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管理白皮书(2025)专家共识

近视管理白皮书(2025)原创 吕帆等 温医眼视光专家共识· Consensus智慧摘要:《近视管理白皮书(2025)》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等机构发布,旨在为近视管理提供科学、规范且可行的方案。白皮书强调高质量近视管理临床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研究时长、对照组选择及反弹效应评估等关键要素。针对未近视儿童、近视儿童青少年及成年人,白皮书提出了差异化的管理策略,并提供了从初诊到随访的全流程管理方案。此外,白皮书倡导全生命周期近视管理理念,旨在通过系统化、个性化的近视管理,降低近视发病率及其并发症风险,提升全民眼健康水平。文章来源: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专业委员会、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视光学组. 近视管理白皮书(2025)[J].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5, 27(7): 481-489.近视是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亟需科学、规范的管理。近视管理涵盖两大核心任务:一是对未发生近视的儿童青少年进行眼健康管理;二是对已发生近视的儿童青少年,通过科学宣教和规范诊疗,采用个性化矫正和干预措施延缓近视进展[1]。《近视管理白皮书(2019)》首次提供了科学、规范且可行的近视管理方案,以控制近视的发展并减少眼部并发症的风险。2022 版[2]进一步更新了近视阶段划分、监测技术和管理手段,强调个性化近视管理方案的重要性,并补充了联合应用技术以提高近视控制效果。2025 版基于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进一步推动近视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助力全社会共同应对近视这一重大公共卫生挑战。本版白皮书系统阐述了高质量近视管理临床研究的标准,强调随机对照试验的重要性,并提出研究时长、对照组选择及反弹效应评估等关键要素。通过高质量研究验证近视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针对未近视儿童、近视儿童青少年及成年人,白皮书提出了差异化的管理策略。同时,白皮书提供了从初诊到随访的全流程管理方案,涵盖屈光档案建立、近视进展预测、干预手段选择与调整等环节,确保近视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此外,白皮书倡导全生命周期近视管理理念,旨在通过系统化、个性化的近视管理,降低近视发病率及其并发症风险,提升全民眼健康水平。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专业委员会及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视光学组的权威专家,在对近 3 年国内外有关近视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充分讨论并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撰写初稿,由学组牵头组织百余位眼科和眼视光学专家经过开放讨论、多轮修改、审稿及定稿等程序,最终形成本共识,供广大眼健康领域专业工作者参阅。1高质量近视管理临床研究及其标准在近视管理领域,通过临床研究解答临床问题、指导临床实践已经成为共识,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能保证结果的可重复性、准确性和可推广性。国际近视研究院(International MyopiaInstitute,IMI)的多份报告介绍了近视控制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的标准[3-5],但是不同国家的人群特征和临床实践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中国近视管理的特点,制定符合中国特点的高质量临床研究标准,为未来开展临床研究提供指导。近视管理方法在临床应用前,应该经过至少 1 年及以上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判断有效性及安全性。有效性的评估指标为与对照组比较,眼轴增长和屈光度进展的年延缓量和(或)年延缓百分比,并建议评估反弹效应。1.1 研究类型近视管理临床研究常用的研究类型有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包括利用既往诊疗病例进行分析的队列研究(有对照组)、病例系列研究(无对照组)和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存在多种潜在的偏倚,可能会产生错误的结论,或夸大近视管理方法的疗效[6-7]。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在提供广泛的患者数据、长期随访、减少成本效益以及生成真实世界证据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有效补充随机对照试验的不足,为临床和监管决策提供更多维度的证据支持。规范设计、严格执行并详细报告的随机对照试验最大限度减少了偏倚和结果的异质性[3],是评价近视管理方法有效性的 “金标准” [7]。1.2 研究时长多种近视控制方法的临床研究发现,无论是近视进展延缓量,还是近视进展延缓百分比,均会随研究时长延长而下降[8],所以将短期近视进展延缓效果外推至长期时,可能会得到夸大的结果。并且由于冬季的近视进展速度快于夏季,且难以估计二者的具体进展量[9],因此近视管理研究至少应观察 1 年,如果条件允许,建议进一步延长,以观察长期有效性及安全性。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近视管理方法的研究时长确定合理的近视管理预期。1.3 选择合适的对照组近视进展速度受年龄、种族、屈光状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3],例如近视儿童青少年的进展速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如果没有合适的对照组,就无法充分证明近视控制效果[3, 10]。基于研究结果进行临床应用时,应考虑实际情况与研究人群是否匹配,如果由于种族、研究地区等影响因素,导致研究人群近视进展与实际患者人群存在差异,应对研究结果保持谨慎态度。随着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各种近视管理方法的有效性,为规避伦理道德风险,研究者开始选择历史对照组、模拟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替代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因此,当解读使用非空白或非阴性对照组的研究结果时,应注意选择的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屈光状态、家族史等可能影响近视进展的因素是否相匹配;采用的预测模型是否适用于研究人群或是否经过了内部验证[11];对照组的选择是否会影响不同研究间的结果比较。1.4 评估反弹效应反弹效应指停止干预后,近视进展速度快于同龄者[8]。由于反弹效应,可能在停用近视管理方法一段时间后,削弱部分近视管理效果[12],因此建议近视管理临床研究应在研究结束阶段,将试验组受试者分配至对照组进行随访一定时长,评价近视管理方法的反弹效应。除非有明确证据表明,应用于临床的近视管理方法没有反弹效应,否则均应在停用后密切观察一定时长,防止出现快速进展[8, 13]。1.5 有效性评价指标眼轴长度和 SE均为近视控制方法有效性的检测指标[8],其中眼轴长度具有更高的测量灵敏度[3],是近视控制研究中有效性评价的主要指标[14]。SE 一般指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结果。对有效性结果进行解读和临床应用时,应同时考虑眼轴增长和屈光度进展的年延缓量和年延缓百分比。将研究时长、对照组进展情况和年延缓量的 95%置信区间纳入考量,以确保对近视控制效果作出合理的预期。除了延缓量,还应同时考虑眼轴增长和屈光度进展的延缓率— — 即试验组和对照组变化量的差值(延缓量)相对于对照组变化量的百分比值来表示。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近视者的生理性眼轴增长不会引起屈光度的明显改变,但同样会增加近视并发症的风险[8, 15]。近视预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预防或延缓近视的发生。屈光度是近视诊断的参考指标,因此应将眼轴长度和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结果同时作为近视预防研究中有效性评价的主要指标,并需要额外关注延缓近视发生的时间[16]。近视进展速度随年龄增加而减缓,如果能延后儿童近视发生的时间,可以有效避免儿童最终发展为更高度数近视,从而减少近视并

