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Ⅱ行业深度报告:中国人身险产品变迁历史与未来展望系列报告(三)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报告·保险Ⅱ 东吴证券研究所 1 / 22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保险Ⅱ行业深度报告 中国人身险产品变迁历史与未来展望系列报告(三) 2025 年 07 月 29 日 证券分析师 孙婷 执业证书:S0600524120001 sunt@dwzq.com.cn 行业走势 相关研究 《保险行业 6 月月报: Q2 寿险保费增长强劲,财险业务保持稳健》 2025-07-27 《预定利率迎来再下调,看好寿险负债成本持续改善》 2025-07-26 增持(维持) [Table_Tag] [Table_Summary] 投资要点 ◼ 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中,我国人身险产品已处于关键发展阶段。1)我国人身险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因为市场利率的变化导致主流人身险产品变更的情况:①1996-1999 年期间,人身险预定利率上限由 6.5%降至2.5%。受低预定利率影响,传统保障型寿险产品价格高企难以吸引客户,险企为了应对销售困难的局面,先后开发投连型、分红型、万能型等具备投资属性的新型产品以提高人身险产品吸引力。②受市场利率回暖影响,2013 年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提升至 3.5%,这使得健康险产品定价出现下降空间,叠加环境变化和政策支持,导致之后重疾险一跃成为该时间段最重要的人身险产品。2)从海外市场人身险转型经验看,①参考日本经验,在日本险企经历利率下行时,开始向死差转型,于是人身险产品由传统储蓄类产品转向保障类产品。②参考美国经验,费差同样也可弥补利差的缩窄。在 21 世纪初美国利率快速下降的阶段,美国人身险行业负债结构中独立账户的占比由 2002 年的 28%快速提高至2007 年的 38%,这说明美国险企在利率下行时期通过销售投资连结险、变额年金等由客户承担利差风险的产品向客户转移负债成本,险企则由利差益转向费差益。③险企利差来源于投资收益率与定价利率间的差异,在投资收益率下行期间,降低定价利率同样也可以维持住利差,但是与之相对的是降低定价利率会使得保费上涨,会对产品销售造成负面影响。3)我国人身险虽已度过快速发展期,但保险密度、深度距世界平均水平仍有很大差距,行业发展空间依旧充足。 ◼ 险企转向死差、费差要收益,以健康险为代表的保障型产品发展空间广阔。1)定期寿险杠杆率高,极具性价比,在经济环境承压的当下,既能满足客户高杠杆率需求又能为险企提供死差益。2)从日本经验来看,医疗险作为典型的死差产品能有效的缓解险企利差损压力。我们认为,国内现在正处于公立医疗体系改革关键期,居民对商业医疗险需求被打开,险企可借助政策东风,构建“低端医疗(惠民保、百万医疗)”+“中端医疗”+“高端医疗”所组成的多方位产品矩阵,以满足不同客群的不同医疗需求。3)重疾险发展已至瓶颈,产品设计需做出针对性调整。可借鉴南非重大疾病保险组合型模式,提升重疾险产品性价比;或可拓展承保人群,开发承保率较低的次标体人群。4)国家支持政策不断加码,老龄化人群为长护险、失能险发展带来需求基础。5)学习美国经验,在利率下行时期加大投连险销售能提升险企费差。 ◼ 继续维持利差空间,浮动收益型产品能进一步降低险企负债成本。1)险企的利差主要来自于实际投资收益率与定价利率间的差异,如果实际投资收益率持续下行,那么险企转型更低定价利率的浮动收益型产品也是维持利差空间的可行方法。2)契合客户多元需求,增额终身寿险仍极具发展前景。为应对利差损风险,维持利差空间,险企可由传统型增额寿转为分红型增额寿。3)专属商业养老险在设计上属于浮动收益型的万能险,同样能帮助险企降低负债成本,提升利差空间。且专属商业养老险属于个人养老年金保险产品,客户可享受一年 12000 元的免税政策,对客户有较强吸引力。 ◼ 风险提示:长端利率趋势性下行,权益市场波动,新单保费承压。 -7%-1%5%11%17%23%29%35%41%47%2024/7/292024/11/272025/3/282025/7/27保险Ⅱ沪深30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行业深度报告 东吴证券研究所 2 / 22 内容目录 1. 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中,我国人身险产品已处于关键发展阶段 ...................................................... 4 1.1. 长端利率中枢下行已成为当下人身险公司的最大风险,产品转型是险企负债端的破局之路 ................................................................................................................................................................ 4 1.2. 借鉴海外市场人身险产品转型经验,转型死差、费差或维持利差均是可行之道 ................ 5 1.3. 我国人身险虽已度过快速发展期,但保险密度、深度距世界平均水平仍有很大差距,行业发展空间依旧充足 ................................................................................................................................ 6 2. 险企转向死差、费差要收益,以健康险为代表的保障型产品发展空间广阔 .................................. 8 2.1. 定期寿险:高性价比产品或将迎来新发展机遇 ........................................................................ 8 2.2. 医疗险:构建多险种、多方位保障的医疗险产品矩阵 .......................................................... 10 2.2.1. "保险+科技+服务"促进医疗险创新发展,长期医疗险将成为未来发展主流.............. 10 2.2.2. 惠民保是医疗险普惠性的重要发展产品 ........................................................................ 11 2.2.3. 多方位医疗需求急剧提升,中端医疗成为新的蓝海市场 ............................................ 12 2.3. 重疾险:需突破固定模式,实现多样化供给体系 .................................................................. 13 2.4. 国家政策不断加码支持长护险、失能险发展,老龄化人群将带来需求基础 ...................... 15 2.5. 投连险:能帮助险企提升费差空间 ......................................
[东吴证券]:保险Ⅱ行业深度报告:中国人身险产品变迁历史与未来展望系列报告(三),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13M,页数22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