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FD季报】健康保险:以结构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2023Q3中国保险业运行

中国宏观金融NIFD季报主编:李扬殷剑峰张旸 王蒋姜2022 年 4 月保险业运行NIFD季报主编:李扬阎建军王明彦2023 年 12 月《 NIFD 季报》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要的集体研究成果之一,旨在定期、系统、全面跟踪全球金融市场、人民币汇率、国内宏观经济、中国宏观金融、国家资产负债表、财政运行、金融监管、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房地产金融、银行业运行、保险业运行、机构投资者的资产管理等领域的动态,并对各领域的金融风险状况进行评估。《 N I F D 季 报 》 由 三 个 季 度 报 告 和 一 个 年 度 报 告 构 成 。NIFD 季度报告于各季度结束后的第二个月发布,并在实验室微信公众号和官方网站同时推出; NIFD 年度报告于下一年度 2 月份发布。I 健康保险:以结构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 摘 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我国健康保险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速放缓带来的转型压力,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健康险传统业务结构以重疾险为主、医疗险等为辅。2023年前 10 个月,健康险供给侧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重疾险的主导地位继续受到削弱,新单保费仍在下降;二是普惠型补充医疗险的主流模式走向制度定型,减缓人民群众“因病致贫返贫”效果显现;三是医疗险市场进一步细分,带病体保险创新值得关注。 重疾险的主导地位呈现不断削弱态势,可以归结为行业发展和客户需求两个方面。行业发展方面,代理人渠道正在进行深刻转型,人海战术逐渐失效,增员驱动模式难以为继。客户需求方面,医疗险的快速发展对重疾险形成了“挤出”效应,重疾险在医药费用补偿方面的功能被取代是趋势性的。 在医疗险的两个新兴领域当中,一是以“惠民保”为代表的普惠型补充医疗险,其主流模式走向制度定型,但是保障程度和覆盖城市的数量仍需提高,业务规模做大尚需时日,亟需上升到国家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层面加以明确定位。二是带病体保险仍然局限于小众市场,业务模式的成熟有待时日。 本报告负责人:阎建军 本报告执笔人: ⚫ 阎建军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保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 王明彦 北美精算师,FSA 【NIFD 季报】 全球金融市场 人民币汇率 国内宏观经济 宏观杠杆率 中国宏观金融 中国金融监管 中国财政运行 地方区域财政 房地产金融 债券市场 股票市场 银行业运行 保险业运行 机构投资者的资产管理 目 录 一、重疾险在健康险业务结构中的主导地位趋势性减弱 ......... 1 二、“惠民保”主流模式走向制度定型 ....................... 3 三、带病体保险创新值得关注 ............................... 5 四、总结 ................................................. 6 1 2020 年以来,健康保险(以下简称“健康险”)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寿险公司高举渠道改革的旗帜,破除沉疴宿疾,个险渠道代理人数量持续下降;我国经济增长呈现放缓趋势,民众收入增速下降,导致购买保险这种非渴求消费品的意愿降低;随着健康险普及程度提高,导致产品推广的边际效率递减……各种因素叠加使得近两年健康险保费收入的增速进一步放缓。2021 年健康险保费收入相比 2020 年增速仅为 3.4%,这也是自 2015 年以来健康险增速首次低于 5%;2022 年全年健康险保费收入为 8653 亿元,增速约 2.4%,比 2021年增速更低。 2023 年前 10 个月,健康险保费收入达 8057.29 亿元,同比增长 4.65%。健康险保费增速比寿险保费增速低了近 10 个百分点。 