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行业研究框架(一):周期向上,景气可期

1中 泰 证 券 研 究 所专 业 | 领 先 | 深 度 | 诚 信|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2024.10.22周期向上,景气可期——船舶行业研究框架(一)冯胜中泰中游制造负责人&先进产业研究首席执业证书编号:S0740519050004杨帅中泰先进产业研究 分析师执业证书编号:S07405240400022 船舶-航运产业链:下游航运需求驱动中游船舶制造1)上游:船舶-航运产业链上游主要由直接原材料(占20%-30%造船成本)、船舶零部件(占45%-50%造船成本)和船舶设计(占5%造船成本)三大板块组成。2)中游:船舶-航运产业链中游是船舶制造环节,整体造船周期从订单签约到交付一般为16-36个月,具体因船型而异。船舶建造及支付节点包括开工(支付20%合同价款)、切钢板(支付20%价款)、铺龙骨(支付20%价款)、下水和交付(支付40%价款)。3)下游:船舶-航运产业链下游以海运为主,市场空间广阔。2023年全球海运贸易量达到123亿吨。全球海运货种以干散货、油品和集装箱为主,2023年占全球船舶运力的比例分别约为45%、30%和15%。 大周期:船舶周期与经济周期共振,步入上行阶段1)大周期下视角下,经济上行带动船舶-航运产业链景气度上行。复盘实际GDP增速、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新接订单量、新船造价指数的走势,我们发现经济上行对船舶-航运产业链牵引作用明显:①2001-2007年经济快速发展期内,海运贸易需求快速增长,航运市场繁荣,带动造船市场“量价齐升”;此时期,全球造船厂快速扩张产能以适配激增的造船需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海运贸易需求大幅减少,航运市场表现低迷,造船需求明显减少;全球过剩的造船产能使新船造价在2008-2009年间大幅回撤,上一轮造船市场的繁荣逐渐落幕。②2021年至今的新一轮上行周期,经济整体呈现弱复苏迹象但增速有所波动,在此背景下航运市场供需关系也呈现出一定波动性,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在此阶段显现出“波动上行”的特点,新船订单量对应地呈现出“波动上行”特点;在此阶段内,全球造船产能有限,供给相对紧缺,从而带动新船造价上行,接近于上轮周期高点。2)经济环境、航运市场和造船市场之间存在经典的“经济增长→航运市场繁荣→造船市场繁荣”的产业律动规律,而随着经济周期进入下行期,造船市场进入繁荣末期。该产业周期律动规律在经济上升期或弱复苏时期表现明显,在经济低迷期表现不显著。我们认为经济发展对航运及造船业的具体传导逻辑如下:①全球经济增长带动海运需求增加,使航运市场供给相对紧缺;②航运价格上涨提升船东盈利,其扩张船队的能力和意愿随之增强,新船订单量增加;③新增订单迅速增加时,造船厂产能变得相对紧缺,推动新船造价上涨。④造船市场的“量价齐升”吸引造船厂扩张产能;而随着经济周期进入下行期,造船订单需求减少,过剩的产能将导致新船造价回落,造船市场因此进入繁荣末期。核心观点3核心观点 中周期:船舶老化、新环保政策推动船舶更新需求;行业产能出清下,造船价格维持高位1)需求端:船舶老化推动船舶更新。①全球船舶“老龄化”严重,平均船龄在2023年达到13.7年,以数量计41.8%船舶船龄超过20年;我们认为在有海运贸易需求及运价为支撑的前提下,未来几年会迎来大量船舶拆解并催生船舶更换需求;②我们以存量替换的逻辑预测,以载重吨为单位的造船完工量作为预测指标,并假设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平均寿命分别为28年、25年、27年,并假设其他船型平均寿命为27年,则2040年预计将迎来船舶拆解的峰值,2025、2029、2034年分别迎来拆解的小高峰。2)政策端:新环保政策进一步推动船舶更新。大量船舶为满足IMO新规提出的EEDI及EEXI等能效指标要求,须通过限制主机功率、使用低碳燃料、安装节能装置等方式进行改造;老旧船舶改造的不经济性促使船东更新船舶。3)供给端:行业产能出清下,造船价格维持高位。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船厂经历了大量破产和资产重组,产能快速出清,行业集中度显著上升。全球活跃船厂数量从2008年的1033家下降至2024年8月的376家;其中,中国活跃船厂数量从2008年的464家下降至2024年8月的161家;从当前主要造船国中国的产能利用监测指数看,当前造船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新船造价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维持高位。 小周期:地缘冲突及公共卫生事件短期扰动船舶需求1)新冠疫情冲击下,集装箱航运运力紧缺、运价高位,集装箱船新增订单显著增加: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部分航运公司缩减集装箱船运力,叠加人力因素、港口封锁等因素导致集装箱船运力明显降低;在此背景下,随着2021年新冠疫情中期海运贸易回暖,集装箱船运需求增加,但彼时集装箱船运力紧缺而难以适配需求;“一箱难求”的格局推升集运运价,2021年集装箱船新船订单量显著增加。2)俄乌冲突催生LNG运输船需求:俄乌冲突背景下欧洲能源紧缺,叠加2022年9月北溪管道事件的影响,欧洲45%的天然气管道运输转为海运,进而快速提升了对LNG船的需求。在此背景下,2022年LNG船订单增幅高达147.0%,俄乌冲突推动了LNG船需求的增长和船价的上升。3)红海危机推动集装箱船订单短期起量:红海-苏伊士河航道承载了全球近45%(2022年数据)的集装箱船运力;2023年“红海危机”迫使部分船只绕行好望角,导致航线耗时增加和运输成本上升。短期内,船东运力紧缺推升2024年集装箱航运运价,推动集装箱船订单量显著增长;2024年1-9月新增订单量达到290.0万TEU,远超2023全年水平。4核心观点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新一轮船舶上行周期已于2021年开启:①自2021年起,全球经济复苏提振了海运贸易需求,为船舶产业链的上行周期奠定了基础;②未来几年全球经济或将继续保持复苏态势,海运贸易需求或将持续稳步增长,为本轮船舶上行周期的持续提供条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4年至2026年GDP增长率分别为3.20%、3.30%和3.16%;Clarkson预计2024年和2025年的海运贸易量将分别增长2.2%和1.8%;在此预测背景下,我们看好未来3-5年船舶产业链企业的业绩确定性和盈利增长空间。1)下游航运环节:①2021年至今,在经济弱复苏的带动下,海运贸易量回暖,航运运价指数呈现出“波动上行”的趋势;②我们认为未来两年航运市场在经济复苏和海运贸易量增长的牵引下,或将继续保持景气上行;受益于航运市场的景气,船东业绩、盈利或将保持增长趋势。2)中游造船环节:①2021至今,在下游航运市场带动下,全球造船厂新接订单量明显增加,造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新船造价高增;从成本端看,中国造船板价格自2021年起出现高位回落,利好造船厂;②我们预计航运公司盈利将促使其扩张船队运力;叠加现阶段船舶老化、环保法规收紧等促进船舶更新的因素,未来新船订单量或维持在较高水平,造船厂将保持充足在手订单;并且在造船厂完成产能扩张前,市场或将继续以“卖方”的造船厂为主导,新船造价将保持高位。3)上游零部件环节:①船用零部件企业的产品需求源于造船厂的新船订单;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造船厂合计在手订单为17155万载重吨;②我们预计中游造船

