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人工智能:合作的价值与未来(研究报告中文版)
Open-Source AI: The Value and Future of CooperationResearch Report引言:人工智能进入开源时代...............................................01开源人工智能的价值:超越竞争的合作............................02开源人工智能在中国:概况与经验.....................................04开源人工智能在中国:来自中国社群的第一份回应.....06发展“负责任开源人工智能”的行动倡议.............................10一、引言:人工智能进入开源时代人工智能已全面迈入开源时代:人工智能开源项目正在迅速增加①,最先进的人工智能开源模型的性能正在快速逼近闭源模型,而轻量级的开源模型也正在快速降低训练与使用成本,在适配多场景差异化需求的同时赋能千行百业。因为开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模型、调试模型、学习模型、创造模型;因为开源,人工智能不再是技术圈的专属而成为普通劳动者的工具、老师及伙伴;因为开源,我们正在重拾以技术创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信心与信念。不过,我们并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人工智能开源及上述美好会自然发生。围绕开源人工智能价值、风险的争议在过去几年里日趋激烈,乃至针对“开源人工智能”本身的定义都出现了较大分歧。人工智能,以及更具体的大语言模型、多模态大模型等,因其与传统软件不同的技术生态演化逻辑,使得诸多问题都需要得到新的回应与探索:开源对人工智能的促进价值是什么,如何回应人工智能开源的安全风险,如何确保开源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在探求答案过程中所展开的开源人工智能治理改革,也成为事关人工智能未来技术演化方向选择、事关人工智能能否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问题”。以Qwen、DeepSeek、MiniMax、腾讯混元、百度文心、Kimi等系列国产开源大模型为代表,中国开源力量正在成为人工智能开源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开源不仅加速了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普惠应用进程,同时也为创造“全球公共产品”②注入了来自中国的新动能,打开了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全球合作的新空间。本报告将基于中国开源人工智能的发展现实,对人工智能开源时代的“大问题”做出概念性回答,同时发布第一份来自中国人工智能开源社区的调研报告。我们认为,开源人工智能正在预示着“超越竞争的合作”价值,这不仅是人工智能技术生产与再生产的需要,也是人工智能技术回应当前时代现实问题的需要。“开源人工智能”是指将人工智能相关的软件、工具、框架、模型、数据集等过程性要素公开发布,以使用户能够使用或再开发的人工智能技术生产与应用模式,其区别于仅将人工智能产品或服务直接提供给用户的闭源模式。二、开源人工智能的价值:超越竞争的合作人工智能技术曾一度被认为是竞争者的“游戏”,尤其在“规模定律”范式下更是如此:数据、算力、网络构成了被竞争的对象,海量投入累积成为“玩家”的核心竞争力并秘而不宣,此过程中不断增加的游戏门槛挤出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而留存下的少数寡头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艰难地推动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点滴突破。在此模式下,人工智能被塑造为“前沿技术”,并在企业的实验室里演化为又一个技术“孤岛式先锋主义”(insular vanguardism)。但竞争模式是否符合人工智能的技术演化规律呢?以2024年底DeepSeek V3和R1模型的推出为标志性事件,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方意识到:尽管“竞争”的价值不应被否定,但“竞争”也必然不是人工智能技术演化的唯一法则。现实复杂性至少在三个层面挑战了竞争模式的有效性:第一,技术发展范式的多重性。“规模定律”只是人工智能发展范式之一,而非唯一范式。有限资源约束条件下依然能够实现高性能模型这一现象的逐渐出现,说明人工智能模型时代的资源“竞争”并不必然保证技术优势领先。第二,技术演化模式的多元性。人工智能技术的演化瓶颈不完全表现为单一维度的资源投入,而体现为知识(例如数学推理模型的瓶颈在于形式化数学规则库)、架构(例如线性注意力框架对原有架构的优化)、系统(例如杰弗里·辛顿主张将学习过程从权重网络延伸至硬件层面以促进硬软结合)等多维度的并行联动,这也使“竞争”难以聚焦单一对象和锚点。第三,技术价值实现的社会性。人工智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赋能价值不可能在企业的实验室里孤立实现,可持续的技术生产与再生产过程要求人工智能从“前沿技术”向“社会技术”转变,而后者既表现为人工智能与千行百业的普遍结合,也表现为社会价值目标内嵌于人工智能的技术演化进程,由此导致的边界模糊使得建立在明确边界划分基础上的“竞争”缺少了支撑与意义。正是基于上述反思,我们提出:应认识到开源人工智能在突破竞争模式三重瓶颈方面的积极作用,并认为其核心价值在于以新的“合作”模式打开了人工智能未来演化的新路线和新空间。“合作”作为一种理论概念和实践模式包含三重内涵:关联性、共识性、递归性。首先,“关联性”是指应认识到不同主体的相互依赖性,并因此强调基于相互关联的结构特征而非基于个体属性做出决策;其次,“共识性”是指应认识到不同主体间存在共同的认知或利益,而合作的价值即在于挖掘出此种共识;第三,“递归性”是指在认识到关联性、共识性的基础上,每个主体的决策逻辑将从“纳什均衡”走向“康德均衡”,即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同理心来做出与他人是否合作的选择。根据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所”最新的《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GitHub平台上的开源人工智能项目已经从2011年的1500余个增长至2024年的430万个,在2024年一年就增长了40.3%。参见https://hai.stanford.edu/ai-index/2025-ai-index-report.关于全球公共产品的讨论请参见我们团队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发布的《人工智能安全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研究报告:https://www.sipa.sjtu.edu.cn/Kindeditor/Upload/file/20240704/研究报告手册-04.pdf①② Open-Source AI: The Value and Future of Cooperation开源人工智能﹕合作的价值与未来Open-Source AI: The Value and Future of Cooperation三、开源人工智能在中国:概况与经验开源人工智能在理论上为人工智能技术演化开辟了新路线、新空间,其同时也在全球各国实践中渐成气候。此股开源浪潮中,以Qwen、DeepSeek等开源模型为代表,中国开源人工智能发展尤其受到国际关注,并为全球的开源人工智能注入了新思想、新动能。从国内来看,当前中国开源人工智能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丰富生态。一方面,开源已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利益相关方的基本共识,诸多主体都选择将其模型开源,由此形成了多维度、多领域、多层次的人工智能开源技术体系;另一方面,中国开源人工智能已形成较完善的社区生态系统,涵盖数据、算力、模型等多个维度,为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智能开源生态提供了有效支撑。以魔搭社区(Mode
开源人工智能:合作的价值与未来(研究报告中文版),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19M,页数8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