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抑郁症患者临床试验参与意愿与安慰剂效应影响因素调研报告
SC-CN-18032 中国抑郁症患者临床试验参与意愿与安慰剂效应影响因素调研报告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抑郁症(MDD)患者人群广泛,疾病负担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1],全世界有超过 3.5亿人受到抑郁症困扰,其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且增长迅速,预计到 2030 年将成全球疾病首位。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人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 3.4%,约有九千万患者,占全球近 1/3,是全球患者人群最大的国家[2]。 1.1.2. 抑郁症(MDD)治疗存在巨大未满足需求:中枢神经系统(CNS)是仅次于肿瘤的热门研发领域,美国在 CNS 领域的研发投入占全球 55.2%,中国排名第三为 9.0%[3]。抑郁症是 CNS 热门赛道,现有药物缓解率低,超 50%患者有残留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急需更有效的创新药物。 1.1.3. 精神疾病临床试验难度大,失败率高:仅7.9%的新药能从 I 期临床成功上市,精神疾病领域成功率更低,为 7.3%[4],其中早期临床试验阶段的失败率极高,即使进入 III 期试验,仍有超过 50%的项目未能上市[6]。常见原因包括靶点选择不合适、动物模型预测性弱、缺乏生物标志物、剂量设计不合理、毒性问题以及主观性终点、文化差异和试验点操作差异。在 II~III 期临床试验中,约 46%的项目未能优于安慰剂而失败,其中安慰剂效应偏高被认为是影响试验结果的重要挑战之一,尤其在精神疾病领域尤为突出[7],[8]。 1.1.4. 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研发理念日趋重要:美国 FDA 在 2012 年发起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开发(PFDD1)计划,这是患者参与药物开发的开端[9],在创新药研发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国内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在 2022 年发布《组织患者参与药物研发的一般考虑指导原则(试行)》[10],2023 年发布相关指导原则[11],[12],对创新药物开发提出新要求。 1.2 抑郁症临床试验主要挑战 1.2.1. 患者知晓率和接受度低,入组难:II 期临床试验提前终止导致试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入组率低,占 45%[13]。患者对临床试验了解不足,有顾虑,参与意愿低。尽早介绍试验信息是成功入组的关键因素[14]。 1.2.2. 安慰剂效应过高:MDD 研究参与者(“以 1 PFDD:Patient-Focused Drug Development,FDA 下简称“参与者”)受安慰剂效应影响大,自 2000 年以来安慰剂效应增加了 6.4%[15,[16]。近 5 年精神疾病新药研发当中,约 2/3 的 II/III 期临床试验因治疗组(药物组或试验组)与安慰剂组的主要终点缺乏统计学差异而终止或失败[17],这会导致药企调整研发策略,Relmade、SAGE 和 Allergan 的抑郁症药物研发路径就是很典型的案例。 1.3 研究目的与方法学 1.3.1. 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抑郁症为切入点,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研发理念和初心,探索患者参与临床试验的意愿和顾虑,挖掘未满足需求,提高参与度;识别影响安慰剂效应的因素,探索管理方法,为抗抑郁药物临床试验设计和执行提供参考。 1.3.2. 研究方法:2024 年 1 月 22 日至 4 月 28日,对来自全国 11 个省份的 40 位调研对象进行电话访谈(见支持材料)。包括:30 位 MDD 患者,13 位患者有临床试验参与经验,17 位没有;10 位精神科医生,均具有 MDD 临床试验项目经验,其中 5 位为量表评估员。(见图 1,表 1,表 2) 图 1. 调研样本配额 (a.精神科医生 b. MDD 患者) 55受访精神科医生(n=10)研究员量表评估员a.1317受访MDD患者(n=30)有临床试验参与经验的MDD患者无临床试验参与经验的MDD患者b. SC-CN-18032 本调研报告的数据来源包含一手调研数据和二手资料。一手资料来源于研究团队对 10 位精神科医生与 30位 MDD 患者访谈获取的信息数据;二手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全球范围内相关疾病领域的专业医学文献、专业临床试验数据库以及上市公司公开报告等。 2 中国 MDD 患者的临床试验知晓率及主观认知分析(针对挑战一) 2.1 中国 MDD 患者的临床试验总体知晓现状 (1) 知晓率低:目前国内相关文献较少,2015 年北京安定医院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超 70%患者对临床试验一无所知,有参与意愿的患者不足 1/5(18%),仅 6.4%患者有参与经验[18]。 (2) 缺乏基本认知:多数受访患者对临床试验相关基本概念不熟悉,即便是参加过临床试验也只有少部分能回忆起“随机双盲”这一概念。而对于“安慰剂组”、“安慰剂效应”等概念更是鲜有人知。大部分受访患者反映自己入组前被告知了很多情况,签署了很多资料,但其实并没有注意到医生在说什么。 (3) 存在诸多顾虑:由于日常生活中大众对于临床试验相关信息的接触机会较少,多数患者对临床试验缺乏基本的了解,患者对临床试验的安全性和药物有效性 2 CHPA:China Hospital Pharmaceutical Audit,中国医院药品统计报告 存在误解和顾虑,主要顾虑包括以下方面(按照提及某顾虑的受访患者数量降序排列): 担心试验药物可能存在副作用; 对试验药物的有效性持怀疑态度; 担心自己会被用作“临床试验的小白鼠”进行研究; 对临床试验中访视和检查的频率过高表示担忧; 认为临床试验是现有治疗药物都无效后的最后选择; 担心在临床试验中无法保障自己的权益。 2.2 中国 MDD 患者了解临床试验信息的途径 (1) 门诊医生是首要渠道:门诊医生对患者病情了解,在治疗过程中与患者建立了信任关系,而且能够有效地解答疑虑,是最主要的信息渠道。 (2) 医院海报效果有限:招募海报内容难留印象,且MDD 患者因病耻感会缩短在医疗场所停留时间,削弱了海报的信息传播效能。 (3) 公众号文章辅助途径:多数患者不会主动浏览相关信息,医生可在患者希望进一步了解研究相关信息时,推荐患者阅读有关文章。 (4) 临床试验官方网站门槛高:如 ClinicalTrials 数据库,内容专业详实,但普通患者既不知晓可通过专业网站查询,也难以理解相关内容。 (5) 其他途径:医生也会与社区合作推荐患者,或与第表 1. 30 位 MDD 患者的信息分布 患者类型 总计 城市级别 (IQVIA CHPA2 定义) 一线城市 8 二线城市 14 三线城市 8 性别 男性 13 女性 17 年龄 18~30 岁 7 31~50 岁 19 51~65 岁 4 表 2. 10 位精神科医生的信息分布 城市 调研对象 职称 医院 北京 研究员 副主任 北京大学第六人民医院 北京 副主任 北京安定医院 上海 副主任 上海市华山医院 广州 主治 广州市惠爱医院 成都 主任 四川华西医院 上海 量表评估员 住院医生 上海市华山医院 上海 住院医生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广州 主治 广州市惠爱医院 南京 副主任 南京脑科医院
2025年中国抑郁症患者临床试验参与意愿与安慰剂效应影响因素调研报告,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77M,页数16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