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杭州实践观察及评级影响分析
区域专题研究 1 新质生产力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杭州实践观察及评级影响分析 公共融资部 李叶 李娟 引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我国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技术突破、产业融合与制度创新形成的先进生产力形态,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从区域发展看,新质生产力正成为重塑区域经济发展与竞争格局的关键因素,通过科技创新、要素重构和产业变革,强化产业链韧性、催生新兴业态,推动区域竞争从单一规模比拼转向科技创新能力、要素配置效率和产业协同水平的综合较量。一线城市具备资源要素等先天优势,“强者恒强”的头部城市格局仍难打破,但上下位城市间的竞争加剧,存在下位城市通过技术突破等偶发因素实现竞争力跃迁的可能性。在当前国家倡导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下,不同的城市可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在科技创新、要素配置、产业布局等维度形成差异化竞争,形成“核心引领、多点突破、协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新生态。 本文选取杭州市作为研究案例,主要是看到杭州市从阿里巴巴集团崛起到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再到以“六小龙”为代表的一批明星科创企业涌现,通过政策前瞻布局、双创生态培育和龙头企业带动,已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标杆城市。而回望三十年前,杭州市虽为浙江省省会,但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相对不高,重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尚未形成显著的产业优势,经济发展上面临着将被省内宁波市超越的局面。三十年内,杭州市通过数字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生产力跃迁,城市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其发展实践为新质生产力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典型样本。本文梳理了杭州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脉络与产业结构变迁,从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产业升级和新产业培育状况等方面出发,对杭州市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价。从政策顶层设计、制度创新举措、资源禀赋适配度、生态环境构建等方面总结了杭州市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经验启示,浅析了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后从信用评级角度出发,基于新质生产力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评价的影响,提出了构建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并改进现行评级方法与模型的建议。 新世纪评级版权所有 区域专题研究 2 一、 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分析评价思路 2023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并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关于新质生产力的定义和特征,2024 年 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从国内学者对新质生产力的概念研究看,学界普遍认可新质生产力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生产力”范畴。从其内涵特征看,其“新”指新质生产力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传统生产力,是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是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主要内涵的生产力;其“质”是强调在坚持创新驱动本质的基础上,通过关键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突破为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创新驱动力(周文和许凌云,2023)。新华社发布的系列文章《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系列述评》提出了形成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着力点和相关要素,指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实现人才强、科技强进而促进产业强、经济强。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以培育新产业为支撑。公平竞争、宽松宽容、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土地、资本、技术、数据等各类要素的高效配置等是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的基础。 鉴于新质生产力属于抽象的经济学概念范畴,目前针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尚无官方或权威、统一的测度标准,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评价及测度逻辑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从传统生产力要素构成出发,以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为一级要素构建评价体系(王珏,2024);第二类是从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和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出发构建评价体系,但因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理解存在差异而有所不同,如有的学者以科技创新、产业转型、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和现代金融为一级要素构建评价体系(成青青,2024),有的学者从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要素创新三个维度出发构建评价体系(李阳等,2024),也有咨询机构从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三个特征出发构建县域/市辖区新质生产力评价体系;第三类是在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实践路径或政策导向构建评价体系,如有的学者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现实,认为新质生产力是一个至少涵盖科技、绿色和数字方面的集成体,以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为一级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卢江等,2024);有的学者参考中央经济新世纪评级版权所有 区域专题研究 3 工作会议“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从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三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刘建华等,2024)。 以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相关官方文章和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研究为理论基础,我们认为新质生产力具有“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升级为导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阵地,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的”的关键特征,结合新质生产力形成及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我们从“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升级和新产业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链条出发,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产业升级和新产业培育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来刻画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 图表 1. 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分析评价思路 核心链条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升级和新产业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资本投入人才投入创新载体技术成果技术中介技术交易传统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培育人均产出人均投入底层要素制度创新资源禀赋创新生态劳动生产率能耗水平政策环境 数据来源:新世纪评级整理、绘制 二、 基于核心链条的杭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分析 2023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完成从技术突破到生产力质变的系统性升级,需在技术创新研发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市场”供需匹配机制等实现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新世纪评级版权所有 区域专题研究 4 果应用到产业和产业链上,打造和完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升级与新产业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链条。杭州市产业结构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呈现深度互嵌、双向驱动的特征。一方面,产业结构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生态圈跃迁,这一转型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应用场景与市场空间,同时产业生态的完善又进一步吸引人才、资本等要素集聚,
新质生产力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杭州实践观察及评级影响分析,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34M,页数34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