立即下载
交通运输
2024-10-22
中泰证券
冯胜,杨帅
37页
2.17M
收藏
分享

[中泰证券]:船舶行业研究框架(一):周期向上,景气可期,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17M,页数37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37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37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中间价 图 24: 三大航司的汇兑损益(正值表示收益,亿元)
交通运输
2024-10-21
来源:航空机场行业:国内航班燃油附加费征收标准再度下调,国货航IPO提交注册
查看原文
图 22: 国内航线历史燃油附加费征收情况(元)
交通运输
2024-10-21
来源:航空机场行业:国内航班燃油附加费征收标准再度下调,国货航IPO提交注册
查看原文
图 18: 法兰克福至北美 TAC 航空货运价格指数 图 19: 法兰克福至东南亚 TAC 航空货运价格
交通运输
2024-10-21
来源:航空机场行业:国内航班燃油附加费征收标准再度下调,国货航IPO提交注册
查看原文
图 16: 香港至北美 TAC 航空货运价格指数 图 17: 香港至欧洲 TAC 航空货运价格指数
交通运输
2024-10-21
来源:航空机场行业:国内航班燃油附加费征收标准再度下调,国货航IPO提交注册
查看原文
图 14: 上海至北美 TAC 航空货运价格指数 图 15: 上海至欧洲 TAC 航空货运价格指数
交通运输
2024-10-21
来源:航空机场行业:国内航班燃油附加费征收标准再度下调,国货航IPO提交注册
查看原文
图 13: 吉祥航空各航线月度经营数据
交通运输
2024-10-21
来源:航空机场行业:国内航班燃油附加费征收标准再度下调,国货航IPO提交注册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