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观察》2019年第23期:LPR改革的国际比较、我国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Ω 中银研究产品系列 ● 《经济金融展望季报》● 《中银调研》● 《宏观观察》● 《银行业观察》● 《人民币国际化观察》作 者:梁 斯 中国银行研究院 电 话:010 – 6659 4084 签发人:陈卫东 审 稿:张兴荣 王家强 联系人:梁 婧 叶银丹 电 话:010 - 6659 6874 * 对外公开 ** 全辖传阅 *** 内参材料 2019 年 11 月 12 日 2019 年第 23 期(总第 263 期) LPR 改革的国际比较、我国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2019 年 8 月,央行启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贷款端“利率并轨”工作正式完成。本文回顾 LPR 的历史沿革,介绍美国、日本等经济体LPR 改革及发展情况,分析我国 LPR 改革的进展、问题与前景,提出以下展望和建议:一是 LPR 在我国仍是过渡性定价机制,伴随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金融市场间的藩篱将逐步打通,定价基准可能会替代为更加市场化的利率品种。二是监管部门可考虑放松对银行存款考核和同业负债占比限制,并择时择机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多措并举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三是央行可考虑增加 MLF 利率波动,有升有降增大 MLF 弹性,防止市场形成“大水漫灌”预期。四是商业银行需更好平衡资产负债关系,理顺内部利率传导链条,建立更加市场化的定价模式,同时要加快推进业务转型,拓宽收入来源。五是商业银行要稳步推进 LPR 覆盖面,尽快推动存量贷款合同管理,同时要抓紧研究存款端利率并轨的影响,提前进行应对。 研究院 宏观观察 2019 年第 23 期(总第 263 期) 1 LPR 改革的国际比较、我国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2019 年 8 月 17 日,人民银行宣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机制,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新的 LPR 报价机制提高了定价基准的市场化程度,更好体现了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对完善贷款定价机制改革,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LPR 的历史沿革 LPR 报价机制最早起源于大萧条时期的美国,是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有实践。发达经济体普遍将 LPR 作为过渡性定价基准,目的是为更好推动政策利率向市场利率转轨,其中以美国和日本最为典型。 (一)美国 LPR 报价机制演变实践 1.LPR 出现在美国大萧条时期 1933 年,美联储推出了规定存款利率上限的 Q1条例及规定贷款利率下限的 LPR 报价(最优惠贷款利率),建立“存贷刚性区间”来保护银行息差,以遏制银行间的恶意竞争,避免银行大规模破产倒闭。美国的 LPR 最初由最大的 30 家银行进行报价,《华尔街日报》根据报价行提供的报价数据计算并发布,报价原理是基于成本加成定价法,报价行同时会参考联邦基金利率,但与市场利率联动并不紧密。当有 75%的银行报价变动时,《华尔街日报》会对 LPR 进行调整。美国金融市场出现管制利率(贷款利率)存与市场利率(回购利率)并存的局面。 2.通货膨胀上升使 LPR 作用逐步弱化 两次石油危机爆发不断推高了美国的通货膨胀,货币市场利率持续高企。为对抗通货膨胀,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货币市场利率不断走高,“存贷刚性区间”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一方面,市场利率持续突破 Q 条例对存款利率上限的约束,同时美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尤其是货币基金的兴起对银行存款产生替代效应,银行业竞1 Q 条例是指美联储针对存款利率进行管制的规则。 2 2019 年第 23 期(总第 263 期) 争加剧,许多银行破产倒闭(图 1)。 图 1 美国商业银行存款占比变化(%) 数据来源:美联储,中国银行研究院 另一方面,由于 LPR 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对市场利率变动反应不够敏感,不仅呈现向下刚性特征,且利率水平在不断上行(图 2)。为此许多企业纷纷开始通过商业票据进行融资,对银行贷款需求大幅下降。 图 2 1994 年前美国 LPR 与联邦基金利率走势(%) 资料来源:美联储,中国银行研究院 1980-1986 年,美国分阶段废除了 Q 条例,取消对存贷款利率的限制,银行融资更加偏向市场化,同业负债和主动负债占比持续增加。商业银行开始推出参考市场利率定价的贷款品种用以稳定利差收入,同时又通过降低其他类贷款利率提高竞争力,这导致贷款利率不断向下突破 LPR。而 LPR 报价行也开始更多参考市场利率进行报价,LPR 作为贷款利率下限的作用逐步弱化。 40506070809010019741979198419891994199920042009201420190510152025美国:银行最优惠贷款利率(LPR)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宏观观察 2019 年第 23 期(总第 263 期) 3 3.目前 LPR 应用集中在小型商业银行贷款 在将中介目标转向联邦基金利率后,美联储同时调整了 LPR 的报价模式。1994 年,美联储将 LPR 报价区间调整为 LPR=联邦基金目标利率+300BP 范围内,LPR 开始直接跟随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做出调整,与市场利率关联度出现下降。2008 年 10 月,LPR 报价行减少至 10 家。由于限定了波动区间,LPR 与市场利率相关性减弱,LPR 已无法反映银行贷款真实供求关系,其走势与联邦基金利率几乎同步(图 3),为此许多工商业贷款开始大规模转向市场利率定价,LPR 应用范围逐渐变小。目前,美国工商业贷款余额中有 15%左右是参考 LPR 定价,资产规模小、议价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银行是 LPR的主要使用者,以市场利率作为定价参考的贷款品种成为主流。 图 3 1994 年后美国 LPR 与联邦基金利率走势(%) 资料来源:美联储,中国银行研究院 (二)日本 LPR 报价机制演变实践 1.1959 年参考美国经验设立了 LPR 二战后,为推动经济复苏,日本对金融业采取了较为严格的管制。1947 年,日本出台了类似美国“Q 条例”的《临时利率调整法》,控制存款利率上限,同时对一年期以内的贷款利率进行管制。1959 年 3 月,日本推出了最优惠利率,即 LPR,主要采用政策利率定价法,走势与银行贴现利率变化一致。 2.20 世纪 70 年代对 LPR 进行市场化改革 0246810199419992004200920142019美国:银行最优惠贷款利率(LPR)美国:联邦基金利率 4 2019 年第 23 期(总第 263 期) 20 世纪 70 年代日本利率市场化开始加速后,同步启动了对 LPR 的改革。日本央行将 LPR 定价权下放至各家银行,并基于银行平均融资成本定价法确定 LPR。银行平均融资成本是以流动性存款、可转让存款以及同业拆借等利率品种为基准,按照各自所占银行负债比重计算加权平均成本,然后加上 1%的费用形成短期 LPR,长期 LPR 则在短期 LPR
[中国银行]:《宏观观察》2019年第23期:LPR改革的国际比较、我国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75M,页数15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