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光伏变局:N型迭代重塑行业,设备龙头易主,合同负债缩水敲响警钟
2024 光伏变局:N 型迭代重塑行业,设备龙头易主,合同负债缩水敲响警钟导语:技术迭代愈演愈烈,TOPCon 市占率飙至 7 成。作者:市值风云 App:萧瑟2023 年,随着增量产能陆续建成,光伏制造行业“内卷”加剧,诸如隆基绿能(601012SH)、通威股份(600438SH)等主产业链龙头,持续多年增长的势头均戛然而止。对比之下,同年内一众光伏设备公司却依旧高歌猛进,不禁令人感慨卖铲人商业模式的优越性。但来到 2024 年,当行业内卷发展到各家入不敷出、节衣缩食的阶段,卖铲人的日子也开始苦了起来。汇总下各大公司的年报,增收不增利成为行业常态,半数公司在利润端都出现了下滑,但也有诸如捷佳伟创(300724SZ)、拉普拉斯(688726SH)等公司,依旧维持着强劲增长。(来源:各公司公告,制图:市值风云 APP)如此显著的分化,行业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我们不妨从几家龙头公司的年报中找找线索。一、捷佳伟创:TOPCon 迭代最大赢家,跃居行业新龙头先来看兼具规模和增长的捷佳伟创,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18887 亿,同比增长 1163%,归母净利润 2764 亿,同比增长 692%,收入利润两端双双超越晶盛机电(300316SZ),成为光伏设备新龙头。(来源:市值风云 APP)捷佳伟创的光伏设备产品年内创收16274亿,同比增长 1304%,毛利率 266%,同比近似持平,可以说增长完全来自销售放量。进一步细分来看,捷佳伟创的产品线主要布局在湿法设备和真空设备,下游面向电池片生产环节,这也是光伏产业链中技术路线迭代分化最为显著的一个环节。过去几年间,N 型电池(包含 TOPCon、HJT 等)凭借着更高的转换效率,一直被视为彼时主流路线——P 型(PERC)电池的替代者。2024 年是预期兑现的一年,N 型技术中脱颖而出的 TOPCon 路线,在电池片环节中市场占比自上年的 230%飙升至 711%。(来源:捷佳伟创年报)出货量格局重构的背后是产线工艺的更替。据东北证券的统计,年内电池片总产能较一季度末的 976GW 扩张至年末的1108GW,而期间 TOPCon 产能新增 209GW 至 770GW,占比已接近 8 成。这一趋势的最大受益者是谁呢?自然是 TOPCon 生产设备领域的龙头公司——捷佳伟创。根据浙商证券的统计,在 TOPCon 产线价值量占比 70%-80%的核心品类中,除 LPCVD 外,捷佳伟创在剩余几大品类的市占率均超过 50%,且也在布局印刷设备、激光设备等价值量较低的品类。顺便一提,行业内另一家实现高增长的拉普拉斯,作为 TOPCon 路线中 LPCVD设备龙头,同样是这条逻辑的受益者。尽管业绩亮眼,但捷佳伟创的市场表现就一言难尽了。截至 5 月 8 日收盘,自2024 年初起股价累计下跌约 20%,市盈率仅有 7 倍,年内高达 280%的 ROE,对应市净率也只有 172 倍。2025 年一季度,捷佳伟创营业收入 4099 亿,同比增长 590%,归母净利润708 亿,同比增长 224%,增长仍在持续,但增速已有收敛。还有一个负面消息是,一季度末捷佳伟创的合同负债金额仅剩 12120 亿,这个数字仍是全行业第一,但仅有 2023 年末规模的三分之二,且已连续三个季度净缩减。(来源:Choce 终端,制图:市值风云 APP)考虑到 TOPCon 高速渗透阶段同样已经过去,未来的持续增长能力似乎是市场担忧的地方。二、晶盛机电:下游硅片环节承压,坩埚价格跳水拖累业绩我们再来看下曾经的龙头晶盛机电,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17577 亿,同比下滑 23%,归母净利润 2510 亿,同比下滑 449%。