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银行业影响解析:疫区中小银行短期受疫情负面扰动,大型银行防御价值凸显
【行业篇】疫区中小银行短期受疫情负面扰动,大型银行防御价值凸显——新冠疫情对银行业影响解析作者 金融业务部 刘绍芳自 2019 年 12 月中旬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数量不断增长,截至 2020 年2 月 25 日上午 10 点,全国已确诊病例 77779 例,疑似病例 2824 例,死亡人数 2666 人,新冠疫情成为我国自 2003 年后的又一次重大疫情。就全球范围来看,近期日本、韩国等地区疫情确诊比例逐渐增加,新冠疫情一时间成为目前世界最受关注的疫情之一。我们认为,新冠疫情对银行业影响主要集中在对广大中小银行业务开展方面,对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影响较小。至于疫情对中小银行影响程度,要看后期疫情控制情况,目前这一点仍存在不确定性。我们假设三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疫情防控比较得力,于 3、4 月份前后得到有效控制。第二种情形是在春节复工以及北上广深等大城市返工潮的影响下,疫情病例出现反复,一直到二季度陆续得到控制。第三种情形是疫情控制结果比较悲观,一直持续到下半年或者更长时间。从目前疫情在国际上扩散情况来看,不排除后期出现输入性疫情的可能,因此第三种情形存在一定概率,但同时我们相信政府各部门将极力防止这一情形的出现。如果疫情在 3、4 月份得到有效控制,我们认为疫情对中小银行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一季度上,全年影响不大。而如果出现第二种情形,中小银行 2020 年各项经营指标较同期或将出现下滑,但下滑空间总体有限。其中,湖北、安徽和河南等地中小银行一方面直接受疫情影响,同时由于部分区域农商行自身基础较差,短期内新冠疫情进一步加剧其经营压力;而对浙江、广东等地区商业银行而言,得益于自身抵御风险能力较好,本次疫情对其冲击处在可控范围内。如果出现第三种情形,我们预计 2020 年将是银行业发展缓慢的一年。但不管哪种情形,相关部门将加大对银行业政策支持,以缓冲疫情带来的冲击。同时我们也相信,不管疫情后续如何发展,其对银行的影响都是阶段性的,未来在疫情得到控制后,经济会迅速企稳,银行业将会迎来较快发展。(一)经营规模受新冠疫情拖累,短期内银行信贷业务增速将有所放缓,且随着疫情时间拉长,银行业规模扩张节奏受到的负面扰动越大,但后续疫情一旦得到控制,前期被抑制的信贷需求或将得到释放在宽货币政策以及宏观经济企稳的影响下,2019 年以来商业银行规模增速呈现回升态势。截至 2019 年末,商业银行资产增速为 9.1%,较同期高 2.3 个百分点。2020 年,我们预计宽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规模增长的支撑因素仍然存在,因此,在没有任何外部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商业银行规模将持续增长。但受新冠疫情扰动,企业延期复工、民众深居简出可能导致银行业有效信贷需求下滑,从而拖累其规模扩张的节奏。图表 1非典期间 4 家上市银行资产规模同比增速(单位:%)资料来源:Wind,东方金诚整理参照 2003 年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期间1银行资产规模扩张情况,由于缺乏整体银行业资产规模统计数据,我们以当时已经上市的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和平安银行 4 家银行数据为基础。从资产规模同比增速来看,受二季度非典疫情大规模扩散影响,4 家上市银行 2003 年二季度开始资产规模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随着非典得到有效控制后,2004 年一季度资产同比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反弹。与 2003 年非典时期相比,本次新冠疫情银行业所处环境发生较大变化。2003 年非典时期,我国经济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宏观经济整体形势向好,对银行业发展可以形成有效支撑。反观现阶段,2018 年二季度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持续下降,至 2019 年下半年开始逐步企稳。但本次新冠疫情中断了我国宏观经济弱势企稳态势,叠加疫情影响范围逐步扩大,我们预计,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本次新冠疫情对宏观经济影响程度更为深远。但考虑到目前我国银行业体量相较于 2003 年有较大的扩张,对短期冲击的吸收能力增强。据统计,2003 年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 27.64 万亿元,而 2019 年已达到 282.51 万亿,相当于 2003年的 10.22 倍。此外,本次疫情期间金融监管部门出台诸多超预期举措稳定市场,预计短期内银行资产规模扩张受到疫情负面冲击,但全年资产规模扩张节奏所受影响不大。例如,就表外业务而言,近日银保监会表态,对于存量资管业务难以完成处置的银行可适当延长过渡期,以减轻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后银行新增业务难度较大对其业务发展形成的二次冲击。当然,如果疫情控制不力导致其蔓延时间拉长,银行业自 2019 年以来资产扩张节奏或将被中断。但未来在疫情得到控制后,银行资产规模增速则会迎来较快反弹。总体来看,我们认为本次疫情对银行业规模扩张短期内将形成一定负面冲击,拉长到全年来看,需要看疫情后续控制情况。随着疫情时间延长,银行业经营规模受到负面干扰越大。但长期来看,未来在疫情得到控制后,经济会迅速企稳,在疫情防控期间被抑制的1 2003 年非典期间是指首例“非典”病例出现(2002.11.16)至至全球非典患者人数、疑似病例人数均不再增长(2003.7.13)。非典经历四个阶段,包括疫情发生期(2002.11.16-2003.1.3),疫情发酵期(2003.1.4-2003.4.15),疫情爆发期(2003.4.16-2003.5.13),疫情结束期(2003.5.14-2003.7.13)。rQmPpRvMpOmMrOmPtMnRoP8ObP8OnPqQpNrRlOpPpNlOoMoR7NtRoNvPmRrMxNmQyR信贷需求将得到释放,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速将迅速反弹。图表 22002 年~2005 年和 2016 年~2019 年我国经济增长情况(单位:%)资料来源:Wind,东方金诚整理新冠疫情加大银行新增信贷业务操作难度,对科技实力薄弱、线上服务不完善的中小银行业务开展形成较大负面冲击为避免新冠疫情再扩散风险,国务院及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春节假期延长及企业延期复工的政策。在此期间,银行暂时关闭或者缩短线下网点营业时间,对线下存取款业务和新增信贷业务造成较大的不便,进而对其业务正常开展产生不利影响。对于科技实力较强和线上服务能力较完善的大中型银行而言,为应对疫情对线下业务造成的不利影响,可通过推出更多的线上远程服务和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减轻疫情对业务开展造成的负面冲击。对线下网点依赖程度较高的中小型银行而言,银行网点不能正常营业,同时科技实力薄弱、线上服务又不够完善,导致其对公和零售业务都难以有效开展,受此类突发事件冲击明显。纵观本次疫情确诊比例分布,湖北、广东、浙江、安徽、河南、湖南、江西等地区(以下简称“主要疫区”)影响尤为重大,我们通过对上述地区已经发债且数据比较齐全的 91 家银行统计发现,湖北、河南、安徽、浙江等地区银行规模均较小,业务开展易受疫情影响。图表 3主要疫区 91 家样本银行资产和贷款规模分布情况(单位:亿元)资料来源:Wind,东方金诚整理(二)资产质量新冠疫情对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等大行资产质量负面扰动不大,但短期内加剧中小银行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同时疫情持续时间越长,中小银行面临信用风险压力越大受经济周期性调整影响,叠加不良贷款
[东方金诚]:新冠疫情对银行业影响解析:疫区中小银行短期受疫情负面扰动,大型银行防御价值凸显,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68M,页数10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