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点评: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策略点评 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策略点评 策略报告 策略配置研究 2024 年 3 月 17 日 证券分析师 魏伟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13060001 WEIWEI170@pingan.com.cn 张亚婕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17110001 ZHANGYAJIE976@pingan.com.cn 研究助理 蒋炯楠 一般证券从业资格编号 S1060122120026 JIANGJIONGNAN597@pingan.com.cn 事项: 2024 年 3 月 15 日,证监会集中出台《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关于落实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全面加强证监会系统自身建设的意见》等 4 项政策文件。同日,国新办举行解读强监管防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有关政策新闻发布会,证监会副主席李超等人答记者问。 平安观点: 政策基调: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本次证监会集中出台四项监管政策文件,是吴清主席于两会经济主题记者会上提出“强本强基”“严监严管”监管思路后,实质性政策细则的迅速落地,为监管实践提供具体的规范指引,既体现了当前监管工作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不回避矛盾、直面问题,切实回应市场关切,同时重视系统思维、综合施策,注重形成政策的有机整体。本次政策文件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率先在 IPO 发行准入、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机构监管三方面完善具体政策措施,加大提升市场投资价值, 政策方向一: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加大关注上市后盈利及分红。《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贯穿发行上市全链条,突出各环节主体责任。证监会有关负责人于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到,对于上市门槛有更加严格的要求。一是严防财务造假、欺诈发行,严审企业经营财务信息。严禁以“圈钱”为目的上市,严审“伪科技”、突击冲业绩等问题;研究要求拟上市企业的有关股东在招股说明书中承诺,上市后三年内业绩出现大幅下滑的,采取延长股份锁定期等措施;强化对拟上市企业的客户、供应商、资金流水等方面的审核力度。二是研究提高上市财务指标,从严审核未盈利企业,要求未盈利企业充分论证持续经营能力、披露预计实现盈利情况,就科创属性等逐单听取行业相关部门意见;优化板块定位规则,实现多层次资本市场功能衔接。三是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利益。从严监管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高定价超募等情形;要求企业上市前制定上市后分红政策等回报中小投资者措施,并充分披露;加强拟上市企业股东穿透式监管,防止违法违规“造富”。四是平衡投融,综合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实施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五是大幅提高现场检查比例,使现场检查覆盖率不低于拟上市企业的三分之一,同步增加随机抽取和问题导向的现场检查;同日发布的《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对现场检查程序增加了不提前告知直接开展检查的机制,强调处理标准要统一,对撤回企业“一查到底”,落实“申报即担责”。另外,新闻发布会特别提到深入开展发行审核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适应全面注册制的权力运行特点,从源头上消除权力寻租空间。 证券研究报告 策略点评 2/ 5 据 Wind 数据,截至 2024/3/15,2024 年 A 股市场共有 24 家企业 IPO 上市,2023 年同期为 53 家;2024 年以来,发审委/上市委IPO 审核通过数量为 22 家,其中,2 月 7 日以来暂无新增审核通过项目。 政策方向二:加强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强化财务造假/减持/分红/市值管理的监管。结合《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和新闻发布会的相关回答,梳理上市公司持续监管的政策要点如下。一是严打五类财务造假。构建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体系,重点打击五类造假行为:长期系统性造假和第三方配合造假,欺诈发行股票债券行为,滥用会计政策随意调节利润的财务“洗澡”行为,通过融资性贸易、“空转”“走单”进行造假的行为,侵占上市公司利益、掏空上市公司过程中的造假行为。二是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全面防范绕道减持。严格执行减持与上市公司破净、破发、分红等“挂钩”的规定;对通过离婚、质押平仓、转融通出借、融券卖出等方式绕道减持的行为严格监管;责令违规主体购回违规减持的股份并上缴价差。三是加强现金分红监管,增强投资者回报。对多年未分红或股利支付率偏低的,通过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等方式加强监管约束;多措并举提高股息率;推动一年多次分红,引导优质大市值上市公司中期分红等。四是推动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鼓励实施回购和回购注销,从严打击“伪市值管理”。将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研究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纳入企业内外部考核评价体系;推动优质上市公司开展股份回购,鼓励回购注销,要求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明确股价短期大幅下跌等情形下的回购增持等应对安排;鼓励企业通过可持续信息披露、股权激励、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方式提升投资吸引力;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升投资价值,同时从严监管“借壳上市”和盲目跨界并购,坚决打击“炒壳”行为。 其实自 2 月以来,A 股在减持、分红、回购方面的持续监管已在逐步强化。减持方面,Wind 数据显示,2024 年 2 月以来(截至2024/3/15,以公告日计),A 股大股东减持金额合计约 77 亿元,增持金额合计约 127 亿元,增、减持金额相抵之后,合计净增持约 50 亿元;相比而言,2023 年 1-8 月,A 股月均大股东净减持规模超 300 亿元。分红方面,近年来 A 股上市公司分红规模和积极性持续提高,2023 年的中期分红公布预案较 2022 年同期提高了 64%;截至 2024/3/15,已披露 2023 年业绩预告的公司中,已有 137 家公司披露年报分红预案(含预披露),预案分红规模合计 747.6 亿元;分行业来看,截至 2024/3/15,煤炭、银行、石油石化的股息率居前,在 4%-7.5%之间。回购方面,据 Wind 数据,截至 2024/3/15,2024 年 A 股市场已有 1186 家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合计回购金额达 547.3 亿元,分别较 2023 年同期增长 227%和 279%,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行业实施回购公司数和回购金额居前。 政策方向三: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助力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提升投资者长期回报。《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提出,到 2035 年,形成 2 至 3 家具备国际竞争力与市场引领力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具体提出 7 个方面的政策措施。结合新闻发布会相关回答,市场或关注以下要点:一是引导行业机构聚焦主责主业,落实金融服务实体“五篇大文章”,适度拓宽优质机构资本空间,支持头部机构通过并购重组、组织创新等方式做优做强,鼓励中小机构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二是维护市场稳定健康运行,督促行业机构注重把握长期大势,强化逆周期布局和投资行
[平安证券]:策略点评: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09M,页数5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