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无糖茶行业报告
2025年中国无糖茶行业报告——从高速增长迈向结构优化与品牌分化目录中国无糖茶行业现状:健康消费趋势催生市场机遇,行业发展面临挑战1中国茶饮料行业背景:市场规模稳步提升,无糖茶占比持续增长2中国无糖茶竞争格局:3 东方树叶领跑中国无糖茶市场中国无糖茶定义与分类无糖茶是无糖即饮茶的简称,根据中国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的规定,无糖茶通常是指每100克或100毫升中糖含量不超过0.5克的茶饮料。无糖茶一般不添加蔗糖、葡萄糖等常见糖类,甜味可能来自茶叶本身的天然物质,也可能来自少量代糖。按茶底种类划分,无糖茶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等其他茶底种类的无糖茶。数据来源:中国国家标准、勤策消费研究无糖茶按茶底种类分类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其他清香淡雅,滋味鲜爽,富含茶多酚,具有抗氧化等功效。茶汤红润明亮,香气悠长,滋味醇厚饱满,经发酵后茶性相对温和。香气馥郁芬芳,口感醇厚,回甘持久,兼具绿茶的清香和红茶的醇厚。汤色橙红至深红,香气独特,有陈香等,滋味醇厚绵滑,助消化、解油腻。除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外其他茶底类型的无糖茶。东方树叶绿茶、统一无糖春拂绿茶等东方树叶红茶、三得利无糖红茶等东方树叶乌龙茶、果子熟了栀栀乌龙茶等东方树叶青柑普洱茶、哇哈哈青柑普洱茶等元气森林无糖大麦茶、元气森林无糖菊花茶中国无糖茶发展历程发展事件阶段表现数据来源:国泰海通证券、勤策消费研究萌芽期1997年-2009年企业试错期2010年-2016年加速增长期2017年-2021年1997年,日本饮料巨头三得利乌龙茶进入中国市场。但消费者对这种“无糖且略带苦涩”的饮料接受度极低,市场规模小。2004年,统一“茶里王”进入大陆市场,主打清香低糖绿茶、纯正无糖绿茶两种口味。但口感不被市场接受,于2011年黯然退出市场。爆发增长期2022年至今该阶段消费者习惯尚未形成,大众对无糖饮料的接受度很低,市场表现冷淡,市场规模极低。2010年,可口可乐和雀巢推出原叶茶;2012年,康师傅推出“本味茶庄”,但都以失败退场告终。2011年,农夫山泉推出“东方树叶”,初期因口感问题被广泛吐槽,甚至被评为“最难喝饮料”。该阶段无糖茶仍处于企业试错阶段,众多品牌试水失败;消费者对无糖茶的接受度仍然较低,市场规模较小2018年,可口可乐推出“淳茶舍”;维他无糖茶内地上市;2019年,怡宝推出佐味茶事无糖茶,多家企业开始布局无糖茶赛道。2021年,东方树叶推出2款新品;让茶推出纯茶系列,消费者对无糖茶接受度提升,销量较好。该阶段无糖茶市场规模虽体量不大但增速惊人,市场也更加细分;“无糖”概念在饮料行业加速普及,消费者接受度明显提升。2022年,东方树叶推出龙井新茶;2023年,东鹏饮料推出“鹏友饮茶”无糖乌龙茶。在此阶段,众多新锐品牌及跨界品牌纷纷入局,无糖茶产品创新加速,涌现出青柑普洱等大单品,并向功能化、口味多元化发展。该阶段无糖茶市场进入爆发增长期,竞争格局高度集中,健康成为核心消费驱动力,无糖茶成为软饮市场中增长最迅速的赛道之一中国无糖茶:市场规模增长,成无糖饮料重要组成22.6 31.2 41.8 67.2 98.7 106.7 173.4 199.6 401.6 570.5 38.1%34.0%60.8%46.9%19.4%62.5%15.1%101.2%42.1%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15-2024年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市场规模(亿元)同比增长(%)数据来源:艾媒咨询、QYResearch、勤策消费研究无糖碳酸饮料, 57%无糖茶饮料, 40%其他无糖饮料, 2%2024年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按品类占比2015-2024年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呈持续上升趋势,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22.6亿元上升至2024年的570.5亿元,十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3.2%。