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压缩)工业和信息化研究2025年第1期(总第77期):“十五五”时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研究
工业和信息化研究赛 迪 研 究 院 主 办2025 年 4 月 30 日总第 77 期第 1期本期主题□ “十五五”时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研究『所长导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2025 年 1月 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深刻指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在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各地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从实际出发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本文从理论角度和实践角度出发,分析新质生产力是“十五五”时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十五五”时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的趋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地方经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建议等。本期内容的不足之处,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赛迪研究院规划研究所所长 何颖2025 年 4 月 30 日本期主题:“十五五”时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研究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十五五”时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线……1(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发展的主线………………………………………1(二)新质生产力是与时俱进的生产力质态……………………………………1(三)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新阶段的最新体现………………2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2(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激发区域创新活力……………………2(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3(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调整优化资源配置……………………4三、“十五五”时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的形势………4(一)技术革命性突破正引发产业颠覆性变革……………………………………4(二)国际分工进入深度调整阶段…………………………………………………5(三)供需失衡制约经济良性循环…………………………………………………6(四)国内要素结构发生较大改变…………………………………………………7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地方经验…………………………8(一)广州: 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驱动力,推动“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转型”“大合作”……………………………………………8(二)苏州:全方位对接长三角科技产业资源,从“外资牵引”“园区经济”向“内生驱动”“集群经济”转变,打造“电装生先”地标产业………………9(三)宁波:以“智改数转”“专精特新”为重要抓手,着力培育“361”产业 ……………………………………………………………………………………11目 录 目 录 CONTENTS(四)合肥:通过政府资本招商引资,着力打造“芯屏汽合”“急终生智”产业 链 …………………………………………………………………………………12(五)武汉:依托丰富的科教资源力量,打造以光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和环保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4(六)成都: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一号工程”,构建了支柱、新兴、未来产业梯度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15五、“十五五”时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建议……16(一)全面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16(二)结合地区特色和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17(三)加快提升一流企业竞争力…………………………………………………17(四)提高区域间生产要素配置效率……………………………………………18(五)提升产业治理水平…………………………………………………………18本期主题:“十五五”时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研究》2025 年第 1 期 1一、 发 展 新 质 生 产 力 是“十五五”时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线(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发展的主线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稳定经济增长的治本良药。其核心在于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以往的高速增长阶段,我国经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中的需求侧拉动,但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需求侧管理方式逐渐显现出局限性,长期积累下来的经济结构问题逐渐凸显,如部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产品供给质量不高、中高端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等。这些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的本质在于生产力,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端发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成为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出发点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1。(二)新质生产力是与时俱进的生产力质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新质生产力代表了生产力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驱动下的深刻变革和升级演进,不仅是生产力的量的积累,更是质的飞跃,体本期主题:“十五五”时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研究1、人民日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专业就是实力 精准就是品牌《工业和信息化研究》2025 年第 1 期2现了生产力发展中的新特征、新内涵和新方向。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核心驱动力,引领带动生产者、生产工具、生产对象和生产方式变革调整,推动技术、资本、劳动力、土地、数据等要素便捷化流动,大幅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更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重要支撑。(三)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新阶段的最新体现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我国先后提出“三去一降一补”“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法论。当前,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和国内经济转型压力,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只有坚持改革主线,才能推动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劲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主线,既彰显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贯理念,又凸显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激发区域创新活力从人类文明演进规律看,突破性技术创新始终是驱动历史前行的核心动力。当前全球正经历以数字智能技术为主导的新一轮产业
(已压缩)工业和信息化研究2025年第1期(总第77期):“十五五”时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研究,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35M,页数26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