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中国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中国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白皮书数字化转型浪潮下,打造精品化、特色化区域银行未来已至,面对新兴技术的快速突破和应用,面对内外部的变革压力,面对客群的新特征与新需求,银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而相比大型银行,区域性银行的数量十分庞大,但在业务规模、资金实力、科技水平和人才储备等方面均存在差距。因此,区域性银行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更加迫切,也更加需要量身定制的、思路清晰的转型规划。IDC认为,做好符合自身发展特征的数字化转型,会给区域性银行带来更加开放的业务结构、开放的运营系统及开放的服务模式。同时,也使得银行能够更智能化地领会客户的需求、提供更智能化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建立更智能化的业务核心,这些都会持续促进业务增长,帮助区域性银行向精品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从长远来看,打造数字化组织,培养数据能力和科技能力,重塑具有自身区域特色的数字化核心竞争力,将成为区域性银行在未来时代的竞争中制胜的基础。未来数字化区域银行的建设之路通过对中国境内50家区域性银行的样本调研,IDC发现,多数区域性银行已经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其弯道超车的重要举措,在数字化能力的建设过程中,重点关注战略制定及符合自身需求的技术快速应用。其中,领先的探索型区域银行在金融科技实践与生态建设上相对积极,学习型区域银行则更多聚焦自身业务需求,选择率先关注移动端能力和全渠道策略,以期为业务带来直接增长。总结来看,为了培养竞争优势、打造数字能力,区域性银行应该依托自身的区域性经营优势,明确自身定位的差异化,制定与业务发展战略相匹配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并且认识到数据技术能力的重要性,积极尝试相对成熟的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的商用化落地场景,向业务驱动、数字驱动方向迈进。基于开放创新思维选择匹配的合作伙伴区域性银行自研建设能力较弱且信息化建设支持不足,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能够帮助银行快速建立起数字化转型的必备能力。IDC认为,区域性银行在选择数字化转型合作伙伴时,需要以开放创新的心态来综合考量转型方案的性价比和对业务的赋能效果,方案需要是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相对较丰富的,同时,解决方案的业务赋能效果需要是短期内直观可见的。区域性银行应从自身发展诉求及选型偏好出发,选择采购整套方案或若干单个组件产品进行灵活配置,并通过高频交流咨询,有效利用合作伙伴提供的长期陪伴式服务,建立健全自身科技能力。IDC观点01IDC观点 1一. 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趋势洞察 31.1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 31.2 区域性银行面临的发展挑战 41.3 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和现状 5二. 未来数字化区域银行的关键能力 82.1 以人为本的持续变革能力 92.2 稳健的技术能力 112.3 完善的数据资产化能力 132.4 智能的营销运营能力 142.5 健全的风险管理能力 16三. 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与路线 183.1 区域性银行数字化的三大关键步骤 183.2 不同区域性银行的特色之路 19四. IDC建议 244.1 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核心建议 244.2 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选型建议 25五. 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优秀实践案例 285.1 苏州农商银行 285.2 自贡银行 31六. 关于京东数科金融数字化解决方案JDD T1 34目 录0203中国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白皮书区 域 性 银 行 数 字 化 转 型 趋 势 洞 察011.1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1.1.1 金融科技浪潮兴起,银行内外部变革压力加剧金融行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实体经济的命脉,金融行业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强国的基础。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商用化落地,催生了金融行业产品和业务模式的变革,积极拥抱新技术、打造完备的信息科技体系、为业务提供敏捷可用的基础能力支撑、建立自身的金融科技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当下中国金融行业的共识。在整个金融行业中,银行业是资产规模最大的支柱型行业之一,信息化程度相对领先,但同样的,银行业也是在金融科技浪潮中首当其冲迎来挑战的子行业,面临着内外部的双重变革压力。从外部环境看,互联网金融快速壮大,非银金融公司的线上理财、信贷产品对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产生冲击。从内部管理看,银行组织结构、决策流程、跨部门沟通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可优化空间,银行需要建立起能够支撑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敏捷组织,以便支持创新的快速推进。1.1.2 囿于自身资源条件,各类银行存在能力边界差异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应用,银行内外部变革压力加剧,而不同体量、不同基因的银行机构在面对变革压力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应对手段和特征,其能力边界和数字化路线也随之显现差异。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资金实力雄厚,新兴科技应用积极,产品类型丰富,但由于组织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审核流程制度相对繁琐,且存在大量历史遗留数据信息,数字化能力建设应重点关注流程优化与运营效率提升。04以城商行和农商行为代表的区域性银行:区域性银行是数量最为庞大的银行类型,普遍存在转型战略目标不够清晰,科技投入及人才储备相对较弱,场景连接不够丰富,产品迭代速度较慢等问题,但决策链条相对较短,业务量级较小且保持稳定,也是其优势所在,数字化能力建设应重点关注战略制定及符合自身需求的技术的快速应用。民营银行及互联网银行:企业文化具备一定的创新基因,对新兴技术的投入及试点较为积极,但是业务种类单一,品牌认识度有待扩大,数字化能力建设应重点关注产品创新及风控能力的优化。1.1.3 科技基础将成为未来银行决胜的关键要素近半个世纪以来,银行的金融服务基本是依靠信息科技来推动的,银行业和信息科技产业的发展呈现强相关性,以传统的贷款业务为例,在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撑作用下,从获客、审核、放贷到贷后管理,均呈现数据化、智能化、互联网化的特征,互联网信贷、消费金融等业务产品越来越普及。进入数字化时代,银行在竞争压力的驱动下,其金融服务将覆盖向更大规模的长尾客群,零售业务有望成为重点发力方向,而科技能力将成为制胜的关键要素之一。对于银行来说,面对更庞大客群的个性化、碎片化需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将在获客、留客、活客、业务处理、分析决策等方面提供高效的支持。IDC认为,科技能力将是未来数字化银行的基础能力,将支撑银行在渠道产品创新与客户体验、下一代支付、企业银行、数字信任、效率提升等方面实现优化与创新。1.2 区域性银行面临的发展挑战1.2.1 经营地域受限,难享跨区红利监管部门对城商行的定位为服务本地,对农商行的定位为支持三农,这就决定了区域性银行经营区域受限的先天基因。2018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2019年初,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坚守定位 强化治理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意见》,意见指出,“农村商业银行应准确把握自身在银行体系中的差异化定位,确立与所在地域经济总量和产业特点相适应的发展方向、战略定位和经营重点,严格审慎开展综合化和跨区域经营,原则上机构不出县(区)、业务不跨县(区)。应专注服务本地,下沉服务重心,当年新增可贷资金应主要用于当地。”这一系列监管导向加强了区域性银行的经营局限性,相较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互联网银行,城农商行难以享受跨区经
[京东数科]:IDC-中国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白皮书,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69M,页数39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