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系列(一):四新启航,掘金新质资产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 | | 2022024年4月7日“新质生产力”系列(一)四新启航,掘金新质资产策略研究 · 策略专题证券分析师:陈凯畅021-60375429chengkaichang@guosen.com.cnS0980523090002证券分析师:王开021-60933132wangkai8@guosen.com.cnS0980521030001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新质生产力是经济增长动能切换的必然路径。目前,中国省域新质生产力整体呈现梯度提升和发展不均的特征,在高教资源禀赋、创新人才分布、基础设施建设三方面有优势的第四层级的高水平省份(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有望率先受益。全要素生产率(TFP)大幅提升驱动生产函数发生质变,注入“新质”生产要素。•培育新兴、布局未来。围绕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三大措施,新质生产力产业链可以解构为六大核心细分赛道:数字经济、高端装备、生物技术、智能电车、能源转型、未来产业。•各赛道长期景气向好。各赛道内部景气度略有分化,但均受政策驱动长期存在景气抬升区间,有望实现多点开花。政策+周期“双轮驱动”叠加有望助力高端装备、能源转型等赛道发展。•细方向对比与打分:对比三大细分方向产业链主要环节指数,反弹以来修复程度均超80%(即修复了前期80%以上的跌幅),高端制造、低空经济、新能源整车、算力基础设施、通信反弹幅度较大。考虑景气变化、政策力度、估值、拥挤度四个维度,对41个细分方向进行综合评分,其中未来产业大多评分较高,工业互联网、算力基础设施、电机、数据要素、水电、核电评分也较高。•微观体系优中选优,采取三大思路筛选:1)考虑高关联次新标的; 2)考虑估值、盈利、投资者结构等优质判定框架 ;3)考虑股东信心树立。•风险提示:海外货币政策节奏和幅度的不确定性,海外局部地缘冲突风险。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国信策略新质生产力投研框架基准认知产业分类产业链比较个股下沉定义和内涵省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核心标志经济增长动能切换的必然路径四个层级梯度提升、发展不均“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体系一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生物技术智能电车能源转型未来产业六大赛道三大措施体系二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中观变化估值拥挤政策盈利…占优产业高端装备生物技术未来产业能源转型数字经济思路一高关联次新标的思路二优质判定框架估值盈利投资者结构思路三股东信心树立最近三年管理层未减持最近三年有大额回购图1:新质生产力投研框架体系资料来源:万得,中国政府网,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绘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新质生产力阐意:经济增长动能切换01解构新质生产力产业链02六大细分赛道景气跟踪03目录目录新质生产力细分方向对比框架04微观筛选体系构建05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图2:新质生产力概念及释义资料来源:万得,央视新闻网,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绘制图3:新质生产力政策脉络梳理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中国人大网,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时间文件和会议具体内容2023年8月3日《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四部门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完善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标准研究,明确8个新兴产业和9个未来产业,为新质生产力明确方向和抓手。2023年9月7日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座谈会上,总书记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产业升级,不是另起炉灶,而是立足现有产业优势,在“创新”二字上下功夫,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12日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27日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发布了新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与上一版相比,鼓励类新增了“智能制造”“农业机械装备”“数控机床”“网络安全”等行业大类及相关领域有利于产业优化升级的条目。2024年1月31日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并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2024年3月5日2024年全国两会、中央及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首项政府工作任务。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新质生产力是经济增长动能切换的必然路径。新质生产力被定义为由技术性革命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具备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能够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大跃升的先进生产力。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图4:2011-2021年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自然间断点分级结果资料来源:《新质生产力:指标构建与时空演进》(王珏、王荣基,2024-02),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图5:第四层级高水平省份政府工作报告对“新质生产力”的表述资料来源:万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官网,政府官网微信公众号,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中国省域新质生产力整体呈现梯度提升和发展不均的特征,2021年以来更是有20 个省份达到了中高水平的第三层级及以上,全国范围内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了梯度提升。•第四层级的高水平省份所涉及产业或率先受益。在新质生产力赋予了“因地制宜”内涵后,结合当地产业链优势特征、扬长避短予以发展也成为重要的投资布局主线。新质生产力发展以产业政策为抓手,对先决条件要求更高,在高教资源禀赋、创新人才分布、基础设施建设三方面有优势的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有望率先受益。省份/直辖市新质生产力相关表述北京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推进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在光电集成、芯粒技术等领域实现更大突破。加强原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培育生物制造等医药健康产业新增长点。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布局电机、电池、电控、车规级芯片等关键零部件产业链。推进超高清视频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促进新能源、新材料、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开辟量子、生命科学、6G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上海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加快建设“(2+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提升工业经济比重,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全力落实新一轮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培育提升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民用航空、空间信息等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智能机器人+”行动,率先开展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推进绿色制造标准体
[国信证券]:“新质生产力”系列(一):四新启航,掘金新质资产,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4.75M,页数34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