配臵价值凸显,趋势性下行的拐点应是经济基本面转弱之际(年底或 2021 年 Q1 环比转弱;2021 年二三季度回到疫情前甚至更低)。汇率方面,美元应弱于人民币、欧元等非美元;黄金回调已接近尾声,可能小涨但难回前高。 五、当前市场对 2021 年宏观形势的判断总体趋同,我们提示几个可能的扰动因素: >应客观看待基数效应。中性条件下 2021 年下半年开始各国陆续回到疫情前的弱增长态势; >几个可能打破一致预期的事件:1)疫苗进展显著好于预期;2)油价超预期大涨的可能性其实不低,进而带动 PPI 上行超预期;3)国内政策收缩力度超预期的紧,尤其是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关键变量是就业、房价、可能的资产泡沫; 4)拜登新政的扰动,一方面中美冲突可能不会有预期的缓和,另一方面拜登可能打压美国科技巨头,进而导致美国股市承压、风险外溢。 六、短期提示几个时间节点:1)12 月中旬,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2021 年 1月中旬,2020 年 GDP 数据(关注是否超预期);3)2021 年 1 月 5 日,佐治亚州就参议院席位进行第二轮选举,若民主党胜出,将极大利好拜登;4)2021 年 1 月 20 日,美国总统就职。 PS:文末附表 1:2021 年重要事件时间表;附表 2:2021 年主要经济数据预测一览 风险提示:疫情演化超预期;政策走向超预期;外部环境变化超预期 作者 分析师 熊园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18050004 邮箱:xiongyuan@gszq.com 分析师 何宁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20070002 邮箱:hening@gszq.com 研究助理 刘新宇 邮箱:liuxinyu@gszq.com 研究助理 杨涛 邮箱:yangtao3123@gszq.com 相关研究 1、《扩张提速,四季度 GDP 可能超预期—11 月 PMI的 5 大信号》2020-11-30 2、《史上最晚的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有 8 大信号》2020-11-27 3、《会有过热风险么?——全面解读 10 月经济》2020-11-16 4、《如何理解“逆流而上”的 RCEP?》2020-11-15 5、《不会显著通胀是明年基准情形,关注三大变数——兼评 10 月物价》2020-11-10 6、
[国盛证券]:2021年宏观经济展望:重塑与重估,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37M,页数31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