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网络视听内容创作者白皮书》发布

标题:《2025 年网络视听内容创作者白皮书》发布摘要:在数字浪潮的推动下,“全民创作者”不再是遥远的愿景,而已成为日常现实。每一个用户,每一部手机,都是一个创作终端;网络视听从单向的消费形态,转化为全民参与的社会文化实践,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作活力与表达热情,如何去构建一个去中心化、多元共生、创意丰富的网络创作生态,成为行业面临的新课题。9 月 19 日,2025 上海网络视听内容创作者大会在上海盛大开幕。会上发布《2025年网络视听内容创作者白皮书》(后称《白皮书》)。《白皮书》承接上一届主题“创作成就梦想”,以“众生成乐”为主题,面对 2025 年更复杂的产业生态与全球化挑战,将视角从个体发声拓展至生态构建的达成。探讨如何培育让万千声部持续交融的声场,如何让每一位创作者都能找到轨道、积蓄能量,并产生引力连接用户/产业,最终汇聚成生生不息的文明乐章。《白皮书》从“网络视听创作者的新生态”“AIGC 等技术发展对网络创作的影响”“网络视听产业与文化融合”“内容与技术融合下的多元创作”“创作者身份的破圈”“网络视听创作跨行业共振”“网络视听内容出海”等方面入手,以行业和创作者的双重视角,解析网络视听行业的现状与趋势。第一章 众声初鸣:网络视听创作者的新生态主要展示了网络视听行业的整体现状,包括行业规模、平台发展等方面,对比了行业如今相较于之前有了哪些新发展和变化。【全民创作:从兴趣驱动到产业支撑】全民创作迎来规模与结构的双重跃升。截至 2024 年底,网络视听产业规模突破 1.22万亿元,相关企业总数达到 75.7 万家,仅 2024 年就新增 12.5 万家,新增占比超过 16%。网络视频用户超过 10.7 亿,几乎覆盖全民网络用户;而短视频创作者账号规模也已达16.2 亿。全国每日短视频上传量突破 1.3 亿条。技术赋能,点亮全民创作力。 智能终端的普及、网络基础设施的升级,以及平台工具的持续优化,大幅降低了内容生产门槛。商业机制与流量激励的制度化,促使创作者逐步摆脱偶发性的“灵感输出”,转向可持续的职业路径,慢慢成为就业增量与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图表 1 2024 年网络视听创作者概况数据来源:《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2025.3【解析】:规模化一直是中国网络视听市场的重要特征与优势所在,而如今的网络视听规模已经几乎覆盖全民网络,快速增量时代已然落幕,网络视听内容产业逐步从寻求人数增量走向追求内容质量。而技术赋能成为加快网络视听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AIGC 的发展带来了网络视听行业的新变革。【平台生态:构建多层级创作者生态】多平台构建的多层级创作者生态数据来源:第 5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24.12【解析】:网络平台边界的不断拓宽,主流平台正与创作者携手打造全球最大规模、最具活力的创作体系。而不同平台间的差异,也在随着技术赋能与内容拓宽,不断缩小。如小红书平台正在转战二次元内容,而哔哩哔哩作为传统二次元和垂直类平台在尝试转型短视频作品,典型平台间的定义正在模糊。【跨界赋能:网络视听创作驱动产业与文化共振】网络视听正突破“娱乐消费”的边界,成为产业与文化融合的重要接口。线上文化作品的繁荣,也带动线下文创产品的丰富与发展。李子柒的回归再次点燃了抖音“百Young 非遗计划”。哔哩哔哩 UP 主小透明明 TM 深度解析梵高的艺术作品,转化为兼具实用功能与收藏价值的实体出版物《透明梵高》成为热销商品。历史知识类 UP 主李正老师与故宫联名礼盒《乾隆制造》,凸显了优秀创作者与传统文化 IP 跨界合作的巨大潜力。优秀文创作品为传统行业赋能【解析】:早期普遍认为,网络视听的发展对传统出版物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但当前网络视听内容创作的发展与延伸,对书籍类出版物重新赋能,焕发了新的活力。代表线上网络创作正在往线下产品发展,线上和线下商业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可以融合创新。【内容形态外延:从“单一作品”走向“场景解决方案”】网络视听创作的价值正在突破“单一作品”的传统定位,逐渐扩展至商业、就业和公共服务等多元场景,成为推动经济与民生的新型基础设施。创作者角色跃迁,在商业营销方面,创作者正在从“内容生产者”转变为 “场景方案设计师”。当前平台不再仅是内容分发渠道,更在成为 “解决方案的分发平台”。其算法推荐逻辑也在优化,从推荐“你可能喜欢看的内容”转向推荐“能解决你当下问题的方案”。如:“商业就是这样”“收摊时刻”“余光 Post”等播客,通过平台、品牌、创作者三方的结合,将商业合作本身转化为对听众有价值的内容产品。传统模式向新模式的转变【解析】:网络视听创作模式的转变,正在让网络视听从兴趣表达走向产业支撑,从文化产品成长为社会“新基建”。这不仅拓展了就业与经济空间,也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长期动能。第二章 和声渐起:内容与技术合奏,驱动多元创作本章从内容专业化、破圈共融、技术智能化、商业模式创新、内容出海等五个方面解析了未来网络视听创作的趋势。探讨当前网络视听在内容与商业发展上的多元价值。【精品内容专业化:深度内容沉淀长尾价值】数据显示,中长视频为主流的哔哩哔哩在 2024 年的平台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 102分钟。短视频平台抖音数据也显示,精选中时长视频(大于等于 30 分钟)的视频总量同比增长 207%。“中视频”创作生态愈加成熟,知识、文化与叙事类内容通过系列化、IP 化与跨平台复用,沉淀为可复看、可二创、可迁移的“抗衰资产”,在垂类社群中形成稳固的认同与信任。长视频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系列作品【解析】:随着流量时代的褪去,用户注意力正从“即看即走”的快消内容,转向“长观看、慢体验”的深度作品。平台分发逻辑也随之调整,更重视播放时长、收藏和长链路互动,推动创作者从“抢峰值”转向“养留存”。圈层文化推动内容生态从“爆款逻辑”迈向“信任逻辑”。精品内容通过系列化的优秀作品,形成长尾价值。【破圈共融:创作者打破身份边界,共筑内容新力量】网络视听新生态的主要趋势,融合共振是新时代关键词:1.专业与业余融合:内容创作者的重构与升维2.跨行业共振:“品牌”“文旅”等加入内容共创者大军3.中端创作者扩容:KOC 推动重塑内容创作格局4.跨世代结合,Z 世代与银发族共建数字社会的文化资产纪录片形式的个人表达Citywalk(城市漫步)带动城市文化的传播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小红书平台【解析】:“融合与共振”是未来网络视听创作发展的主题,当前趋势显示了四个方面的融合趋势:“专业与业余”“跨行业”“创作者内部”以及“不同世代的人群”间的破圈趋势。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创作者”与“评论者/文化博主”之间的角色边界日益模糊,交流与共创成为主题。而品牌方们在新时代,也不甘只是赞助者,而是通过深度参与内容策划与用户互动,成为故事的共同创作者。而城市文旅也在不断和网络创作融合,构建线上线下的城市文化 IP。跨年龄、跨行业的共创是未来的核心趋势。【技术智能化:AIGC 实用化或重塑创作生产力版图】AIGC 应用比例快速上升,广泛赋能创作者: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从“实验工具”加速转向“生产伙伴”,成为创作者的新型生产力引擎。据行业预测,到 2026 年,全球高达 90%的在线内容可能由 AI 生成,AIGC 正

