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行业深度报告:世界模型与VLA技术路线并行发展

世界模型与VLA技术路线并行发展——智能驾驶深度报告分析师:陈烨尧执业证书编号:S0020524080001邮箱:chenyeyao@gyzq.com.cn智能驾驶行业研究分析师:刘乐执业证书编号:S0020524070001邮箱:liule@gyzq.com.cn证券研究报告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2日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2目录1. “平权+端到端”,智能驾驶加速进化1.1 智能驾驶行业发展回顾1.2 智驾沿着“端到端”、“智驾平权”加速2.端到端智能驾驶复盘2.1 端到端智能驾驶演进历程2.2 端到端智能驾驶第一阶段2.3 端到端智能驾驶第二阶段2.4 端到端智能驾驶第三及第四阶段2.5 端到端智能驾驶已分化出两种核心路径3. VLA技术路线3.1 VLA技术路线演进历程3.2 VLA技术路线核心特征与当下痛点3.3 VLA技术路线发展趋势研判4. 世界模型技术路线4.1 世界模型技术路线演进历程4.2 世界模型技术路线核心特征与当下痛点4.3 世界模型技术路线发展趋势研判5. 投资建议6.风险提示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3“平权+端到端”,智能驾驶加速进化1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41.1 智能驾驶行业发展回顾 智能驾驶渗透加速,新能源车销量与智驾功能形成协同增长闭环新能源车高增推动智能驾驶快速渗透。中国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上的积极倡导者与重要引领者。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及渗透率均呈现出稳步上升态势,整体增长趋势明确。回顾 2019–2025H1 期间,尽管总销量受宏观环境及周期性因素影响略有波动,但新能源汽车销量总体保持持续增长,尤其在 2023–2024 年期间实现显著放量,市场增势明显。同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一路攀升,从 2019 年的较低水平起步,先后突破 10%、30%、50% 等关键阶段性关口,反映出新能源车型在整体汽车市场中的占比不断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产品的接受度与认知度持续增强,产业发展进入加速普及阶段。智能驾驶配套普及形成正向发展循环。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L2级别智能驾驶功能渗透率也展现出快速提升的态势。从 2019 年的约 7% 起步,到 2025H1 已上升至 65% 左右的水平,显示出智能驾驶技术在新能源车上的配套应用正快速普及。从逻辑上看,左图的销量与渗透率提升反映了新能源车本身的市场扩张趋势,而右图的智能驾驶渗透率上升,则揭示了市场配套智能化技术的同步发展进程。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持续扩大,车企为了增强产品竞争力、差异化定位以及改善用户体验,越来越多车型开始标配或选配智能驾驶功能。另一方面,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车型后接触智能驾驶的机会显著增加,对智能化功能的认知、使用意愿也同步增强,形成了自下而上的市场反馈机制。图2:中国新能源车L2级别智能驾驶渗透率资料来源:车能智联,国元证券研究所图1:中国新能源车销量与渗透率(万辆)资料来源:乘联分会,国元证券研究所7%18%30%41%47%55%65%0%10%20%30%40%50%60%70%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H10%10%20%30%40%50%60%05001000150020002500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H1总销量新能源销量新能源渗透率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51.1 智能驾驶行业发展回顾 智能驾驶产业规模持续扩张,价值链环节协同提速,创新活力加速释放智能驾驶市场扩张迅猛,增长动能持续释放。智能驾驶驱动的市场发展空间正持续打开。在汽车产业智能化与电动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2024 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已攀升至 11082 亿元,同比增长 34%,呈现出显著的增长弹性与产业外溢效应。随着车端智能化渗透率持续提升、产业链各环节技术协同强化,智能驾驶市场正在形成由需求侧和供给侧共同驱动的双轮增长格局。从中长期趋势判断,伴随算法性能迭代、算力平台升级以及多元化场景的不断拓展,预计到 2030 年,产业规模有望突破 5 万亿元,产业链上下游将进一步深化分工与协作,行业竞争格局也将加速重塑。产业价值链环环相扣,功能模块清晰成型。从产业生态结构来看,智能驾驶的价值环节已逐步清晰,核心能力围绕“联网—感知—执行—决策”四大功能模块有序构建:联网模块为数据交互提供基础支撑;感知模块通过多模态传感器实现高精度环境识别;执行模块承担车辆控制和反馈响应;决策模块则基于算法与算力平台实现复杂场景的路径规划和智能调度。随着整车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这一生态结构的系统性和协同性也愈发凸显,为后续技术落地和商业模式创新奠定基础。产业主体持续扩容,技术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截至 2025 年 6 月,受益于技术成熟度逐步提升、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商业应用路径日益明晰,我国智能驾驶产业主体数量快速增长,注册相关企业总数已超过 7000 家。这些企业分布在芯片研发、传感器制造、软件算法设计、整车集成及出行服务等多个关键环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覆盖。在行业竞争不断加剧的同时,研发投入强度同步提升,各类企业纷纷加快智能驾驶核心技术布局,力图在技术架构、产品能力和商业模式上实现差异化突破。产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推动行业整体向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市场规模演进。图4:2024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结构资料来源:赛迪咨询,前瞻产业研究院,企查查,《中国智能驾驶商业化发展白皮书》,国元证券研究所图3: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趋势(亿元)资料来源:赛迪咨询,前瞻产业研究院,企查查,《中国智能驾驶商业化发展白皮书》,国元证券研究所0%10%20%30%40%50%6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20212022202320242025E2026E2027E2028E2029E2030E产业规模增长率云端环节(云控平台)5%地图环节(高精地图)5%后市场环节(运营服务,信息服务)14%决策环节(芯片,智能计算平台)15%执行环节(整车控制,整车集成)18%感知环节(车身传感器,环境传感器)19%联网环节(车端通信设备,路侧通信设施)24%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61.2 智驾沿着“端到端”、“智驾平权”加速 回顾2024年以来的两大智驾关键词:端到端、智驾平权端到端:在特斯拉于 2024 年 3 月率先推出“端到端”智驾方案后,国内造车新势力迅速跟进,掀起技术架构革新浪潮。小鹏汽车在“520 AIDAY”发布会上宣布,其国内首个“端到端”大模型已实现量产上车;同年 7 月,理想汽车进一步发布基于“端到端”模型、VLM 视觉语言模型与世界模型的全新自动驾驶技术架构,加速高阶智驾技术的落地进程。端到端技术通过打通感知、决策与控制全链路,显著减少了传统分层算法带来的信息损耗与适配成本,实现更高效的场景泛化与模型自学习能力。这一架构的快速普及,有效降低了车企在算法部署和数据闭环构建中的研发门槛,使城区 NOA 等高阶智驾功能的量产落地加速。受益于此,高阶智驾(L2+及以上)功能搭载率从 2024 年 1–4 月的 11.8% 提升至 2025 年同期的 18.6