2025 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 3138 亿,同比下滑 304%,归母净利润 573 亿,同比下滑 464%,业绩表现与捷佳伟创的相差巨大。(来源:市值风云 APP)合同负债方面,2025 年一季度末晶盛机电账面金额仅剩 3843 亿,只有捷佳伟创同期金额的 3 成,且仅为 2023 年时峰值的三分之一。订单缩水似乎是行业共性,且晶盛机电的缩水态势更为严重,未来两家公司之间的差距大概率会进一步拉大。(来源:Choce 终端,制图:市值风云 APP)晶盛机电的设备产品主要针对硅片环节,面向光伏和半导体两大下游。2024 年末,来自半导体设备的未完成合同金额超过 33 亿,与上年末 3274 亿的数字相差不大,那么缩水的订单一定来自光伏行业。对于硅片环节,N 型硅片和 P 型硅片均以直拉法为主流制备工艺,核心设备也均为单晶炉,技术路线的分化并未延伸至设备端,这也意味着很难出现电池片环节那样的结构性机会。此外,硅片可以说是 2024 年内最惨的环节之一,龙头企业的毛利率均为负值,扩产意愿自然大大压低,对上游设备的采购订单也会相应缩减。尤其是其中与晶盛机电深度绑定的 TCL 中环(002129SZ),年内硅片毛利率低至-205%。(来源:各公司公告,制表:市值风云 APP)不过凭借着对存量订单的消化,设备产品全年收入 13363 亿,同比增长 43%,毛利率 364%,同比下降 25pct,总体表现还算坚挺,并非当期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而另一大品类——材料,全年收入 3346 亿,同比下滑 196%,毛利率 287%,同比下降 274pct,算下来毛利足足少了近 14 亿。(来源:晶盛机电年报)进一步细究下来,罪魁祸首品类是石英坩埚。这是硅片拉制过程中的一类核心耗材,2022 年起由于供应量滞后于硅片产能扩张,坩埚单价一路飙升,每只由最初不足 5000 元上涨至 2023 年末的峰值35000 元。而进入 2024 年后,供需错配逐渐趋于平衡,价格也随之一落千丈,现已基本回归至 2022 年初的水平。早在 2017 年,晶盛机电便设立子公司美晶新材布局石英坩埚。在价格顶峰的2023 年,美晶新材实现营业收入 3671 亿、净利润 1778 亿,分别同比增长2421%、4911%。而在 2024 年,美晶新材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2408 亿、437 亿,分别同比下滑344%、754%。(来源:晶盛机电年报)毕竟享受完价格飙升的红利后,自然也要承担均值回归的阵痛。至于此前布局的碳化硅和蓝宝石衬底,目前似乎尚未收到回响。三、迈为股份:押注 HJT 路线,放量预期尚未兑现光伏设备行业中,还有一家 200 亿市值级别的公司——迈为股份(300751SZ),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9830 亿,同比增长 215%,归母净利润 926 亿,同比增长 13%。2025 年一季度营业收入 2229 亿,同比增长 05%,归母净利润 162 亿,同比下滑 377%,业绩表现在业内中规中矩,且规模相比前两家龙头差距较大。(来源:市值风云 APP)迈为股份几乎全部收入都来自设备产品,下游主要面向电池片环节。但与捷佳伟创不同的是,迈为股份布局的是异质结(HJT)路线,且是 HJT 电池设备市占率超七成的绝对龙头。(来源:东吴证券)HJT 也是 N 型电池的细分路线之一,相较于主流的 TOPCon 具备工艺步骤短、转换效率高等优势,但在生产成本以及与 P 型产线的兼容性方面劣势明显,因此是当前相对小众
[北京韬联科技]:2024光伏变局:N型迭代重塑行业,设备龙头易主,合同负债缩水敲响警钟,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33M,页数20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