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政策应对分析
1 疫情短期冲击效应较为明显 宏观政策有望加大对冲力度 ——新冠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政策应对分析 主要观点 ◼ 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发展状况:2 月 4 日之后疫情得到初步控制,武汉之外新增确诊病例数量持续下降;2 月 10 日复工带来考验,医学专家判断 2 月中旬或出现疫情高峰。 ◼ 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基准情形下,疫情将下拉 2020 年一季度 GDP 增速 1 个百分点左右,此后经济运行有望较快恢复基本面驱动,全年经济增速仍有望达到 5.7%,较此前的年度预测值降低 0.3 个百分点;我们认为,当前市场对疫情影响判断可能偏于悲观;疫情不会改变宏观经济中长期走势是当前市场的普遍共识。 2、短期内,疫情对消费和服务业冲击最为明显,投资和出口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小,一季度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会上升;高频数据显示,疫情在春节前后一个月内对工业生产的冲击力度仍然可控;疫情高峰期会对 CPI 有小幅推高作用,对 PPI 则存在下拉效应,但影响幅度均较为有限。 ◼ 政策应对:货币政策正在强化定向滴灌,未来降息、降准节奏将会加快,金融严监管节奏和力度也将有所调整;短期内财政减税降费将会加码,财政补贴支出增加明显,今年财政赤字率有望上破 3.0%;宏观政策发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冲疫情影响,稳定宏观经济运行。 2 一、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发展状况:2 月 4 日之后疫情得到初步控制,武汉之外新增病例数量持续下降;2 月 10 日复工带来考验,医学专家判断 2 月中旬或出现疫情高峰 1 月 23 日武汉封城后,中国经济运行正式进入疫情周期。截至目前(2 月 X 日),本次疫情仍处于发展过程,从全国疫情新增确诊、疑似病例情况来看,2 月 4 日以来武汉之外的全国其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和新增疑似病例数量持续下降,各地都出现了疫情初步被遏制住的情况。从市场声音来看,疫情拐点形成的预期已经开始积聚。不过,2月 10 日全国范围内组织有序复工,人员开始大规模流动,需要密切关注疫情出现第二波高峰的可能(目前病毒感染的平均潜伏期为 5.2 天)。展望未来,人员流动加大是否会带来疫情反复,还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2 月 2 日钟南山院士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提到,“我们判断此次疫情有望在未来 10天至两周左右出现高峰”。也就是说,钟南山院士认为疫情会在 2 月 12 日至 16 日左右出现高峰。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也表示,疫情第一个拐点出现后,可能会出现第二峰和第三峰,所以可能还需要再等待一个潜伏期,才能比较放心的确认拐点。 图 1 2 月 4 日以来,疫情整体上呈现被初步遏制态势 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全国新增确诊病例全国新增疑似病例 3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WIND,东方金诚 二、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基准情形下,疫情将下拉 2020 年一季度 GDP 增速 1 个百分点左右,此后经济运行有望迅速恢复常态;当前市场对疫情影响的判断可能偏于悲观;疫情不会改变宏观经济中长期走势 新冠肺炎疫情将对短期经济增长产生明显的负面冲击,但具体影响程度仍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这一点仍存在不确定性。因此,预测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需要假设不同的情景。情境一是疫情防控比较得力,防控效果持续显现,到 3、4 月份就实现完全控制;情境二是春节后复工,尤其是大城市出现返工潮,加之此前防控初显成效后民众可能会出现防控意识的松懈,导致疫情反复,疫情一直持续到 5 月份气温转暖使得病毒自身丧失活力,并在上半年完全控制住;情境三相对比较悲观,即疫情会一直持续至下05001000150020002500新增确诊病例武汉湖北(除武汉)全国(除湖北)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全国累计死亡病例全国累计治愈病例 4 半年甚至更长时间,但我们认为政府会极力避免这种情景出现。 综合市场观点,多数认为疫情爆发期在一季度,其对经济的负面冲击也主要集中在一季度;二季度会得到有效控制,疫情影响虽然还会存在,如因居民仍心有余悸,一些线下的餐饮、旅游、零售等仍然会受到影响,但整体来看此前推迟的消费需求将集中释放,经济活动将得到有序恢复,GDP 增速有望明显反弹,到下半年整个宏观经济运行将会回到正常的轨道上。 以此为基准假设(情境一),我们预计 2020 年一季度 GDP 增速有可能下破 6%,但在货币、财政政策发力对冲下,增长中枢仍将在 5.0%左右——主要预测方法包括根据日均 GDP 总额及延迟开工天数估算,以及疫情对第二、第三产业影响的判断;在二季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假设下,预计此后宏观经济将逐步恢复到 6.0%左右的增长水平;疫情对全年 GDP 增速的下拉作用将会在 0.3 个百分点左右,2020 年经济增速仍有望保持在 5.7%。 图 2 预计一季度 GDP 同比增速将下滑 1 个百分点,此后较快恢复常态 数据来源:WIND,东方金诚,*代表预测值 情境二假设下,疫情在 6 月末基本结束:我们认为首先一季度经济承受的压力会加大,且二季度不会出现明显反弹,出口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宏观政策对冲力度会相应6.9 6.9 6.7 6.5 6.4 6.2 6.0 6.0 5.0 6.1 6.0 6.0 45678季度GDP同比 % 5 增强,当季经济下滑程度会有所放缓。伴随疫情在 6 月结束,受到抑制的消费需求集中释放,三季度经济增速“上跳”,四季度经济回归基本面,全年 GDP 增速将在 5.4%左右。 情境三假设下,疫情进入下半年,年底前得到控制:我们认为不仅一季度经济承受的压力会加大,二季度 GDP 增速下滑势头也不会明显缓解,整个上半年经济增速会降至 4.6%,出口受到的影响较为显著;三季度宏观政策对冲效应会有所体现,当季经济下滑程度会有所放缓。伴随疫情在年底前结束,受到抑制的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四季度经济增速出现显著回升,全年经济增速将为 5.1%左右。 表 1 三种不同疫情情境下,今年季度及全年 GDP 增速预测 %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全年 情境一:疫情在 3、4 月份得到控制 5.0 6.1 6.0 6.0 5.7 情境二:疫情在 6 月末得到控制 4.5 5.0 6.2 6.0 5.4 情境三:疫情进入下半年,年底前得到控制 4.5 4.7 5.0 6.1 5.1 数据来源:东方金诚 考察新冠肺炎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具体影响,市场普遍通过复盘 2003 年 SARS 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并比较两次疫情之间的异同进行分析。 图 3 2003 年 SARS 疫情也曾给经济运行带来短期冲击 数据来源:WIND,东方金诚 9.5 8.6 8.0 7.5 8.9 8.8 9.6 9.1 11.1 9.1 10.0 10.0 4681012季度GDP同比 % 6 SARS 疫情集中爆发于 2003 年二季度,当季 GDP 同比增速从一季度的 11 .1%下滑至 9.1%,下滑幅度为 2 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均有所减速,其中,第二、第三产业 GDP增速降幅分别为 1.9 和 1.8 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新冠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政策应对分析,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01M,页数17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