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碳数据管理体系研究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GREEN PARTNERSHIP OF INDUSTRIAL PARKSRESEARCH ON CARBON DATA MANAGEMENT SYSTEM IN INDUSTRIAL PARKSRESEARCH ON CARBON DATA MANAGEMENT SYSTEM IN INDUSTRIAL PARKS2024年6月摘 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完善能源消耗总量与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双碳”背景下,工业园区作为工业生产活动、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高度集中区域,已成为我国控碳减碳的重要靶点。碳数据管理是研究分析工业园区碳减排重点和制定降碳具体措施的重要基础。目前,工业园区碳数据管理基础较薄弱,缺乏相应的制度体系规范,亟待夯实相关制度流程,指导园区精准度量减碳成效,科学评估部门要素,推动低碳发展。 本报告梳理了现行碳数据管理制度体系(统计、核算、管理、评价体系)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和特性问题,针对现行体系的不足有目的地开展园区碳数据管理制度设计,在清晰界定园区碳数据管理边界和目标的基础上,开展二氧化碳(以下简称“CO ”)排放源活动水平数据的收集、核算、汇总、报告、核证,综合形成碳总量和强度数据,进一步提升园区碳数据管理体系的实操性。2目 录CONTENTS01 前言附件1:园区碳数据补充调查表 附件2:专有名词解释研究背景与目标园区碳数据管理体系框架园区碳数据管理边界02 现行碳数据管理制度体系统计体系 核算体系 管理体系 评价体系 现行体系存在的问题03 园区碳数据管理制度设计 园区碳数据管理机制 范围和目标确定 方法学、规范及程序工作流程 数据收集 数据核算 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报告和数据管理0105080911131418202127283036222325161.前言1.1 研究背景与目标01国家“双碳”政策陆续出台,对碳排放精准管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0年9月,我国基于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宣布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愿景。2021年9月,“双碳”顶层设计文件出台后,加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对“双碳”目标的支撑,推动建立不同层面的统计核算规则及细化方案相继发布,对碳排放精准管控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 “十四五”期间初步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基本形成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等目标,提出包括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增效、工业领域碳达峰等十大行动。 2021.09《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2022.10《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 推动建立符合国情实际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完善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规则和标准体系,建立产品碳足迹背景数据库,推进产品碳 标识认证制度建设。 2024.01《上海市推进重点区域、园区等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建设的实施方案》 三、试点内容(七)碳排放管理提高碳排放统计核算、监测等基础能力,参与碳排放相关标准制定,优化项目准入管理,完善碳排放管理体系。2023.0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完善投资、金融、财税、价格等政策体系。2021.10《关于进一步做好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 准确界定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范围,以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认定的基本凭证,完善可再生能源消费数据统计核算体系,科学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2022.12《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 利用标识解析体系支撑完善企业、行业、区域等碳排放数据计量监测、碳足迹管理、碳交易体系,逐步提升全流程、全产业链能源数据与碳排放数据采集监控、智能分析和精细管理水平,打造推广“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2022.1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能耗双 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 持续加强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夯实能源活动碳排放数据基础,筑牢碳排放双控工作基础。2023.11《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 准确界定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范围,以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认定的基本凭证,完善可再生能源消费数据统计核算体系,科学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2022.08《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 建立全国及地方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鼓励各地区参照国家和省级地区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按照数据可得、方法可行、结果可比的原则,制定省级以下地区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完善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机区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2022.040304园区产业转型升级与降碳耦合度不高区内企业降碳动力不足园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主要面临“双碳”管理机制不健全、产业发展定位不明、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支撑不足、基础设施亟待绿色升级等方面的挑战。企业碳减排意识不足,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及产品升级资金不足,对园区管委会的能力建设、扶持政策出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02工业园区落实“双碳”战略面临的问题和不确定性逐渐凸显。 工业园区是工业生产活动、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高度集中区域,研究表明,其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31% ,约占全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0%。0102数据甄别尚待规范,碳家底不明晰评价考核缺乏标准体系指导工业园区在统计体系中并非独立统计单元,碳排放源复杂,碳排放数据的统计口径及可得性存在差异。缺乏园区层面的碳排放统计核算范围界定、标准和清单编制指导,基础能源碳排放计量能力薄弱。11 郭阳,吕一铮,严坤等.《中国工业园区低碳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21,13 (1):49-58.“双碳”政策转变下工业园区面临的问题和不确定性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03 对于不同地域、不同发展程度的园区而言,一套行之有效且操作便捷的碳数据采集、核算及上报体系将推动不同工业园区碳数据统计、核算和认证的统一,确保碳数据量化的公平性和一致性。碳数据管理体系建设是科学评估部门和要素,精准识别碳边界的有效途径 碳数据管理体系有利于对现行体系中涵盖不全的建筑、交通、服务业部门以及可再生能源、绿电/绿证等要素展开识别补充,为分领域、分部门、分行业分类施策提供数据支撑,助力园区了解碳结构、精准识别边
工业园区碳数据管理体系研究,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7M,页数40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