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一体化加快推进 打造西部战略腹地新增长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研究

区域发展专题研究 1 区域一体化加快推进 打造西部战略腹地新增长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研究 研发部 何金中 郭文硕 柯乐 摘要: 2020 年 1 月 3 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首次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自此开启。将川渝地区人力、资本、技术等资源进行一体化整合,打造西部战略腹地新增长极,对于提高国家战略安全、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迅速发展,目前已在产业一体化、交通设施一体化、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办事一体化等方面取得诸多成果,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也步入实质性阶段。同时,十大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打造一体化先行示范区;自两地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园区建设的通知》以来,两地已培育建设 35 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实际进度远快于规划进度,已提前完成 2025 年目标。未来成渝地区将凭借国家科创中心建设契机,成为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背景及区域范围 (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背景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成渝地区发展迅速,中心城市辐射力增强,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完善,科技实力提升,内需和对外交往功能增强,经济和城镇化率显著增长。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分工体系面临系统性调整。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为成渝地区新一轮发展赋予了全新优势、创造了重大机遇。 2020 年 1 月 3 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首次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此次会议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对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做出的重大布局,新世纪评级版权所有 区域发展专题研究 2 给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自此开启(各级政府区域发展政策详见附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政策》)。 2023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 “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2024 年 7 月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提出要“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而早在 2023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四川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在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要坚持‘川渝一盘棋’,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在欧美与中国“硬脱钩”、地缘政治紧张的大背景下,将川渝地区人力、资本、技术等资源进行一体化整合,打造西部战略腹地新增长极,对于提高国家战略安全、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区域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的中心城区及万州、涪陵、綦江、大足、黔江、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璧山、铜梁、潼南、荣昌、梁平、丰都、垫江、忠县等 27 个区(县)以及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平武县、北川县)、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雅安(除天全县、宝兴县)、资阳等 15 个市,总面积18.5 万平方公里,2019 年常住人口 9600 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近 6.3 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 1.9%、6.9%、6.3%。 图表 1: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规划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新世纪评级版权所有 区域发展专题研究 3 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增长强劲,未来仍有较大提升潜力和空间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23 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20 万亿元,较上年增长 6.1%,增速高出全国 0.9 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为 6.5%,较上年提高 0.1 个百分点。2024 年前三季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 万亿元,同比增长 5.6%,增速高出全国 0.8 个百分点,保持强劲发展态势。 2023 年,四川省1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0132.9 亿元,较上年增长 6.0%。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 6056.6 亿元、21306.7 亿元、32769.5 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 4.0%、5.0%、7.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10.5∶36.4∶53.1调整为 10.1∶35.4∶54.5。工业方面,2023 年四川省实现工业增加值 16705.2 亿元,较上年增长 5.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24.5%,轻重工业增加值之比为28∶72。服务业方面,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较高,分别同比增长 12.8%、12.2%、11.4%;而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 0.5%。从需求视角看,2023 年四川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净出口分别同比增长 9.2%、4.4%、5.9%,社零消费高速增长,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力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偏低,主要是受到房地产行业下行拖累,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较上年大幅下降 23.3%。 2023 年,重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0145.79 亿元,较上年增长 6.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 2074.68 亿元、11699.14 亿元、11699.1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6.1%、4.6%、5.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6.9:40.1:53.0调整至 6.9:38.8:54.3。工业方面,2023 年重庆市实现工业增加值 8333.35 亿元,较上年增长 5.8%。服务业方面,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速较高,分别同比增长 10.6%、9.9%、9.8%。需求方面,2023 年重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净出口分别增长 8.6%、4.3%、4.1%。固定资产投资和净出口增速偏低,分别主要受到房地产行业下行和外需收缩的影响。 与沿海地区经济圈相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经济总量、人均水平、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上仍存在一定差距。2023 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分别相当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的 78.8%、58.6%、56.9%。 1 由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四川省和重庆市部分区域划分较为分散,考虑到数据可得性问题,此处以四川全省数据进行分析,重庆市相同。 新世纪评级版权所有 区域发展专题研究 4 而从人均水平

立即下载
综合
2025-01-10
27页
2.07M
收藏
分享

区域一体化加快推进 打造西部战略腹地新增长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研究,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07M,页数27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27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27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整个员工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处理
综合
2025-01-10
来源:面向残障群体的包容性数字经济报告
查看原文
新的工作场景
综合
2025-01-10
来源:面向残障群体的包容性数字经济报告
查看原文
以数字看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之影响42 43 44
综合
2025-01-10
来源:面向残障群体的包容性数字经济报告
查看原文
考察残障群体的 360º 方法
综合
2025-01-10
来源:面向残障群体的包容性数字经济报告
查看原文
在《2030 年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框架内,残障群体的社会经济状况概况3 4 5.
综合
2025-01-10
来源:面向残障群体的包容性数字经济报告
查看原文
图5 | 在价值链各环节,生成式AI均可节省时间、改善客户体验
综合
2025-01-10
来源:2024年全球财富报告:生成式AI引领财富管理新纪元-BCG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