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启明系列:【FICC碳中和系列】低碳转型的全球博弈
证券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 。 【FICC 碳中和系列】低碳转型的全球博弈 债市启明系列|2021.4.6 ▍ 中信证券研究部 ▍ 核心观点 明明 首席 FICC 分析师 S1010517100001 章立聪 固定收益分析师 S1010514110002 余经纬 首席大类资产 分析师 S1010517070005 气候变化作为全球公共议题,近年来得到了各大经济体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历史上看,全球气候谈判的脉络沿着《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展开。由于气候协定的约束偏软,且各经济体对此态度不一,全球的低碳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各经济体之间既存在共同利益,也面临不少矛盾。 ▍气候变化作为全球性的公共问题,国际社会从 20 世纪就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并试图解决。上世纪以来,环境保护人士和气候领域的科学家就曾广泛警告过国际社会,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将使得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日益激增,最终致使大气气温不可逆转的上升,从而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灾害频发、地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等一系列气候变化问题。此后,携手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议题,控制各国碳排放也在国际会议上屡屡被提上议程。 ▍《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是两个里程碑式的气候合作协议。《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议定书,即公约的补充条款,是国际社会达成的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国际协定,具有重要历史进步意义。议定书第一阶段目标是要求缔约国在 2008 年到 2012 年实现其承诺的减排目标,参照 1990 年的基准平均降低 5%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第二个承诺期的目标是缔约国参照 1990 年的基准自 2013 年至 2020 年至少降低 18%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巴黎协定》于 2015 年 12 月的巴黎气候大会上通过,并于 2016 年 11月 4 日正式生效。协定明确了 2020 年到 2030 年全球治理机制,推动全球向清洁能源转型进行。《京都议定书》在 2020 年被《巴黎协定》正式取代。 ▍到目前为止,各国领导人对于气候问题的态度存在一定的分歧。尽管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于低碳转型毫不含糊。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被写入正在编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和 2035 远景规划中,明确成为我国“十四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攻目标。从其他诸国领导人的表态来看,绝大多数的领导人对于气候问题的表态也都非常积极,但对气候问题不热衷甚至是排斥的也大有人在。比较典型的就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和巴西总统博尔索纳罗。 ▍对于低碳转型 ,各经济体之间既存在共同利益,也面临不少矛盾。以欧盟为代表的多数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在减排、环保和可再生能源上的优势,在减排指标上表现非常积极。但在针对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减排上的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问题上,表现消极或极力回避,实质上隐含着通过有偿技术转让从中谋利的想法。发展中国家则认为大量的温室气体应当归咎于发达国家在历史上的大量累积排放,且发达国家人均排放量远超发展中国家,理应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除此之外,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动机也表示怀疑,认为气候问题或是发达国家遏制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理想借口。不仅是发展中经济体,即便像美国这样的发达经济体,出于经济增长的考虑也并不希望承担太多的减排责任。 ▍面对全球气候博弈现状,中国应采取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维护国际公平。明确中国引领者的地位,积极参与气候变化相关规定准则的制定,有利于保障我国的核心利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阶段不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促进各国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基本原则,参与制定符合当前全球发展现状的碳减排计划,并以实际行动做出表率。 债市启明系列|2021.4.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1 气候变化作为全球公共议题,近年来得到了各大经济体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历史上看,全球气候谈判的脉络沿着《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展开。由于气候协定的约束偏软,且各经济体对此态度不一,全球的低碳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各经济体之间既存在共同利益,也面临不少矛盾。 ▍ 过往国际气候谈判历程及现状 气候变化危机,全球性公共议题 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在全球碳循环中变得愈发不可忽视。在过去的 100 多年中,全球地面空气温度平均上升了 0.4℃~0.8℃,根据不同的气候情景模拟估计未来 100 年中,全球平均温度将上升 1.4℃~5.8℃。要逆转气温上升趋势无疑需从根本出发,控制并逐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碳减排也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底层逻辑和国际气候谈判中的核心议题。 气候变化作为全球性的公共问题,国际社会从 20 世纪就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并试图解决。上世纪以来,环境保护人士和气候领域的科学家就曾广泛警告过国际社会,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将使得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日益激增,最终致使大气气温不可逆转的上升,从而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灾害频发、地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等一系列气候变化问题。此后,携手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议题,控制各国碳排放也在国际会议上屡屡被提上议程。 图 1:气候谈判历程(详细梳理请参见附录表格) 资料来源:UNFCCC,Wikipedia,中信证券研究部 京都议定书 1997 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并于 2005 年 2 月 16 年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议定书,即公约的补充条款,是国际社会达成的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国际协定,具有重要历史进步意义。议定书第一阶段目标是要求缔约国在 2008 年到 2012年实现其承诺的减排目标,参照 1990 年的基准平均降低 5%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第二个承诺期的目标是缔约国参照 1990 年的基准自 2013 年至 2020 年至少降低 18%的温室气体排sPmQpNuMwO9PbP7NoMqQsQoPfQpPrNfQoOoQ9PoPrPMYoMrNvPnMrN 债市启明系列|2021.4.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2 放量。《京都议定书》在 2020 年被《巴黎协定》正式取代。 在减排温室气体方面,《京都议定书》建立了三种以市场为基础的灵活合作机制——国际排放权贸易机制、共同执行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以此帮助缔约国低成本的实现规定的减排目标,促使发展中国家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协定还提出了四种减排方式:(1)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2)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3)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4)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 巴黎协定 发达国家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
[中信证券]:债市启明系列:【FICC碳中和系列】低碳转型的全球博弈,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08M,页数31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