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视角:稳增长、稳预期“窗口期”或将开启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 1 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视角 稳增长、稳预期“窗口期”或将开启 华泰研究 2024 年 9 月 01 日│中国内地 易峘 研究员 SAC No. S0570520100005 SFC No. AMH263 evayi@htsc.com +(852) 3658 6000 常慧丽,PhD 研究员 SAC No. S0570520110002 SFC No. BJC906 changhuili@htsc.com +(86) 10 6321 1166 随着暑期结束,年中预算调整窗口的到来,政策宽松预期升温。不排除在对上半年经济走势进行评估后、政策可能迎来宽松窗口期。今年 5 月后,内需增长走弱,近期,外需增长也出现放缓迹象。5-7 月,国内制造业 PMI 指数从 4 月 50.4%的扩张区间回落至 49.5%,而 8 月则进一步回落至 49.1%,显示内需企稳后有所走弱(图表 1)。需求端,2 季度以来消费增速有所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从 1 季度的 4.7%降至 2 季度的 2.6%,7 月小幅回升至 2.7%,但高频数据显示,8 月增速可能再度回落(图表 2)。值得一提的是,2023 年占最终消费支出 3 成的政府消费近期有所减速,今年3-6 月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在内的广义财政支出同比下降 5.2%。同时,地产需求仍在探底——虽然 4 月后基数下行,但地产销售、投资、开工、土地交易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仍收缩,且环比仍在负增长区间。外需也面临不确定性,5 月后全球制造业补库周期放缓,而经济增长也边际降温(参见《联储期待的增长放缓趋势出现了吗?》,2024/5/20)。在对上半年经济形势进行评估后,7 月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并表示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近期内需走弱以及海外增长减速,可能会加速稳增长政策的出台。 目前,各方面的信号均显示,政策调整的时机已经成熟——具体看: 1. 财政政策:9-10 月迎来年中调整预算的“窗口期”——财政支出增长亟待提速,地方化债的推进可能更趋稳妥。今年 1-7 月中央+地方财政支出同比下降 2.1%,明显低于年度预算中+7.9% 的同比增长——支出进度滞后预算约 10个百分点。考虑到年度财政总支出预算为 28 万亿元,目前年化支出进度滞后近 3 万亿人民币(图表 3)。支出大幅不及预算,主要受财政收入增长偏弱制约、尤其是地方政府收入下行的拖累较为明显——图表 5 和 6 显示,今年地方和中央的财政收入年初至今均同比收缩,且距离年初预算有较大距离。目前,中央+地方财政支出增速明显低于名义 GDP 增长,显示财政政策实质执行层面呈紧缩态势,与年初人大预算和 4 月、7 月政治局会议阐述的财政政策立场有所背离,所以,亟需补充预算赤字来支撑财政扩张。从历次年中预算调整的经验看,当财政支出实际增速明显低于年度预算增速,或者面临重大外部冲击或自然灾害时,财政年中调整预算的可能性较大,调整时间主要集中在 8 月底至 10 月间——潜在的调整幅度应在 1 万亿起(图表 7)。 同时,随着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进一步“显性化”,地方政府化债的难度有所上升。更为稳妥地推进地方化债,有助于支撑总需求增长和金融系统稳定性。今年前 7 个月,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累计同比下降 22.3%,进一步拖累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在 PPI 下行的环境下,城投融资平台收入趋于减速,或将进一步加剧其偿债压力,也加大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紧缩的压力。由此,三中全会扩大地方专项债使用范围、以及近期公布的地方化债延期、允许境外债通过境内债来借新还旧等措施显示,政府或将更为稳妥地推进地方化债。 2. 货币政策:进一步降息、降准的窗口开启,同时,亟需加大地产逆周期调节的力度(包括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等),并加大基础货币投放、支撑货币扩张。无论是从基础货币扩张速度、还是真实利率(资金成本)方面衡量,今年 2季度后货币政策均呈边际紧缩走势。今年 1-7 月,央行新增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即外汇储备以外的主要基础货币组成部分,同比下降 1.38 万亿元,其中 MLF、PSL 存量均明显收缩,然而,央行其他资产亦未能有效扩张。某种程度上,基础货币的走势显示,多重货币政策目标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带来阶段性的紧缩效应(图表 8)。货币“价格”层面,实际利率仍然明显偏高——如以 1 年期 LPR 报价减去 GDP 平减指数同比衡量的国内真实利率,导致实体经济自发的融资需求偏弱(图表 9)。同时,叠加 4 月以来金融“挤水分”的技术性扰动,M2 和社融增速有所回落(图表 10-11)。下半年,挤水分和叫停手工补息的影响逐渐消退,而配合财政发力,央行继续加大基础货币投放、进一步降低资金成本,以支持周期企稳回升。 存量房贷利率(再次)调整可能是题中之义,降低居民还贷现金流负担,有助于缓解房贷需求下行压力,并边际提振居民购买力。2022 年以来,随着新增房贷利率快速下调,而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滞后,存量房贷利率明显高于新增房贷利率。我们估计,2023 年存量房贷利率在 4.6%左右,而到今年 2 季度,新增房贷利率降至 3.45%的低位(图表 12)。如果假设所有存量房贷的利率均下调至今年 2 季度新增房贷利率的水平,基于 2023 年底 38.2 万亿元的房贷余额来测算,存量房贷“转融资(re-financing)”每年将降低房贷支出 2,500-3,000 亿元,占 2023 年居民房贷支出的 7-8%,占 2023 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均为 0.5-0.6%,而今年房贷支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 2 宏观研究 出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将从去年的 7.3%降至 6.7%(图表 13)。 3. 外交政策:随着美国大选进入最后的冲刺期,以及今年 11 月 G20 和 APEC 峰会召开在即,中国和美国以及其他主要国家间的交流、沟通可能更加密集。6 月底以来,美国大选选情“峰回路转”,目前,民主党候选人哈里斯在摇摆州民调中开始领先(参见《民主党代表大会:更新版经济政策现雏形》,2024/8/20)。如果当选,哈里斯将很大程度上“继承”目前拜登的政治主张和政府内阁成员,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政府会就这一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图表 14)。诚然,过去两个月的经历表明,美国大选在最后两个月的冲刺阶段仍可能出现变数,然而,无论选举结果如何,中国、乃至全球各国都需要为迎接新一届美国总统和议会做积极的准备,以求两国关系在美国新政府“接棒”之际完成平稳的过渡,并争取良好的开局。8 月 27 日至 29 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杰克·沙利文访问中国,中美双方举行新一轮战略沟通。会后白宫方面表示,中美元首或将在未来几周内举行通话,同时,不排除两国元首在今年 11 月的 G20 峰会和 APEC 会议上举行会晤。这一系列的积极举措显示,两国政府均希望在大选年更为积极地管理中美关系。中美关系趋稳、甚至边际缓和,均有
[华泰证券]:宏观视角:稳增长、稳预期“窗口期”或将开启,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71M,页数8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