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繁荣活力评估报告2022
CONTENTS目录工作背景01-04年度主题04-05研究方法05-09评估对象10城市活力评估11-18城市活力基因19-42城市活力观察43-56PREFACE前言简·雅各布斯认为“一个城市有了活力,也就有了战胜困难的武器,而一个拥有活力的城市则本身就会拥有理解、交流、发现和创造这种武器的能力。也许,这种能力的一个最有力的例证便是大城市在与疾病作斗争方面发挥的作用。”后疫情时代,如何恢复城市活力是每个城市必须面对的问题。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自 2019 年以来持续对我国重点城市展开“城市繁荣活力”追踪观察并发布了系列年度报告,力求探究“城市活力如何表征?”、“城市活力如何提升?”两个问题。2022 年的城市繁荣活力报告继续围绕这两个主要问题展开,整个报告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城市活力评估”,聚焦“城市对人的吸引力”来构建城市活力评估的指标体系,回应城市活力如何表征的问题;第二部分是“城市活力基因图谱”,通过采用相关分析方法识别和城市人口活力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的城市因子,并以城市功能为脉络梳理形成城市活力的基因图谱;第三部分为“城市活力观察”,重点构建城市活力观察矩阵,以空间为线索寻找提升城市活力的基因密码。 城市的繁荣活力终究是靠人,通过善待人、吸引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带动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才能使城市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长久的活力。当前我国城市已经入到存量更新时代,如何盘活既有空间资源服务好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提升城市活力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城镇化的重要议题;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思想,秉持对人的精细化态度、精细化服务,谨慎而精心地、非粗鲁而简单地进行城市空间更新建设,城市才有长久的活力,城市生活才会更加美好!1图 1 2010-2020 年我国不同规模城市数量变化(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21》)关注大城市活力——人口向超特大城市集聚趋势明显01小城市中等城市II 型大城市I 型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202020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数量由 230 座增长至 687 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 1000 万以上人口规模的超大城市达 7 座,500-1000 万人口规模的特大城市 14 座,300-500 万人口规模的 I 型大城市 14 座,100-300 万人口规模的 II 型大城市 70 座。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口比重明显增加。与 2010 年相比,超大城市的人口比重增长了 4.5 个百分点,达 7.8%;特大城市的人口比重增长了 2.2个百分点,达 7.1%;I 型大城市和 II 型大城市人口比重分别增长了 0.1和 1.7 个百分点,达 3.8% 和 7.6%。城市活力是一座城市能够永续生存的能力。新冠疫情以来,发达国家均加强了对城市活力的监测,帮助提升政策制定的针对性,带领城市在后疫情时代走向复兴。从我国国情出发,城市活力的研究应当对“大城市活力”、“人的活力”、“活力与空间的关系”予以充分的关注。如何实现不同类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超大、特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城市数量人口比重工作背景 2中国城市繁荣活力评估报告EVALUATION REPORT ON THE PROSPERITY AND VITALITY OF CHINESE CITIES2022在全国人口负增长即将到来、老龄化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城市如何继续保持发展活力?图 2 2010-2020 年我国不同规模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数据来源:全国第六次、第七次人口普查)表 1 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变化(数据来源:全国第六次、第七次人口普查)关注人的活力——当前人口红利减少,人才红利受城市关注02超大城市特大城市I 型大城市II 型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2010 年人口比重2020 年人口比重0.00%2.00%4.00%6.00%8.00%10.00%人口年龄段桑德巴人口再生产类型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减少型201020200-1440%26.5%20%16.6%18.0%15-4950%50%50%58.1%47.5%>5010%23.5%30%25.3%34.5%2017 年以来,武汉、西安、长沙、成都、郑州、济南等城市先后掀起“抢人”大战,通过出台各类人才户籍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的老龄人口比重达 13.5%,人口再生产结构由稳定型转向为减少型。老龄少子化问题凸显,年轻人口断崖式下跌,00 后比 80 后少约 7200 万人。从 2020 年到 2021 年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湖北、湖南、重庆、四川等13 个省级行政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数,人口红利的减少成为趋势。人才红利人口红利3图 3 2011-2020 我国人口金字塔变化(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21》)关注活力和空间的关系 ——发展逻辑由“产 - 城 - 人”到“人 - 城 - 产”03当前我国城市已经进入到存量更新时代,如何盘活既有空间资源,服务好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提升城市的活力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城镇化的重要议题。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二十大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人的需求成为城市发展核心关注的对象。发展逻辑2021 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 64.72%,人均 GDP 达到 1.25 万美元。我国的城镇发展动力相比十年前发生了重大转变。一方面,居民消费服务的增速超过固定资产投资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2021 年底,我国第三产业比重达到 53.3%。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不足5%,投资重点也从过去的工业、房地产和基础设施逐步转向租赁金融服务、科技、教育、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等领域。发展阶段4中国城市繁荣活力评估报告EVALUATION REPORT ON THE PROSPERITY AND VITALITY OF CHINESE CITIES2022图 4 1979-2021 年全国城镇化率增长示意图(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22》)2020 年度活力评估2019 年度活力评估2019 年,中规院联合相关科研机构、大数据公司发布了《城市繁荣活力评估报告 2019》,从空间生产能力、空间供给条件、城市基本活力、城市颜值、城市功能混合、政府现代化治理六大维度提出了评价城市繁荣活力的“繁荣金字塔”。《城市繁荣活力报告 2020》聚焦人的活力,围绕交通设施与空间的连接性、城市产业与创新的多样性、创意与社交的多元化三个方面对吸引人口的城市内生活力展开观察与剖析。不论是 2019 年还是 2020 年,中规院的繁荣活力报告都是在尝试回应两个问题,① 城市活力如何表征?② 城市活力如何提升? 回答两个问题:(1)城市活力如何表征?(2)城市活力如何提升?· 新 增 第 三 空 间 密 度,TOD 综合指数活力指标·删减年度不敏感指标年度主题创意与
[中规院]:中国城市繁荣活力评估报告2022,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5.31M,页数59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