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FD季报】财政大扩张,地方紧平衡——2022Q2地方区域财政
地方区域财政NIFD季报主编:李扬殷剑峰王蒋姜2022 年 8 月《NIFD季报》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要的集体研究成果之一,旨在定期、系统、全面跟踪全球金融市场、人民币汇率、国内宏观经济、中国宏观金融、国家资产负债表、财政运行、金融监管、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房地产金融、银行业运行、保险业运行、特殊资产行业运行等领域的动态,并对各领域的金融风险状况进行评估。《NIFD季报》由三个季度报告和一个年度报告构成。NIFD季度报告于各季度结束后的第二个月发布,并在实验室微信公众号和官方网站同时推出;NIFD年度报告于下一年度 2 月份发布。I 财政大扩张,地方紧平衡 摘 要 受疫情冲击,二季度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助力经济的稳定发展。一方面积极推进财政增量工具落地,2022 年积极财政主要表现为减税、增支、增债,即组合式减税降费增强市场活力、转移支付和财政资金直达保障财政“三保”支出、专项债发行加速助力基建投资稳增长。另一方面,挖掘财政存量空间,通过财政结余和调入资金以及积极盘活存量资产来增加财政可用发力空间,同时有效使用财政存款推动财政支出进度。上半年财政组合运用存量和增量财政政策工具来弥补社会需求不足,财政政策刺激力度空前,赤字规模达到历史最高峰。 财政在大规模扩张的同时,也面临着结构性风险。一是中央和地方的财政不平衡加剧,中央财政收支顺差规模在不断扩大,而地方财政一般公共财政和政府性基金收支赤字同时达到同期最高水平,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大。二是房地产市场低迷,土地市场遇冷,土地出让收入持续下滑,政府性基金收支增速背离,在收入持续负增长的同时支出增速持续为正且不断上涨,收入端减税降费和土地出让收入持续下滑,支出端民生支出刚性和专项债带动的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不断增长,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三是地区 本报告负责人:殷剑峰 本报告执笔人: 殷剑峰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王蒋姜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宏观金融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NIFD 季报】 全球金融市场 人民币汇率 国内宏观经济 宏观杠杆率 中国宏观金融 中国金融监管 中国财政运行 地方区域财政 房地产金融 债券市场 股票市场 银行业运行 保险业运行 特殊资产行业运行 II 结构方面,地方财政进一步分化,资源价格因素带动资源型地区的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上海、江苏等华东华南地区受疫情因素影响较大,其余多地财政收入下滑主要受留抵退税政策的影响。二季度财政支出的地区特征表现为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收入的分化形成财政赤字分化和债务分化。 上半年财政积极发挥稳定经济的作用,财政积极利用各种财政工具,不断拓展财政可用空间,在保障财政政策资金需求的同时支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预计下半年财政会延续上半年的积极政策,推动财政政策的落地执行。从财政空间方面有效调用多渠道财政收入支撑财政政策的落地,从财政结构方面,推动财政体制改革协调财政的不平衡,同时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推动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发展。 目 录 一、空间:上半年公共财政大规模扩张 ....................... 1 (一)利用财政增量工具 ................................ 1 (二)挖掘财政存量空间 ................................ 4 二、结构:规模扩张下结构性风险加大 ....................... 6 (一)央地财政不平衡 .................................. 6 (二)土地财政收缩 .................................... 8 (三)地方财政分化 ................................... 10 三、展望:下半年积极财政政策持续 ........................ 13 1 一、空间:上半年公共财政大规模扩张 受疫情冲击,二季度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组合运用存量和增量财政政策工具以弥补社会需求不足。一方面积极调用盘活存量财政资金,另一方面积极推进财政增量工具落地,2022 年积极财政主要表现为减税、增支、增债,双管齐下扩大财政可用空间,积极助力经济的稳定发展。2022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同比增速累计下滑 10.2%,主因在于留抵退税实施以来的税收收入下滑,若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增长 3.3%,主要表现为非税收入增速增长较快,累计同比增长 18%,一般公共财政支出增长 5.9%,专项债发行增长 126%,同时赤字规模达到历年同期最高峰。上半年财政政策刺激力度已经超过 2020 年疫情初爆发时期,为历年财政刺激最大规模。 (一)利用财政增量工具 第一,组合式减税降费大力支持宏观经济稳定。2022 年减税降费政策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规模大、速度快、效果强。截至 7 月 20 日,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 3 万亿元。一是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助力企业脱困,主要对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 6 个行业企业实施全额退还存量和增量留抵税额政策。自4 月 1 日留抵退税开始至 7 月 20 日,受益较多的为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共退税0.8 万亿元,占比 42%。在退税的纳税人中,小微企业户数占比达 93.7%,金额占比 42.4%。同时,在留抵退税政策的基础上继续对中小微企业进行减税降费。全国新增减税降费 0.5 万亿元,小规模纳税人“六税两费”减征政策进一步扩展至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征收率下调的同时给予增值税减免和应纳税所得额减半政策,并继续推迟小微企业税费缴纳时间,上半年累计办理缓税缓费 0.6万亿元。二是大幅提前留抵退税时间。制造业等行业中、大型企业退税申请时间大幅提前,分别从 7 月提前至 5 月、从 10 月提前至 6 月,并在纳税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在 6 月 30 日前集中退还,加速释放税收政策红利。截至 7 月 20 日,已有超 2 万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户,超过去年全年退税规模的 3倍,其中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退税金额分别占比 22.2%、35.4%。三是政策纾困效果明显。留抵退税政策明显改善了各个行业尤其中小微企业的营业环境,增加了市场主体的信心和活力,二季度留抵退税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6.1%,比无退税企业高 1.8 个百分点,其中办理留抵退税的制造业企业设备投资同比增长2 11.9%,增幅比无退税企业高 9.5 个百分点。同时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也推动了经济新动能的快速发展,2022 年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 75%提高到 100%,办理留抵退税的高技术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10.4%,增幅比无退税企业高 1.8 个百分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5%,增幅比无退税企业高 10.5 个百分点。 图 1 2022 年 4 月 1 日-7 月 20 日各行业留抵退税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财政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第二,中央转移支付和财政资金直达保障财政“三保”支
【NIFD季报】财政大扩张,地方紧平衡——2022Q2地方区域财政 ,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01M,页数19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