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专题研究:深度分析,若消费复苏,哪家银行最受益?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专题研究 2023 年 01 月 06 日 银行 深度分析,若消费复苏,哪家银行最受益? 行业:2023 年消费有望回暖,银行的消费类信贷(含信用卡)有望触底改善。1)我国消费内生增长中枢不低(2019 年以前社消零售增速在 7%以上),随着管控优化+扩大内需加码,未来有回升潜力;2)2022 年居民预防性储蓄需求增强,1-11 月新增居民存款 14.9 万亿(同比多增 6.9万亿)。未来居民消费信心恢复、场景重新打开,这些储蓄存款或逐步转化为消费动力;3)过去几年相关监管框架不断完善,且及时化解了一些潜在风险(如 P2P 风波、平台贷款过快扩张等),近 3 年全行业增速较为稳健(仅 10%,没有野蛮扩张),总体环境较健康,为复苏打好了基础。 简单测算:2019、2021 的两年我国新增消费信贷(含信用卡)分别为 1.8万亿、1.5 万亿,占新投放贷款的 10.6%、7.6%,而 2020 年、2022 年1-9 月新增仅 1.3 万亿、5019 亿,占新投放贷款仅 6.6%、2.8%。假设2023 年全行业消费类信贷投放占比恢复至 2021 年的 7.6%,测算新投放消费信贷达 1.61 万亿,同比多增 1.02 万亿,余额增速有望回升至 14.1%。 若消费复苏,平安银行或弹性最大,招商银行增长最稳健,宁波、南京银行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静态看,2022H1 消费类信贷(含信用卡)占总贷款的比重超过 15%的上市银行一共有 8 家,分别为,平安、宁波、光大、招商、江苏、长沙、中信、南京银行,占比分别为 33.4%、23.6%、18.7%、18.4%、18.0%、17.5%、15.1%、15.1%。此外,常熟、北京银行消费类信贷增长势头也较快(近 3 年平均占新增贷款的 15%以上)。再结合这 10 家代表性银行近 3 年表现来看: 1)招商银行:优质客群粘性好、优势明显,最为稳健,2023 有望继续稳定增长。过去 3 年其消费类信贷年均增速 10%左右,不少银行信用卡交易额近 3 年持续负增长的情况下,招商银行 2021、2022H1 分别达 4.8万亿、2.4 万亿,规模稳定行业最高同时,保持了年均 4.7%的稳定增长,反映其客单价值、粘性均高,也带来了稳定中收(2022H1 其银行卡收入同比增 13%以上,明显高于同业)。2019-2022H1 招商银行新增消费类贷款占全行比重分别为 21.3%、15.2%、22.4%、11.7%,22Q3 其单季度新增近 500 亿,占全行投放的 78%,直接扭转了上半年趋势,22Q1-Q3累计新增消费类信贷 920 亿,占全行投放的 22%。中性情况下,测算 2023其消费类信贷或新增 1471 亿,同比多增 356 亿,多增部分占贷款总额的0.6%,测算结构优化可提升息差 2bps,提升营收 0.6pc 左右。(详细测算假设、过程见正文,后同) 2)平安银行:近 3 年波动较大,2023 年测算潜力、弹性或最大。其信用卡业务走势与疫情节奏较为吻合,2019-2022 前三季度分别新增 671亿、-112 亿、992 亿、-265 亿,在 2021 年信用卡贷款增速明显回升至17.4%。2022H1 虽然规模净减少,但其客群优化+存量挖掘下,分期比例得到提升,分期平均余额实现同比 20%以上的高增长,若 2023 年消费复苏,其信用卡贷款恢复的潜力或也较大。消费贷方面,平安银行在汽车金融业务方面优势突出,带动其消费贷(不含信用卡)年均增速、占新增贷款的比重都基本在 10%以上,增长稳定。中性假设下测算其 2023 年消费类或新增 1195 亿,同比多增 1064 亿,多增部分占贷款总额的 3.1%,弹性最高。且平安银行汽车金融、新一贷产品收益率高(汽车金融 ABS 产品显示利率在 15%左右,新一贷最低利率在 8%以上),因此收入弹性也较大。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测算可提升息差 8bps 左右,提升营收约2.3pc。(注:平安银行的信贷投放波动影响因素较多,除了疫情节奏之外,还有其自身优化客户结构、调整风控、提升分期比例等多因素相关。) 增持(维持) 行业走势 作者 分析师 马婷婷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19040001 邮箱:matingting@gszq.com 分析师 陈功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20080001 邮箱:chenggong2@gszq.com 相关研究 1、《银行:近期跟踪:Q1 开门红储备、基本面情况如何?—本周聚焦》2023-01-02 2、《银行:本周聚焦—11 月零售 ABS 跟踪:资产质量边际好转,拐点确认仍需等待》2022-12-25 3、《银行:稳增长基调不变,继续看好板块修复行情》2022-12-18 -32%-16%0%16%2022-012022-052022-092022-12银行沪深300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 2023 年 01 月 06 日 P.2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3)宁波银行、南京银行:产品体系丰富,战略上正加大零售投放力度,2023 有望保持近几年快速增长的态势。宁波、南京银行 2021 年消费类信贷增速均在 20%以上,2022H1 依旧保持较年初高增 6.3%、8.8%。两家银行消费信贷以自营为主,且均在 2022 年获得了消金子公司的牌照,2023 年将打开全国性扩张的空间。边际看,两家银行整体个人贷款 Q3 增长 181 亿、154 亿,同比多增 29 亿、102 亿,占新增贷款比重大幅提升至 53.7%、65.2%,反弹也非常明显。中性情况下测算,宁波银行 2023年测算可新增 472 亿,同比多增 210 亿,多增部分占贷款总额的 2.0%,可提升息差 4bps,营收 1.4pc 左右;南京银行测算新增 429 亿,同比多增 178 亿,多增部分占贷款总额 1.9%,可提升息差 3bps,营收 1pc。 4)其他银行:不少中小行前几年加大了互联网贷款的投放力度,消费类信贷增长很快,但 2022H1 在消费较弱+监管政策加速完善的环境下,增长有一定放缓,2023 年的改善弹性需关注其业务优化是否完成,以及其客户需求恢复情况;其他股份行大多以信用卡为主,规模增长弹性主要与居民消费走势、自身客户优化的进度有关。 资产质量:Q3 以来大多银行正企稳改善,招商银行表现更优。大多银行2022 年以来消费类贷款不良率虽有上升,但没有超过 2020H1 时的不良峰值。高频跟踪消费贷 ABS 产品来看,不良生成压力或在缓解,如当期违约率 2022 年 7 月见顶后,11 月末降至 0.15%,较今年峰值下降接近一半,且 11 月逾期率升幅、逾期 90 天以内贷款占比均创全年新低。上市银行中招商银行表现情况明显优于同业,自 2020H1 高点以后,其信用卡不良率基本保持稳定,2022 年 9 月末不良率 1.67%,较年初仅上升 2bps;消费贷不良率到下降至 0.95%,已低于 2019 年的水平。 投资建议:若消费及消费
[国盛证券]:银行业专题研究:深度分析,若消费复苏,哪家银行最受益?,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72M,页数18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