这一趋势主要由于各年龄层健康意识提升和甜味剂技术的发展。健康意识层面,年轻群体为保持身材,对无糖饮料青睐有加;中老年群体出于预防糖尿病、控制体重等健康考量,也更倾向选择无糖饮品;儿童家长则关注孩子的糖分摄入,避免龋齿等问题,会为孩子挑选无糖饮料。同时,甜味剂技术的进步,让无糖饮料在去除蔗糖的同时,能通过如赤藓糖醇等代糖保持良好口感,进一步推动了市场发展。2024年中国无糖饮料市场中,无糖茶饮料占据40%的市场份额,在无糖饮料品类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无糖茶饮料起势逐渐明显,这既源于消费者对茶饮料天然、健康属性的认可,也和茶饮料企业不断创新,推出契合大众口味与健康需求的产品密切相关。中国无糖茶销售额增长遇阻,2025年首现负增长无糖茶销售额在经历了2023年至2024年初的爆炸式增长后,增速逐步放缓,2025年,无糖茶销售额首次出现负增长。无糖即饮茶市场热度的陡然转变,实则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市场布局分析,一二线城市的无糖茶市场已趋近饱和状态,其市场增长的动能显著衰减。在产品层面,各品牌推出的无糖茶产品在风味、包装设计等关键维度呈现出高度的同质化特征,产品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持续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与复购行为。就替代品类而言,电解质饮料、各类养生功能饮品等新兴饮品品类不断涌现,对无糖即饮茶的目标消费群体形成了大量分流;与此同时,传统有糖茶品类通过“低糖化”技术改良,在保留适度甜味体验的同时,较好地契合了消费者的健康诉求,进一步对无糖茶的市场份额形成了挤压效应,导致无糖茶销售额下降。数据来源:马上赢、勤策消费研究110%121%46%65%56.2%38.8%20.6%25.1%25.1%14.0%-14.0%-5.0%3.9%7.0%19.9%19.5%8.5%6.3%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2024-2025年1-9月无糖即饮茶销售额同比增速2024年2025年茉莉持续受宠,乌龙绿茶领涨从茶种维度审视2025年无糖茶旺季市场,茉莉茶无论单一还是混搭形式,始终霸占占比首位(约31.6%),整体走势平稳,彰显其在清新解渴领域的持久魅力。乌龙茶稳居第二(32.4%),虽在6-7月夏季高峰期占比略降(微缩趋势),但9月回暖强劲,件均价显著上扬,凸显季节调整潜力。普洱茶(第三,14.4%)与绿茶(第五)则波动最小,占比稳定,件均价均超2024年水平,适合养生与日常场景。此格局反映消费者偏好向功能性与口感平衡倾斜,小众茶种如白茶渐现机会。2025年无糖茶旺季,普洱、茉莉、乌龙、绿茶等主流茶种件均价均高于2024年同期,并呈上升趋势,标志单纯价格竞争减弱。其中,乌龙和绿茶增长显著,乌龙至9月均价与占比第一的茉莉持平(约5.5-6元/瓶),略低于普洱(6-6.5元),高于绿茶(4.5-5元)。这一分化反映消费者趋势:茉莉类目预算增长有限、需求稳定;乌龙绿茶则展现更高单价接受度,品质与消费量需求双升。数据来源:马上赢、勤策消费研究2025年4-9月无糖茶按品类销售占比情况2025年4-9月无糖茶按品类平均价趋势变化中国无糖茶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红茶绿茶主要原材料终端消费者零售电商线上直营店线下渠道线上渠道辅料及包装材料乌龙茶黑茶甜味剂香
[勤策研究院]:2025年中国无糖茶行业报告,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19M,页数25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