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安徽”系列专题报告之汽车篇:电动智能“飞轮”加速,优势集聚“汽”势磅礴
电动智能“飞轮”加速,优势集聚“汽”势磅礴——“深耕安徽”系列专题报告之汽车篇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1日分析师汤静文执业证书编号: S0020524060001邮箱tangjingwen@gyzq.com.cn分析师刘乐执业证书编号:S0020524070001邮箱liule@gyzq.com.cn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报告要点2 聚焦安徽十年跨越式发展,我们推出《“深耕安徽”系列专题报告》,为企业家解读安徽省产业政策规划、为投资人挖掘产业投资机遇、为政府机构梳理产业链上下游关键节点。作为行业篇的首篇报告,本文从政策与产业视角复盘产业变迁,总结安徽省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挖掘安徽省智能电动汽车产业优质企业。 六十年深耕积累,引领新能源汽车转型,铸造中国汽车产业新高地1)安徽汽车产业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在本土“一乘一商”的积极探索下,持续积累产业资源。进入21世纪后在自主品牌及新能源汽车大发展的背景下,借助产业机遇和政府引导开启加速发展道路。2)2000年至2023年期间,安徽汽车产量从5.7万辆跨越至249.1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8%;2024年上半年,安徽省在分省市生产份额排名中已仅次于广东与重庆两地,跃升至全国第三名。2023年安徽省新能源车生产渗透率高达34.8%,较全国水平高出3.2pcts;出口汽车72.92万辆,增长89.8%,出口数量居全国第二。截至2022年,安徽汽车产业链已涵盖至少84家上市公司与1156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汽车产业职工人数占全省制造业比重高达9.4%;全省全年汽车全产业链营收突破万亿大关,达1.16万亿元,同比增长28.5%。 链主引领,产业集聚,车生态持续进化1)主机企业密集布局,带动产业成长引擎:作为平台型产业,汽车产业具有明显的链主带动效应,安徽“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条—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为产业发展制定科学框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报告要点32)十六市分工合作,产业集聚共开新局:借鉴“合肥-芜湖”两地的成功经验,十六市既分工合作,又围绕自身比较优势,打造本地化“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产业链条,形成了一批优势企业3)关联要素撬动飞轮,产业生态加速进化:政策、招商模式、优势产业、支撑产业齐聚,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长期深耕,广泛布局,铸造中国汽车出海高地1)从2020年的8.4万辆到2023年的72.9万辆,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05.5%。至2023年,安徽省出口汽车占全国份额达到14.0%,紧随上海市之后,位居全国第二。2)奇瑞、江淮、蔚来走出去,大众安徽走进来,国轩、伯特利、中鼎等产业链企业海外产能加速构建。 科创赋能,智电同行,决胜新能车竞争下半场电动智能进入下半场,先进电池和人工智能领衔产业链创新,安徽政策与产业储备充分,且持续招引优秀企业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产业新趋势下看安徽汽车产业集群(1)产业竞争进入“下半场”,关注产业高端化发展趋势;(2)产业链由链式结构向网络结构转变,关注“小巨人”的力量;(3)新能源车发展进入成长期中后段,关注集中度提升的并购机会;(4)汽车产业链价值后移,关注科技、消费与基础设施的共同发展风险提示:国内外政策波动超预期风险、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技术进步及商业模式落地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格局激化超预期风险、上游原材料价格超预期风险等;海外政策与经济超预期风险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4中部汽车强省,智电转型“汽势磅礴”1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5一、中部汽车强省,智电转型“汽势磅礴”1.1 数十载深耕奋进,转型升级开新篇图1:安徽省汽车工业发展历程资料来源:安徽省工信,安徽省时评,安徽省国资,新浪财经,安徽省机械冶金工会,易车,懂车帝,国元证券研究所绘制安徽省的汽车工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1964年合肥江淮汽车制造厂的成立标志着安徽省造车之路的开启:起步阶段(1964年至1999年)“一乘一商”打开局面:1968年,安徽省第一辆汽车在江淮汽车制造厂正式投产,安徽商用车起步;1997年,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芜湖市注册成立,1999年,奇瑞汽车第一辆轿车“风云”成功下线,一举打破合资车垄断的“神话”;同年,奇瑞汽车在技术创新上不断突破,成功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打破了中国汽车核心部件依赖进口的局面。稳步发展阶段(2003年至2016年) :2003年,奇瑞新能源第一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2007年,奇瑞汽车年销量突破40万辆,并以破百万的产量,成为国内首个达到此里程碑的自主品牌。2009年,合肥市成功入选国家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2013年,合肥与芜湖双双入选国家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2015年,奇瑞汽车迎来了第500万辆汽车下线,成为中国第一个乘用车累计产量达500万辆的中国品牌汽车企业。2016年,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合作的全国首个中外合资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落户安徽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加速阶段(2018年至2023年):2018年,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在合肥经开区投入使用。2019年合肥市政府牵头,向遭遇危机的蔚来汽车注入100亿元资金,形成行业佳话。2020年大众(安徽)有限公司在合肥揭牌。2021年,比亚迪合肥园区正式破土动工。目前,比亚迪已在安徽省布局超132万辆整车产能。2023年,安徽省将汽车产业确定为首位产业。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6一、中部汽车强省,智电转型“汽势磅礴”1.2智电引领,内外联动,“汽势磅礴”图2:2000年至2023年安徽省汽车产量及占全国比重(单位:辆)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同花顺IFIND,国元证券研究所从“一商一乘”到“合肥—芜湖”双核联动,飞轮加速推动汽车产业持续高增长:汽车产量方面:2000年至2023年期间,安徽省的汽车产量实现了从5.7万辆到249.1万辆的巨大飞跃,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8%。2024年上半年,安徽省在分省市排名中已跃升至第三名,产量份额在全国排名中仅次于广东、重庆两大汽车产业重镇。新能源车方面:2023年,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已达到86.8万辆,2020至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54.6%,同时安徽省2023年新能源车产量渗透率高达34.8%,比同期全国新能源车渗透率高出3.2pcts。2.8%3.8%4.2%4.6%4.3%6.0%6.7%6.9%6.1%6.3%6.5%6.4%5.4%4.5%3.9%4.8%4.9%4.0%3.0%3.0%4.6%5.7%6.4%6.9%0%1%2%3%4%5%6%7%8%0500,0001,000,0001,500,0002,000,0002,500,00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产量:汽车:安徽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右轴)图3:2016年至2023年安徽省汽车产量、新能源车产量及新能源车渗透率(单位:辆)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同花顺IFIND,
[国元证券]:“深耕安徽”系列专题报告之汽车篇:电动智能“飞轮”加速,优势集聚“汽”势磅礴,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61M,页数44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