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观察(2025年年报)
序言在分化中演进的亚洲金融新趋势——《亚洲金融观察(2025 年年报)》序2024 年以来,地缘政治冲突和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加剧,人工智能与数字化革命加速发展,全球债务压力居高不下,国际经贸格局和金融体系正处在深刻变革时期。亚洲凭借庞大的人口规模和多元的经济结构,彰显出“稳定锚”和“增长极”的双重定位:2024年实际 GDP 增长 4.3%,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60%。亚洲既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柱,更是动荡时代中的稳定力量。同时,亚洲内部的分化日益凸显。这种分化并非偶然,而是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各经济体内部经济结构和宏观政策调整共同作用的结果。分化与演进,正是当下亚洲经济和金融的真实写照和时代特征。经济增长:南亚领跑、梯次发展。2024 年,南亚地区 GDP 增长 5.9%,其中,印度GDP 增速达到 6.5%。中亚地区在能源与基建投资驱动下,GDP 增长 5.2%。东南亚在出口修复和 FDI 流入的拉动下,GDP 增速达 4.8%。东亚地区受内部和外部需求波动影响,GDP 增长 3.9%,较上年有所放缓,但经济体量占比仍超过 60%。此外,受地缘政治冲突拖累,西亚地区 GDP 增速放缓至 2.4%。外商直接投资:东南亚增速领先、其它地区有升有降。2024 年,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外商直接投资流入规模小幅下降 3%,为 6045 亿美元,在全球占比约 40%。其中,东南亚地区 FDI 流入规模同比增长 9.7%,创历史新高;西亚地区小幅增长 4.7%,主要得 004 / 亚洲金融观察(2025 年年报)益于阿联酋的 FDI 流入规模增长较快。东亚地区 FDI 流入规模同比下降 12%,但规模仍居亚洲首位。汇率市场:多数贬值、少数升值。在美联储货币政策宽松不及预期、美国加征关税等因素影响下,2024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在统计的 38 种亚洲货币中,3 种货币贬值超过 10%,19 种货币贬值幅度在 10% 以内,16 种货币因政策支撑或经济复苏对美元升值。未来,亚洲各经济体经济韧性与政策应对将成为影响汇率走势的关键变量。货币市场:整体宽松、增速有别。2024 年年中以来,除个别经济体外,亚洲经济体货币市场短期利率整体下行,但不同经济体的货币供应量增长却呈现分化特征。中国、越南、新加坡、沙特和泰国广义货币增速加快,而印度、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广义货币增速有所放缓。这背后是亚洲各经济体的政策取向与经济基本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股票市场:香港领跑,涨跌互现。2024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亚洲多数地区股票指数上涨。其中,中国香港恒生指数累计上涨 41%;新加坡海峡指数、越南胡志明指数、日本日经 225 指数和韩国综合指数分别上涨 22%、22%、21% 和 16%;中国上证综合指数上涨 16%;而泰国 SET 指数、沙特全股指数和印尼雅加达综指分别下跌 23%、6%和 5%。未来,随着美联储进一步降息,全球资金流入新兴市场,亚洲股市有望继续受益。财政政策:整体积极、赤字不同。2024 年以来,在地缘政治冲突、美国关税政策等影响下,亚洲经济体财政政策整体较为积极,但财政赤字率的变化有所不同。2025 年,44 个亚洲经济体中有 36 个存在财政赤字,其中 20 个经济体的财政赤字率较 2024 年有所上升。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 18 个经济体中,有 16 个存在财政赤字,其中 8 个财政赤字率较 2024 年上升;南亚地区的 6 个经济体全部存在财政赤字,赤字率较 2024 年有所下降;中亚和西亚地区的 20 个经济体中,14 个存在财政赤字,其中 7 个赤字率上升。需要强调的是,分化并不意味着混乱或者失灵,而恰好是亚洲经济体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时,根据自身国情所做出的不同选择的必然结果。未来,亚洲经济金融体系将在分化中继续演进,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区域分工与产业转移将成为亚洲经济金融的新支柱。RCEP 实施后,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红利不断释放,2024 年 RCEP 成员间贸易总额同比增长约 3%,作为供应链核心的中间品贸易占区域内贸易总额的比重提高到 68.3%。在贸易摩擦、地缘冲突和绿色转型推动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亚洲正在由“世界工厂”向完整价值链跃升。这种格局既降低了对外依赖,也显著增强了亚洲供应链的弹性与韧性,为亚洲跨境金融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序言 / 005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将成为亚洲经济金融的新引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以及东南亚各经济体正密集出台数字经济政策,持续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规模快速增长。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领先,2025 年有望突破 60 万亿元。在电商市场的快速发展下,预计 2030 年东盟国家数字经济规模可提升至 2 万亿美元。此外,亚洲经济体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提升,聚焦创新生态构建和新兴产业培育,为经济金融发展注入强劲的科技动能。人口红利与结构变化将成为亚洲经济金融的新动力。布鲁金斯学会测算,到 2030年亚洲中产阶级或达 35 亿人,占全球三分之二;麦肯锡预计未来五年全球消费增长的一半将来自亚洲。亚洲人口老龄化带动健康和养老消费快速增长;Z 世代成长并开始消费,其消费增长速度是上一代的两倍;妇女劳动参与率提升意味着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可见,人口红利叠加结构性变化正成为亚洲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为养老金融、普惠金融的发展与合作带来新的机遇。在分化中演进,不仅是亚洲经济金融体系的当下写照,更是其未来如何开展亚洲金融合作的重要命题。各经济体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内部改革与更务实的区域合作,这一过程注定充满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为了剖析分化的主要根源,描绘演进的可能路径,展现亚洲经济金融复杂而充满生机的图景,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依托中国农业银行等会员机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专家力量,连续第八年推出《亚洲金融观察》年报。从宏观经济、金融市场、金融行业、金融政策及专题研究五个视角,全方位观察当前的亚洲经济金融体系。通过翔实的数据分析和前瞻的趋势判断,为政策制定者、市场参与者与学术界提供洞见与行动参考,为如何在分化中寻找到新的机遇提供决策支持。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加速重构。而亚洲,正在自身的分化与整合中,为世界金融格局书写至关重要的新篇章。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将携手会员单位,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推动区域金融合作与包容发展,共创亚洲经济金融的美好未来。是为序。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理事长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006 / Asian Financial Observation(Annual Report 2025)Foreword*New Trends in Asian Finance Evolving Amid DivergenceSince 2024, intensifying geopolitical conflicts and rising trade protectionism, coupled with the accelerated advance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digital revolution, as well a
亚洲金融观察(2025年年报),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7.18M,页数532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