立即下载
教育
2025-09-22
艺恩数据
13页
2.44M
收藏
分享

[艺恩数据]:《2025年网络视听内容创作者白皮书》发布,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44M,页数13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13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13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重点关注公司及盈利预测
教育
2025-09-21
来源:传媒行业周报:迎国庆档双11抢跑华为《智能世界2035》迎智能体互联网
查看原文
iOS 手游排行榜情况
教育
2025-09-21
来源:传媒行业周报:迎国庆档双11抢跑华为《智能世界2035》迎智能体互联网
查看原文
过去 7 天网页游戏情况
教育
2025-09-21
来源:传媒行业周报:迎国庆档双11抢跑华为《智能世界2035》迎智能体互联网
查看原文
热播综艺网络播放量排行榜(2025 年 9 月 15 日-2025 年 9 月 18 日)
教育
2025-09-21
来源:传媒行业周报:迎国庆档双11抢跑华为《智能世界2035》迎智能体互联网
查看原文
电视剧情况(2025 年 9 月 15 日-2025 年 9 月 18 日)
教育
2025-09-21
来源:传媒行业周报:迎国庆档双11抢跑华为《智能世界2035》迎智能体互联网
查看原文
拟上映的电影及基本情况
教育
2025-09-21
来源:传媒行业周报:迎国庆档双11抢跑华为《智能世界2035》迎智能体互联网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