立即下载
综合
2025-10-22
国元证券
41页
5.22M
收藏
分享

[国元证券]:智能驾驶行业深度报告:世界模型与VLA技术路线并行发展,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5.22M,页数41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41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41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图24.鸣鸣很忙销售费用率 图25.鸣鸣很忙管理费用率
综合
2025-10-22
来源:休闲食品行业:从跑马圈地到质效升级,鸣鸣很忙勾勒零食量贩未来图景
查看原文
图22.鸣鸣很忙仓储服务费占营业收入 图23.鸣鸣很忙运输成本占营业收入
综合
2025-10-22
来源:休闲食品行业:从跑马圈地到质效升级,鸣鸣很忙勾勒零食量贩未来图景
查看原文
图21.鸣鸣很忙、万辰集团单店营收
综合
2025-10-22
来源:休闲食品行业:从跑马圈地到质效升级,鸣鸣很忙勾勒零食量贩未来图景
查看原文
图19.鸣鸣很忙、万辰集团、行业总量门店数 图20.鸣鸣很忙、万辰集团、行业总量营业收入
综合
2025-10-22
来源:休闲食品行业:从跑马圈地到质效升级,鸣鸣很忙勾勒零食量贩未来图景
查看原文
各省份量贩零食门店密度
综合
2025-10-22
来源:休闲食品行业:从跑马圈地到质效升级,鸣鸣很忙勾勒零食量贩未来图景
查看原文
图15.硬折扣系统与传统渠道对比
综合
2025-10-22
来源:休闲食品行业:从跑马圈地到质效升级,鸣鸣很忙勾勒零食量贩未来图景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