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市投资发展报告-普华永道-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Beijing Investment Development Report投资发展报告北京市二零二四卷首语2024 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北京注重服务大局、主动作为,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化“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率先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形成符合首都定位、彰显创新优势、厚植绿色底色、深化区域协同、充满发展活力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格局。以更高水平开放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北京样板”综合实力持续增强。2023 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 4.37 万亿元人民币,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5.2%,在高基数和高挑战的背景下仍然实现了正增长。人均 GDP 增至 20 万元人民币,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 39.5 万元 / 人以上,继续保持全国各省区市领先水平。服务业实现增加值 37129.6 亿元,同比增长 6.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84.8%,稳居全国前列,较全国平均水平高约 30 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13.5%、6.7% 和 3.4%。新兴动能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 18766.7 亿元,占全市 GDP 比重达到 42.9%,持续引领全国。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 11061.5 亿元,增长 10.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25.3%。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 11875.4 亿元,增长 7.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27.1%。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合计实现增加值 1.35 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30.9%。新设科技型企业 12.3 万家,增长15.9%,占全市新设企业的 41.4%。市场总消费额比上年增长 10.2%。其中,服务性消费额增长 1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4.8%。北京市多措并举稳外资,外商投资已经成为北京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出台进一步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若干措施,实施“投资中国年”北京行动,开展系列招商推介活动,按期推进外商投资地方立法,建立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和闭环式诉求解决机制,稳外资稳外贸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十三五”期间,北京实际使用外资累计 796 亿美元,占全国比重超 11.8%。2023 年,实际使用外资 137.1 亿美元,新设外商投资企业 1729 家,同比增长 22.8%。深入推动“两区”建设,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等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领域和优势行业实际使用外资总额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九成以上,引资动能强劲,引资效应显著。自贸试验区所在区实际使用外资额占比继续保持在八成以上,作为开放高地在吸引外资、促进投资贸易自由便利方面成效显著。地区进出口总值 36466.3 亿元。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实现 3412.8 亿元,同比增长 27%,首次突破3000 亿元,规模再创新高。自贸试验区进出口 4624.3 亿元,同比增长 2.7%,高于地区增速 2.4 个百分点,开放平台规模效应凸显。坚持开放发展, 经济外向型发展示范效应进一步显现。科技创新展现出强大发展潜力。2023 年,北京社会研发投入(R&D)占 GDP 比重超过 6%,是全国唯一超过 6% 的城市,R&D 经费投入强度已经连续五年保持在 6% 以上。其中,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明显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从科研成果看,北京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 262件,高被引论文 1292 篇,均居全国首位;从综合评价看,北京连续 8 年蝉联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首位,进入全球创新型城市前列;从产业转化看,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 8500 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天诞生 337 家科技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各城市首位。战略科技力量逐渐壮大。高水平推进“三城一区”建设,中关村科学城加快颠覆性技术培育发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政策向中关村示范区全域推广,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获批,中关村规模以上企业技术收入增长超过 30%;怀柔科学城加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16 个科技设施平台进入科研状态;未来科学城深化央地合作、校城融合,研究型医院等一批项目建成启用;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承接三大科学城成果超过 270 个。打造“一带一路”高标准建设试验示范。2013 年以来,北京市企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达 60.6 亿美元,积极参与了肯尼亚蒙内铁路、印尼雅万高铁、马尔代夫维拉纳国际机场改扩建等近 20 个国家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能源勘探开发重大重点项目建设。构建国际经济合作新高地。北京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双边贸易保持快速增长。2023 年,北京地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值 19222.0 亿元,同比增长 20.8%,占地区进出口总值的 52.7%。持续深化京港、京澳、京台交流合作。京港合作成为“一国两制”城市合作的生动范例,双方在经贸、金融、科技、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高水平的交流合作格局。2023 年,来自中国香港地区的实际使用外资额达到 107.2 亿美元,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 78.13%;中国香港地区在京设立企业 607 家,占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的 35.1%。京澳合作则在卫生健康、中医药、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不断拓展,为两地民众带来了更多福祉。京津冀协同迈上新台阶。三地经济总量连跨 5 个万亿元台阶,2023 年经济总量达 10.4 万亿元,是 2013 年的 1.9 倍。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超 1 万家,北京企业对津冀两地企业投资 4.9 万次,投资总额 2.3 万亿元 ,“北京研发、津冀制造”模式加速形成。坚持科技赋能,进一步壮大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合作共赢,进一步开拓发展新局面新潜能。坚持创新引领, 经济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2024 北京市投资发展报告》意在以“以更高水平开放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北京样板’”为主题,在展示过去五年尤其是 2023 年经济发展成效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新形势下北京市将如何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外商投资高质量发展,以更大力度改革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以更高统筹能力促进多个领域协同发展。通过全面展示北京市宜商宜业宜居的投资新优势,为潜在投资者提供信息指引。32北京市投资发展报告实力“数”览全市地区生产 总值(GDP)4.38万亿元人民币活跃研究人员 数量超47万人位列全球第一《财富》世界 500 强企业总部 数量53家位居世界城市榜首研发投入强度连续 5 年保持6%以上稳居全国第一实际使用外资额占全国比重8.4%137.1亿美元服务业 扩大开放重点领域 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市实际使用 外资总额的 94.7%人均地区生产 总值蝉联全国第一20万元 发达经济体中等水平货物进出口总值 规模再创历史新高3.65 万亿元人民币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达到81752元万人发明 专利拥有量262.9件稳居全国第一跨国公司 地区总部 23
2024北京市投资发展报告-普华永道-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7.95M,页数69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