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周评:中长期资金入市将对市场风格带来什么影响?

证券研究报告·策略报告·策略周评 东吴证券研究所 1 / 7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策略周评 20250124 中长期资金入市将对市场风格带来什么影响? 2025 年 01 月 24 日 证券分析师 陈刚 执业证书:S0600523040001 cheng@dwzq.com.cn 研究助理 蒋珺逸 执业证书:S0600123040067 jiangjy@dwzq.com.cn 研究助理 林煜辉 执业证书:S0600124060012 linyh@dwzq.com.cn 相关研究 《主动增配金融,电子超配比例大幅提升——2024Q4 公募基金持仓分析》 2025-01-22 《“特朗普交易”卷土重来——全球大类资产观察(1.5-1.19)》 2025-01-22 [Table_Tag] [Table_Summary] 事件:1 月 22 日,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审议同意,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下文简称《方案》),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国新办于 1 月 23 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 当前 A 股市场中长期资金呈现体量不足、投资“短视化”的特征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是“新国九条”的重点任务,也是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住楼市”精神的重要延续。当前 A 股中长期资金呈现规模偏低、投资“短视化”的特征。 我国中长期资金规模偏低。2024 年 9 月 24 日金融口会议上提到一组数据,截至 2024 年 8 月,权益类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 A 股流通市值 14.5 万亿元,占 A 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为 22%,相较之下,美股市场在 2018 年时中长期资金持股占比已经达到 50%。 进一步来看,险资、社保基金、养老金等权益投资比例偏低、占全部资产比重普遍不足 20%。以险资为例,截至 2024 年三季度人身险资金运用余额达 28.9 万亿,投资于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合计 3.75 万亿,占比仅有12.97%。这一比例相较美国机构明显偏低。截至 2024 年三季度,美国第二支柱养老金投资金额在 28 万亿美元左右,其中投资公司股票比例就达到 30%,同时还会以投资共同基金的方式(2024Q3 投资比例为 21%)配置权益资产,这表明美国养老金投资权益资产比例至少超过 30%。 中长期资金投资“短视化”。我国机构资金换手率仍偏高,投资久期相对较短,难以有效改善市场的投资生态、发挥资本市场压舱石的重要作用。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具体部署围绕资金入市规模、投资稳定性以及市场生态建设展开 面对我国中长期资金规模偏低、投资“短视化”的现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相关工作。《方案》对资金入市规模、投资稳定性以及市场生态建设这三大方面进行具体部署,举措细节更加完善,信号意义更鲜明。 一是进一步提高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方案》提出商业保险资金、养老金、社保基金、公募基金等资金要加大权益投资比例:1)保险资金,要求每年新增保费的 30%用于投资 A 股,这有望每年为 A 股市场带来千亿规模的增量资金。2)养老金,提出要加大委托基金投资规模;3)社保基金,要求提升股票类资产的投资比例;4)公募基金,发布会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 股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 10%。 基于权益投资比例提升测算增量资金入市规模。按照最新披露口径,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基本养老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2024Q3)、职业年金合计 43.5 万亿,则上述机构权益投资比例增加 1%能带来 4400 亿增量资金。 二是增强中长期资金投资的稳定性。《方案》针对各类中长期资金的考核方式作出完善,明确要求提高长期投资在考核中的权重,引导长钱实现“长投”。1)对于商业保险,修订长周期考核制度,如净资产收益率的长周期指标考核权重调整至不低于 60%,增加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2)针对社保基金,在研究全国社保基金长周期考核体系,细化完善五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要求。3)对企(职)业年金,加快出台企(职)业年金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指导意见,逐步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4)针对基金公司,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比和长期业绩等指标在评价当中的权重。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策略周评 东吴证券研究所 2 / 7 三是积极打造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1)资产层面,持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鼓励引导上市公司运用回购增持贷款等新型货币工具、并购重组等市值管理工具,以及落实一年多次分红等要求,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高投资者获得感。2)投资层面,进一步丰富机构投资工具。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3)监管层面,强调将严格落实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要求,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 中长期资金入市将对市场风格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中长期资金主要是通过被动指数基金投资 A 股市场,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将推动我国资本市场被动化率提升,进而对市场估值、风格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在此前的报告《被动化浪潮下的 A 股:从美/日市场看未来趋势》中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是推升估值溢价。参考美日历史经验,随着被动指数基金渗透率提升,核心指数成分股和指数本身均获得估值溢价。1)从个股层面来看,美股、日股纳入重要指数后估值整体有所提升,提示微观视角下,被动资金的持续流入对于成分股估值溢价的形成或有贡献。2)从指数层面来看,被动资金的流入对“标杆”指数估值溢价的形成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在美股市场,随着被动指数共同基金的发展以及 ETF 渗透率的不断提高,标普 500 的估值中枢呈现持续上行趋势,与美国全市场的估值相比明显上移。类似地,日股市场中,日经 225 相较东证指数的估值水平也出现显著抬升。 二是助推大盘/红利风格走强。1)从长期趋势来看,被动化进程助推了市场大小盘分化格局的形成。本质在于:大盘股一方面受益于龙头竞争优势,相关 ETF 吸引力更强;另一方面也更容易纳入多个指数中被“多重叠加配置”;而小盘股由于被较少指数所涵盖,容易被被动资金忽略。2)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将推动红利风格走强。在地产景气回落、地方财政转型的背景下,地方债、城投债等高票息资产供给减少;“手工补息”叫停以及自律机制的构建疏通了存款利率下行的堵点;权益市场上景气资产缺位,获取超额回报的难度加大。国债收益率回落导致稳定收益难以覆盖机构负债端的成本,而具备稳定分红能力、能作为债券“替代品”的红利资产展现出吸引力,以险资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入市后将抬升红利资产的估值中枢。 ◼ 中长期资金入市有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指数走强 总结而言,随着《方案》中的具体措施不断落地,中国资本市场有望加速长钱长投优质生态的建设,为指数走出长牛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春节后,在流动性、产业趋势以及

立即下载
综合
2025-01-25
东吴证券
7页
0.93M
收藏
分享

[东吴证券]:策略周评:中长期资金入市将对市场风格带来什么影响?,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93M,页数7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7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7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部分省份 2024、2025 年固投增速目标(单位:%)
综合
2025-01-25
来源:宏观报告:地方两会的“务实”与“积极”
查看原文
各省份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顺位的重点工作统计
综合
2025-01-25
来源:宏观报告:地方两会的“务实”与“积极”
查看原文
历年 CPI 增速目标与实际 CPI 增速(单位:%)
综合
2025-01-25
来源:宏观报告:地方两会的“务实”与“积极”
查看原文
6 个经济大省及北京、上海 2023-2025 年 GDP 增速目标
综合
2025-01-25
来源:宏观报告:地方两会的“务实”与“积极”
查看原文
各省份 2025 年 GDP增速目标相较于 2024 年的变化(单位:pct)
综合
2025-01-25
来源:宏观报告:地方两会的“务实”与“积极”
查看原文
各省份 2024 年 GDP增速目标完成情况(单位:%)
综合
2025-01-25
来源:宏观报告:地方两会的“务实”与“积极”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