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观察2024年第55期(总第567期):如何看待“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Ω 中银研究产品系列 ● 《经济金融展望季报》 ● 《中银调研》 ● 《宏观观察》 ● 《银行业观察》 ● 《国际金融评论》 ● 《国别/地区观察》 作 者:梁 斯 中国银行研究院 电 话:010 – 6659 4084 签发人:陈卫东 审 稿:王家强 李佩珈 联系人:刘佩忠 电 话:010 – 6659 6623 * 对外公开 ** 全辖传阅 *** 内参材料 2024 年 12 月 13 日 2024 年第 55 期(总第 567 期) 如何看待“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24 年 12 月 9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及 11-12 日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二次出现“宽松”,市场普遍预期将出台更大力度的刺激措施。预计货币政策在降准降息、流动性投放、结构性政策工具使用等方面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建议合理把握降准降息节奏,提升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确保资金总量稳定增长,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及使用,密切配合其他政策落地推进;做好政策工具储备工作,有效应对超预期风险。 研究院 宏观观察 2024 年第 55 期(总第 567 期) 1 如何看待“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24 年 12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2025 年宏观调控政策有望持续加码,在更好助力经济发展大局的同时,有效应对国内外各类风险挑战,切实维护经济体系和金融市场稳定运行。 一、货币政策定调“适度宽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我国货币政策基调谱系包括从紧、适度从紧、稳健、适度宽松、宽松等。2011 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连续 14 年保持“稳健”基调,但在具体表述上会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及金融体系运行情况有所侧重,如保持中性、灵活适度、精准有力等,但“稳健”仍是主基调(表 1)。 为应对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我国首次提出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金融危机爆发后,通过低利率政策、低存款准备金率及鼓励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放等措施,在短时间内推动经济迅速实现企稳向上。2009 年 7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期,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决定延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2010 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取得积极成效,物价水平开始走高,通胀压力抬头。2010 年 12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正式结束了宽松周期。 本次“适度宽松”表述为历史上第二次出现。2024 年 12 月 9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延续了这一表述。这是 2011 年以来我国首次改变货币政策立场,也是历史上货币政策第二次出现“适度宽松”。市场普遍预期货币政策将采取更大力度、更大规模的支持性政策。一方面,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加之 2025 年外部风险或明显攀升,亟需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为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支持;另一方面,2024 年 2 2024 年第 55 期(总第 567 期) 9 月份以来,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加码,加之当前宏观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关键期,经济主体普遍对货币政策抱有更高期待。因此,货币政策转为“适度宽松”,不仅回应了市场关切,且预期推出更大力度的政策措施将有力提振市场信心,改变当前市场预期偏弱的状况。 表 1:2001 年以来中央政治局关于货币政策表述 年份 货币政策 2001-2007 稳健 2008 从紧 2009 适度宽松 2010 适度宽松 2011-2017 稳健 2018 稳健(保持中性) 2019 稳健(松紧适度) 2020 稳健 (灵活适度) 2021 稳健(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2022 稳健 (要灵活适度) 2023 稳健(要精准有力) 2024 稳健(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2025 适度宽松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2008 年货币政策基调转向适度宽松是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冲击,本次则是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做出的决策,既有稳经济的现实需要,也是为有效应对外部风险做好相应准备。 一是消费增长动力不足。今年 1-10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3.5%,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了 3.4 个百分点。虽然“以旧换新”、地方发消费券等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带动家电、通讯器材类消费保持快速增长,但汽车、建筑装潢、家具类等消费表现疲弱,消费下行的趋势并未得到逆转(图 1)。 宏观观察 2024 年第 55 期(总第 567 期) 3 图 1:主要种类商品消费增速(%) 资料来源:Wind 二是投资增长面临挑战。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但今年以来固定资产增速有所下降,未能发挥经济稳定器作用,是导致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的重要原因。2024 年 1-10 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 3.4%,较年初放缓 0.8 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投资持续低迷对投资带来较大拖累。1-10 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 10.3%,降幅较上年同期扩大 1 个百分点(图 2)。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不仅影响房地产及其相关产业发展,对地方财政收入也带来负面冲击,影响经济增长动力。 三是出口增长存在变数。2024 年以来,我国出口表现较好,有力支持了经济增长。1-10 月出口金额(美元计价)同比增长 5.3%,比上年同期加快 11 个百分点(图 3)。但未来我国出口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低迷,消费需求疲弱。2024 年 10 月,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未来生产率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等结构性问题持续仍将抑制全球经济增长潜力,我国外部需求难以保持强劲增长;另一方面,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频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多重打压,将实体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或将我国列入“不信任国家”限制进口我国商品。加之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多次提出将对华出口至美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贸易保护主义将进一步蔓延,我国出口面临不确定性上升,继续保持高增长压力较大。 -10-5051015金银珠宝文化办公用品建筑装潢汽车家具家用电器食品饮料体育娱乐用品通讯器材2024年前10个月202
[中国银行]:宏观观察2024年第55期(总第567期):如何看待“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47M,页数13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