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2024年度投资策略:把握有斜率的创新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01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电子行业2024年度投资策略把握有斜率的创新电子首席方竞2023年12月21日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核心观点:把握有斜率的创新2一、复盘电子板块:全新主线,接力成长 当下电子产业正处于需求及创新的双重拐点,其中需求方面,华为回归引领产业链复苏,需求开始触底反弹,复苏强度有待观察,建议保持谨慎乐观。而创新方面,从AI PC到AI Pin,近期AI硬件密集落地。展望2024年,MR也将面世,有望成为开启未来的全新终端。我们建议积极关注电子板块最有斜率的硬件创新,AI硬件及MR将引领产业向上。同时,国产替代赛道也将进一步深化,设备材料仍是中军,先进封装或成为下一阶段重点。二、AI硬件:从云到端,浪潮初启 我们中期策略报告中就已提出“算力为供给侧,是AI产业发展的基石;终端为需求侧,为AI应用提供落地场景”。而当下正是AI应用争夺硬件入口的关键时点。我们认为,AI Agent驱动下,大模型有望成为平行于Android、IOS的全新系统,AI应用也将快速增长,终端应用的革新将开启。1)To B:AI应用可有效提升生产力,同时企业的离线办公、机密保护、定制化的需求较为刚性,所以B端应用的商业化逻辑更为清晰。而PC是最重要的生产力工具,巨头纷纷入场,会率先受益。 2)To C:由于用户数据、使用场景均在C端,所以手机、音箱、耳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也将成为各大AI应用厂商的兵家必争之地。此外,AI Pin更是颠覆了传统触控屏的交互方式。我们前期于8月份发布的行业深度报告《边缘域AI的“寒武大爆发”》中提出“未来智能终端的人机交互有望重构”, AI Pin的横空出世,验证了我们的前期预判。三、消费电子:华为王者归来,MR重构未来 前期手机产业链受益于华为、小米新机拉货,补库动能较强,近期新机热销期过后,需求有所放缓。我们对手机总体销量判断相对保守,但积极看多手机产业链细分创新赛道,如卫星通信,折叠屏,光学等。而MR方面,苹果公司Vision Pro是革命性划时代的新品,从传统VR定位于游戏机的“枷锁”中突破,借助苹果自身生态系统的优势,使其与iPhone、pad、Mac等其他设备保持同步,应用场景泛化至社交、办公、生活等领域。Vision Pro发售时间预计在2024年1月份,未来一旦放量,将有效带动产业链公司业绩。四、半导体:景气渐次复苏,把握替代良机 周期方面,半导体景气周期见底,芯片设计细分赛道渐次复苏。国产替代方面,设备材料仍是国产化中军,国内先进产能陆续投建,将有效带动订单回暖。先进封装方面,算力芯片快速发展引领先进封装需求,产业链有望充分受益于需求高增+国产替代的双轮驱动,或成为2024年的重点方向。投资建议:当下电子正处需求及创新的双重拐点,我们积极看多板块后市表现,建议关注AI硬件、MR、国产替代等赛道。1)AI硬件:联想集团、小米集团、科大讯飞、国光电器、漫步者;华勤技术、光大同创、珠海冠宇、澜起科技、炬芯科技、芯海科技等;2)MR:立讯精密、长盈精密、领益智造、杰普特、兆威机电、歌尔股份、高伟电子、智立方、深科达、博硕科技、易天股份、奥比中光等;3)国产替代:中微公司、拓荆科技、通富微电、甬矽电子、长川科技、华特气体,路维光电、安集科技、兴森科技等。风险提示: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汽车、MR等需求不及预期;晶圆厂扩产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目录C O N T E N T SAI硬件:从云到端,浪潮初启02消费电子:华为王者归来,MR重构未来03电子产业复盘及展望:全新主线,接力成长01投资建议:下一阶段该如何布局?053风险提示06半导体:景气渐次复苏,先进封装接力国产替代04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证券研究报告电子产业复盘及展望:全新主线,接力成长01.4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复盘电子板块,关注长期投资机遇01数据来源:Wind,信达证券研发中心整理资料来源:Wind,民生证券研究院;注:本图是以2021年1月4日为基期的各指数涨跌幅2023年下半年以来,华为智能机回归,拉动手机产业链补库存。电子产业需求开始触底反弹,复苏强度有待观察,保持谨慎乐观。面对2024年,我们建议积极关注电子板块最有斜率的硬件创新,AI硬件及MR将引领产业向上,同时,国产替代赛道也将进一步深化,设备材料仍是中军,先进封装或成为下一阶段重点。图:复盘2021-2023电子板块走势5-35%-25%-15%-5%5%15%25%35%45%2021-01-042021-08-032022-03-072022-09-292023-05-052023-11-30沪深300费城半导体指数电子(中信)TWS耳机+手机去库存,部分公司业绩不及预期;中芯国际实体清单,板块深度回调。涨价带动半导体业绩弹性;华为鸿蒙带动IOT芯片大涨;去美线引领设备板块向上 。大基金减持,半导体景气度转弱。汽车电子成为热点,激光雷达,汽车光学,IGBT三大板块携手上行。流动性收紧,加之景气度向下,产业链开启去库存,成长股普遍下跌。产业库存于Q3见顶,库存渐次化去,A股半导体相继反弹。同时,Open AI横空出世,板块迎来投资机遇。年报和一季报陆续披露,行业复苏低于预期,A股普遍调整。华为手机回归,AI PC、MR等硬件创新助力板块向上。21年年报和22年一季报陆续披露,超出市场悲观预期,大盘和行业有所反弹。疫情反复、需求下挫,板块再度下行。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持仓分析:电子板块3Q23持仓位居第三01图:机构电子持仓占比变化 10Q1-23Q365.01%14.41%10.21%0%2%4%6%8%10%12%14%16%1Q102Q103Q104Q101Q112Q113Q114Q111Q122Q123Q124Q121Q132Q133Q134Q131Q142Q143Q144Q141Q152Q153Q154Q151Q162Q163Q164Q161Q172Q173Q174Q171Q182Q183Q184Q181Q192Q193Q194Q191Q202Q203Q204Q201Q212Q213Q214Q211Q222Q223Q224Q221Q232Q233Q23第一批苹果链公司进入视野,10年间莱宝高科异军突起,歌尔股份IPO后成为电子龙一。海康大华等安防龙头同样是市场焦点。汇率因素业绩受损;手机销量见顶后,电子板块减配。iPhone创新加速,消费电子开启品类扩张,向平台型公司转型。这是苹果链的黄金时代,17年Q3,电子持仓前十大公司中,有6家消费电子公司,立讯、歌尔、欧菲、大族、东山、三环(彼时逻辑为陶瓷后盖)。贸易纠纷加之华为事件,严重影响市场信心。19年Q2,电子板块仅有立讯海康机构持仓过百亿。电子板块持仓主力由消费电子向半导体转移。贸易纠纷影响下,国产替代成为电子行业共识。同时叠加19年,21年连续发生的缺货潮。半导体公司加速业绩释放,成为近年来的投资主线。美国加息持续,全球科技板块估值大幅回调,叠加国内疫情反复、等因素,电子
[民生证券]:电子行业2024年度投资策略:把握有斜率的创新,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2.53M,页数90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