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策略报告:一个基于机构与产品的联合评价体系,如何评价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
请务必参阅尾页免责声明 1 如何评价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 ——一个基于机构与产品的联合评价体系 资产配置策略报告 专题报告 孔祥 博士 分析师 电话:021-22852689 邮箱:880333@cib.com 乔永远 博士 兴业银行首席策略师 电话:021-22852777 邮箱:yqiao@cib.com.cn 摘要 向净值型产品转型是理财子公司迈向“真资管”转型的起点,2020 年将成为我国理财子公司产品正式运作的起始年。资管新规要求下,理财子公司净值型产品的广度和深度将持续拓展,这又促进资产配置边界的拓展和新渠道的挖掘。目前市场已有数百款净值型理财产品。相关产品的结构既迥异于目前公募基金,又与传统预定收益型的产品差距较大。如何评估相关净值型产品成为机构自身要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先细分品类,再联合评价”的两步走评价体系。 细分品类:(1)当前理财子公司的净值型产品可分为七类,即类货币基金产品、指数类纯债产品、指数类股债混合类、债券+非标、债券+权益、纯非标债权、纯权益/股权七类产品。该分类可基本包含市场主流的理财净值型产品。(2)基于国内规模最大的理财子公司产品线统计分析,发现:1、净值型产品线已逐步完善;2、除类货币基金外,封闭式/定期开放式产品是当前产品主流品种;3、主流产品以纯债或“固收+”策略为主,收益基准已有所提高,但离客户财富增值保值要求仍有差距;4、非标、权益是目前增厚收益的主力,但机构配置相关资产仍有较多困难;5、权益类产品是各家机构重点研发的对象,但客户接受度还较低。这与客户理财习惯体验有关,后续需通过赚钱效应加上投资者教育扭转这一局面。 联合评价:(1)当前阶段的净值型产品评价应该是联合评价的过程,这要求既要评估机构的资质、实力,也要评价产品的流动性管理、风险控制、收益获取等能力。(2)机构和产品权重的设置应结合理财子公司的转型所处的位置:当净值型产品转型处于起步阶段时,对机构实力的评价权重应该提升(如设置50%以上的评价权重),尤其要重视评价机构的母行背景、资本实力、管理能力、垫资能力等;反之,随着净值型产品转型力度加强,对单一产品的流动性、风险规避能力、收益获取水平应该成为评估的重点。本文据此展示了该评价体系和具体细分指标。 推陈出新:(1)相对于非银金融资管机构,预计银行理财子公司对于自身声誉的关注程度要更高,故即使产品净值型产品转型到位,理财子公司的口碑效应仍较关注,机构的评价指标仍不可缺失,建议机构公共指标维度仍设置到 20%以上。(2)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创设仍在持续推进当中,对具体产品的量化评价方法和产品评价实践,兴业研究公司相关团队会在后续报告中持续推出。 关键词: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 产品评价 大类资产配置 请务必参阅尾页免责声明 2 2019 是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设立元年,2020 年又将成为我国理财子公司运作起始年。目前国有五大行理财子公司已全部设立,城商行、农商行也开始逐步推进,如 2020 年 2 月 19 日,重庆农商行获准筹建渝农商理财有限责任公司。 图表 1:代表性银行理财子公司设立情况 银行名称 理财子公司名称 注册资本 (亿元) 拟注册地点 董事长 总裁 净值型产品余额 (亿元) 表外理财规模 (亿元) 净值型产品占比 工商银行 工银理财 160 北京 顾建纲 唐凌云 3964 23318 17% 建设银行 建信理财 150 深圳 刘兴华 谢国旺 3430 18061 16% 中国银行 中银理财 100 北京 刘东海 王卫东 1820 10851 17% 交通银行 交银理财 80 上海 涂宏 金旗 1967 8184 23% 农业银行 农银理财 120 北京 马曙光 段兵 4782 13078 38% 招商银行 招银理财 50 深圳 刘辉 汪涛 4006 19458 21% 光大银行 光大理财 50 青岛 张旭阳 潘东 2903* 7045 41%* 邮储银行 中邮理财 80 北京 吴姚东 步艳红 2651 8840 30% 兴业银行 兴银理财 50 福州 孙雄鹏 顾卫平 6062 11948 51% 宁波银行 宁银理财 10 宁波 杨丽 周轶群 536 2498 23% 杭州银行 杭银理财 10 杭州 毛夏红 王晓莉 1197 2144 56% 徽商银行 徽银理财 20 128 1142 11% 中信银行 信银理财 50 4736 10363 45% 南京银行 南银理财 20 1164 2753 45% 江苏银行 苏银理财 20 - 3187 - 平安银行 平安理财 50 1798* 5926* 30%* 青岛银行 青银理财 10 469 822 56% 重庆农商行 渝农商理财 20 - 1269 - 注:2019 三季度披露的数据用*表示,2019 中报未披露的数据用-表示,数据统计截止 2019 年 12 月。 资料来源:银行财报,兴业研究整理 产品连接了银行理财的配置资产和客户渠道,向净值型产品转型是理财部门迈向“真资管”转型的起点。理财子公司设立后,银行理财可以借助产品创设和银行渠道优势,持续拉长负债久期,拓展长期资管场景。结合大行年报和协会披露,我们估计目前约 50%的理财产品已转型为净值型产品。 在资管新规要求下,银行理财尤其是公募理财产品与公募基金监管标准有相似性,净值型产品的广度和深度将会拓展。这又促进资产配置边界的拓展和新渠道的挖掘:资产配置上,预计权益等风险资产配置需求增加,后续机构将探索指数与 FOF/MOM 并行,挖掘另类资产机会;渠道创新上,后续动力来自于监管要求、自销渠道和线上、同业等新增渠道需求三方面。以此为基础, 这又进一步影响理财子公司的产品创新。 根据中国理财网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已有数百款净值型理财产品。相关产品的结构既迥异于目前公募基金,又与传统预定收益型的产品差距较大,如何评估相关产品成为现实问题。本文提出一个基于机构(即银行理财子公司层面资质)和产品类型(基于产品的细分类别、细分nMtQoQyRqRoOsNoNoRmQnM6M9RbRmOpPpNpPkPpPsRlOoPmN7NnPoNwMtQtOMYtOpQ 专题报告/大类资产配置 请务必参阅尾页免责声明 3 评价指标)的联合评价体系,
[兴业研究]:资产配置策略报告:一个基于机构与产品的联合评价体系,如何评价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83M,页数16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