表 1 2023 年前 10 个月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结构 财产保险 寿险 意外险 健康险 总保费 2023 年前 10 个月 11366.02 24912.74 831.92 8057.29 45167.98 2022 年前 10 个月 10565.19 21806.28 944.30 7699.20 41014.98 同比增长 7.58% 14.25% -11.90% 4.65% 10.13% 数据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从健康险产品结构看,2020~2022 年间,疾病保险、医疗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收入保险的相对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疾病保险保费在健康险总保费中的占比从 71%降到 65%,其中,重疾险保费在健康险总保费中的占比从 64%降到 59%;医疗保险保费在健康险总保费中的占比从 27%提升到 31%;护理保险和失能收入保险相对稳定。 2023 年前 10 个月,健康险供给侧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重疾险在健康险业务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受到削弱,新单销量仍在下降;二是惠民保主流模式走向制度定型,减缓人民群众“因病致贫返贫”效果显现;三是健康险市场进一步细分,带病体保险创新值得关注。 一、重疾险在健康险业务结构中的主导地位趋势性减弱 2023 年,重疾险新单保费较 2022 年进一步下滑,延续了 2019 年以来重疾险新单保费下滑的趋势,且没有逆转的迹象,重疾险新单保费增速在 2019 年、2020 年和 2021 年分别为-5%、-25%和-35%,2022 年重疾险新单保费不到历史高2 点(2018 年)的三分之一。2023 年上半年,大型险企重疾险新单保费总体降幅约 65%。 重疾险新单保费下滑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行业发展和客户需求两个方面。 第一,行业发展方面,人海战术逐渐失效,代理人增员驱动模式难以为继。由于中国市场的健康险主要分销渠道是代理人渠道,因此代理人渠道的现状和需求也应该是健康险业务发展需要重点考量的因素。2020 年之前的重疾险正是满足了增员驱动模式下渠道的需求,为庞大的代理人队伍奠定了稳定的收入基本盘。虽然近两年人身险保费规模大盘较稳定,但产品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以增额终身寿险和中期年金为主的储蓄类产品占比大幅度提升。这意味着对代理人的生存能力提出更大的考验,原因在于储蓄类产品的件均保费水平更高,客户群更窄,所需要的代理人也就更少,同时单一代理人服务的客户数量会上升。在这种渠道状况下,寿险公司健康险业务的定位变为帮助代理人维系客户关系、辅助储蓄类产品销售的工具。 新冠肺炎疫情虽已过去,但“疤痕效应”导致一部分消费者收入和消费水平下降,也导致对储蓄类重疾险的消费下降,保险代理人的销售难度变大,这个职业相比于快递业、物流业等的吸引力显著降低,代理人脱退率高、增员难成为人身险业发展的难题。 第二,客户需求方面,医疗险的快速发展对重疾险形成了“挤出”效应。我们调研了行业内 200 名来自各家主要保险公司和经纪公司的精英代理人,调研问题是近两年在重疾险销售中遇到的最大阻碍是什么,调研结果如下图。 图 1 代理人调研——客户购买重疾险的阻力 3 调研结果反映了两个突出问题:第一,在消费降级大背景下,重疾险尤其是终身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的保障杠杆太低,保费太贵;第二,客户对于重疾险功能不认可。健康险市场的险种结构发

立即下载
金融
2024-01-16
10页
1.34M
收藏
分享

【NIFD季报】健康保险:以结构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2023Q3中国保险业运行,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34M,页数10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10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10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图表 57 重庆区域银行同业存单收益率(单位:%)
金融
2024-01-16
来源:银行地方志(十七):重庆区域性银行全景图
查看原文
图表 56 重庆区域银行债券基本信息(单位:亿元)
金融
2024-01-16
来源:银行地方志(十七):重庆区域性银行全景图
查看原文
图表 44 重庆三峡银行总资产及增速(单位:亿元,%)
金融
2024-01-16
来源:银行地方志(十七):重庆区域性银行全景图
查看原文
%) 图表 37 重庆银行对公贷款结构(单位:%)
金融
2024-01-16
来源:银行地方志(十七):重庆区域性银行全景图
查看原文
%) 图表 35 重庆银行存款占负债比重(单位:%)
金融
2024-01-16
来源:银行地方志(十七):重庆区域性银行全景图
查看原文
图表 33 重庆银行总资产及增速(单位:亿元,%)
金融
2024-01-16
来源:银行地方志(十七):重庆区域性银行全景图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