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消费重启,数字消费券堪当重任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研究团队 :刘俏 金融学系教授、院长 ; 沈俏蔚 市场营销学系教授 ; 王腾慧 金融学系博士研究生 ; 张琳 院长办公室主任;高茜芸 光华思想力助理研究员 ; 张佳慧 光华思想力助理研究员 ;蚂蚁金服研究院研究团队:李振华 蚂蚁金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芳 蚂蚁金服研究院高级专家;陈舒 蚂蚁金服研究院数据工程师;冯佳琦 蚂蚁金服研究院高级专家;刘博 蚂蚁金服研究院专家。2020年4月27日 01 | 2020.04 疫情下的消费重启:基于中国城市消费券发放的大数据分析及政策建议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影响的本质是自然灾难,直接导致以社交接触为基础的经济社会活动进入休克状态。疫情直接冲击实体经济,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损失。4 月 17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第一季度 GDP 同比下降了 6.8%,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 19%。消费、就业和中小微企业是疫情影响最为集中的领域。中国经济的核心逻辑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消费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增长动能,2019 年拉动了 57.8% 的GDP 增长。如果消费能迅速复苏,内需的增加能够推动复工复产和正常的市场活动运转起来,有助于尽快恢复经济和社会秩序。第一季度消费下滑与疫情期间各地实施严格的社交隔离密切相关。进入三月之后,随着各地复工复产的大力推进、全国大部分地区经济社会活动逐渐回归正常。然而,消费仍然呈现疲弱状态,主要是因为疫情对民众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形成了巨大的负面冲击。根据央行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住户储蓄存款比去年同期增加 6.4 万亿,达到 87.8 万亿。疫情冲击下居民储蓄持续增加,这一方面表明疫情对居民收入的负面影响尚未释放,另一方面表明目前的消费下滑更多与消费信心不振有关——这也是市场和众多政策分析师们呼吁尽早启动大规模消费刺激计划的重要原因。一、消费刺激政策的提出背景(一)疫情影响的本质认定——自然灾难带来实体经济巨大损失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自 2 月下旬起,新02 | 2020.04 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在一个全球高度互通互联的大背景下,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社会活动暂时停顿,直接导致以社交接触为基础的经济社会活动进入休克状态,给实体经济带来巨大损失。新冠疫情与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1929 年大衰退在性质上是不一样的。它不是经济或是金融体系因为林林总总结构性问题内生出来的危机,而是一个公共卫生事件直接冲击实体经济的黑天鹅,造成全球性经济社会层面上的灾难。虽然我国在防控疫情和重启经济方面领先世界一个半月到两个月,但第一季度 GDP 仍同比下降 6.8%,为改革开放 40余年来增速最低的一个季度;疫情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可能在 GDP 的 10 个百分点甚至更高的水平,而且已经反映在最近几周的失业数字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 4 月 14 日的报告中更是将全球 2020 年的经济增速从 3.3% 下调到 -3%。我们认同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的判断,新冠疫情是一个短期直接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的自然灾难。必须指出,虽是自然灾难,但如果宏观政策应对不当,疫情可能演变成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甚至导致长期的经济衰退。(二)“ 大封锁” 直接冲击中小微企业、消费和就业具 体 体 现 为 社 交 隔 离(social distancing) 的“ 大 封 锁 ”(The Great Lockdown)冲击实体经济,直接带来企业现金流的大幅下滑,导致企业、家庭和政府资产负债表大幅恶化。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我国一季度 GDP 为206504 亿元,同比下降 6.8%。第一季度经济紧缩程度虽然远超 2003 年非典时期和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经济下行的程度,但符合甚至超过人们对可能出现的经济紧缩程度的预期,表明我国率先进入复工复产以及一系列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出台对缓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起到积极作用。但是,我国经济社会秩序疫后恢复仍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恢复生产过程所需的要素供给受到疫情冲击,人流、物流、资金流堵点没有完全打通,产业链、供应链不能顺畅运转;同时,我国疫后经济复苏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外需情况和全球供应链的整体运营情况。目前欧美疫情仍然十分严峻,印度、巴西等主要03 | 2020.04 经济体以及非洲各国仍处在爆发早期,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一季度出口同比下降 11.4%,表明外需已经呈现恶化的趋势。目前的科学研究尚无法确定疫情何时能被彻底控制住,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不得不在控制疫情和复苏经济之间艰难地拿捏平衡。与过往不同,此次疫情影响主要集中在中小微企业、消费和就业。第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 8.4%;规模以上企业中,国有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 6.0%,但私营企业下降幅度为 11.3%。规模以上企业受创尚且如此之重,中小微企业受冲击程度可想而知。消费方面,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8580 亿元,同比下降 19.0%。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 6026 亿元,下降 44.3%;商品零售 72553 亿元,下降15.8%。普遍预期的消费反弹没有出现。第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61 元,同比名义增长 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 3.9%。截至第一季度末,我国居民储蓄达 87.8 万亿,且第一季度居民新增储蓄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显然,疫情造成的居民收入下降对消费的影响尚未显现,第一季度消费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社交隔离的影响和不确定性带来的消费信心不足,但是这也表明未来消费保持平稳还将面临居民收入下降所带来的压力。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局和消费不振,外需大幅下滑以及国际供应链中断风险的出现,直接导致失业问题的凸显。3 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 5.9%,虽然环比下降了 0.3 个百分点,但这个数字没有考虑大量尚未返工的农民工和复工之后因各种原因无法复产的隐性失业,再加上今年暑期 870 万大学毕业生涌现就业市场,就业压力前所未有。(三)疫情期间各国或地区出台的经济复苏政策为应对疫情对经济社会带来的外生冲击,多个国家和地区采取以财政政策为主导的宏观政策支持企业、刺激消费。3 月 26 日,二十国集团(G20)发布声明启动总价值 5 万亿美元的经济计划,以应对疫情对全球社会、经济和金融04 | 2020.04 1 光华 - 蚂蚁金服《消费劵研究》课题组根据文献收集并整理。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支持各国中央银行采取措施促进金融稳定和增强全球市场的流动性。美国政府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出台了 2.2 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接近美国 GDP 的 10%;德国政府的经济刺激方案规模达到 7500 亿欧元,甚至占 GDP 的 20%。各国或地区出台的复苏政策大多是以财政政策直接支持受疫情影响的企业以及个人与家庭,振兴消费。附录 1 整理了各国或地区陆续出台的财政、货币政策 1,我们标明了其中直接与消费相关的政策。(四)我国需要出台力度更大的直接刺激消费的政策疫情爆发后,我国已经出台一系列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控制疫情在更大范围扩散,稳住经济和社会在非正常时期的正常运转。但这些政策相较
[北大光华]: 疫情下消费重启,数字消费券堪当重任 ,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M,页数35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