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专题研究:年内资金面总体无大碍
行业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1 银行 证券研究报告 2025 年 11 月 13 日 投资评级 行业评级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上次评级 强于大市 作者 刘杰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3110002 liujiea@tfzq.com 曹旭冉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5090005 caoxuran@tfzq.com 资料来源:聚源数据 相关报告 1 《银行-行业专题研究:今年农业银行金市的“取胜之匙”》 2025-11-09 2 《银行-行业深度研究:零售银行如何突出重围?》 2025-11-08 3 《银行-行业专题研究:从 Q3 银行财 报看兑现浮盈压力》 2025-11-05 行业走势图 年内资金面总体无大碍 11 月份以来,OMO 一度持续净回笼,3MMDS 等量续作,资金面也有所收紧。但我们认为,年内资金总体无大碍,阶段性小幅收敛可能会有,持续紧张则无。 第一,11 月份资金利率走势,总体符合季节性规律,主要与双十一备付金阶段性冻结有关。根据监管要求,自 2019 年 1 月 14 日起,支付机构备付金实行 100%缴存至人行备付金集中存管账户,缴存基数为上一个月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因此,大型促销活动,如 618、双十一等,在次月的第二个星期一是上交备付金的大月,会导致居民存款出现集中迁徙,并以支付机构备付金形式暂存于央行,进而造成资金面边际收敛。网购货款在客户确认收款之后,会划转到卖家银行账户,使资金回流至银行体系。而今年 11 月份中上旬,资金利率相较于月初,最高抬升幅度为 19bp,与历史同期水平相比基本吻合,并未脱离季节性规律。 第二,货币政策呵护态度并未改变,但需关注“跨周期”重提。 2025Q3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于未来货币政策的表述为“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这是自 2024Q2 之后再度提及“跨周期”。我们认为: 1、逆周期的宽松意味更强,或者说属于非常宽松的状态。 2、2020Q2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首提完善跨周期设计,之后启动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 3、2024Q2 只提逆周期之后,随即开启了降准、降息、国债买卖、买断式逆回购等各类工具投放,并再提“适度宽松”。 4、跨周期与逆周期并存,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呵护态度有改变,更多是指货币政策既要平抑短期波动,也要兼顾长期目标,是央行基于中美关系、国内经济基本面等做出的相机调整。 5、央行依然会综合运用 OMO、MDS、MLF、国债买卖等工具,常态化呵护流动性,但效力更强的货币政策工具,如降息等,落地节奏可能会有所滞后。 第三,11 月份 OMO 净回笼力度,同样未超季节性。 尽管 11 月 OMO 一度持续净回笼,存量余额也回落至 5000 亿以下,创 8 月份以来新低,但较 10 月末降幅约 1.5 万亿,这一幅度并未明显偏离过去几个月平均水平。 11 月上旬 3MMDS 净投放为 0,可能与国债买卖重启有关。参考 10 月份最后 4 个工作日 200亿投放,以及去年行情,预计 11 月份国债净买入规模在 1000-2000 亿。 若如此,意味着 11 月份短期、中期和长期基础货币可能并未明显收缩。 第四,加快中小银行供给侧改革,需要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今年及未来一段时期,监管层对于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聚焦点,在于供给侧改革和公司治理优化,通过并购重组、村改支等方式,加快风险出清,而对业务层面的管控力度相对温和,“以时间换空间”最终实现改革化险目标。这意味着农商行金市业务在全行或仍将占据重要地位,货币政策对于市场的呵护依然会偏友好,流动性传导链条仍有望得以维系。 第五,不排除央行对银行 Q4 信贷投放进行引导。尽管央行在 Q3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一中,已经明确表示,贷款增速略低一些也是合理的。但我们一直认为,弱化规模≠不要规模。特别是对于国有大行而言,若出现信贷剧烈缩表,对于稳定市场预期不利,甚至会对弱资质信用主体形成伤害。 因此,考虑到当前信贷较弱,3M 跨年票据利率在 10 月末一度降至 0 附近,以及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配套贷款投放进度可能不快,不排除央行会适度引导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若如此,司库基于预防性需求,可能会适度控制净融出规模,并对资金面形成一定扰动。 但关键取决于在央行引导下,信贷投放强度究竟如何?即是否会明显改善年内贷款,以及是否会影响 2026 年开门红。 参考 2023 年底三部门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后的信贷情况,11-12 月份信贷并未出现脉冲式增长,2024Q1 信贷也依然实现了较好的开门红,因此也不用过于担心以上两个问题。即: 1、2025 年 11-12 月份信贷或有边际改善,但预计强度不会太大,对月内资金有小幅扰动。 2、2026 年开门红贷款依然能实现较好增长,而存款在没有手工补息以及持续存在高息定期存款到期背景下,届时银行资负缺口有进一步走扩的可能。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呵护力度不足、信贷投放显著恢复、资金面超预期收敛。 -13%-7%-1%5%11%17%23%2024-112025-032025-07银行沪深300 行业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2 内容目录 1. 11 月份资金利率走势,总体符合季节性规律 .............................................................................. 3 2. “跨周期与逆周期”并存,货币政策呵护态度并未改变,但效力更强的货币政策工具落地节奏或有所滞后 ...................................................................................................................................... 4 3. 不排除央行引导银行加大 Q4 信贷投放力度 ................................................................................ 5 4. 风险提示 .................................................................................................................................................. 6 图表目录 图 1:2022 年以来 11 月临近中旬时资金面便会边际收敛(%) ................................. 3 图 2:截至 11 月 11 日,OMO 余额、较上月回落幅度皆为下半年每月同期中等水平(亿元) ..............................................................................................
银行业专题研究:年内资金面总体无大碍,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89M,页数7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