立即下载
综合
2025-06-17
11页
1.78M
收藏
分享

近视管理白皮书(2025)专家共识,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78M,页数11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11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11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图表 14. 2023 年 10 月以来募集资金用途非借新还旧的发行主体情况(单位:亿元,%)
综合
2025-06-17
来源:转型背景下城投债券新增及地方债务可持续性观察(合肥篇)
查看原文
图表 13. 合肥市境内城投债情况(单位:亿元、%、个)
综合
2025-06-17
来源:转型背景下城投债券新增及地方债务可持续性观察(合肥篇)
查看原文
图表 12. 2023 年末合肥市下辖区县城投企业有息债务结构及短期偿付压力情况
综合
2025-06-17
来源:转型背景下城投债券新增及地方债务可持续性观察(合肥篇)
查看原文
图表 11. 2023 年末合肥市下辖区县债务情况
综合
2025-06-17
来源:转型背景下城投债券新增及地方债务可持续性观察(合肥篇)
查看原文
图表 10. 中部省会城市地方政府债务及城投平台有息债务情况
综合
2025-06-17
来源:转型背景下城投债券新增及地方债务可持续性观察(合肥篇)
查看原文
图表 9. 合肥市地方政府债务及城投平台有息债务扩张情况
综合
2025-06-17
来源:转型背景下城投债券新增及地方债务可持续性观察(合肥篇)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