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行业简评:创新成果亮相展会,机器人产业加速场景落地
行业研究 行业简评 机械设备 证券研究报告 HTTP://WWW.LONGONE.COM.CN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后的所有说明和声明 [Table_Reportdate] 2025年08月15日 [table_invest] 超配 [Table_NewTitle] 创新成果亮相展会,机器人产业加速场景落地 ——机械设备行业简评 [Table_Authors] 证券分析师 王敏君 S0630522040002 wmj@longone.com.cn [table_stockTrend] [table_product] 相关研究 1.政策催化家用市场,关注细分专用需求——制冷设备行业2025中期投资策略 [table_main] 投资要点: ➢ 行业展会相继举办,彰显产业活力。2025年7月底,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办,60余款智能机器人集中亮相。2025年8月8日-12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办,200余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及百余款首发新品参展。在政策支持、资本投入、跨界协作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机器人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从展会显现的行业趋势看,部分整机企业的研发方向更聚焦于使用场景的落地,零部件厂商提供系统化方案的能力增强。从商业化角度看,机器人产品形态多样,不局限于人形,面向康养场景的外骨骼机器人等亦值得关注。 ➢ 政策引导模型攻关,打造应用示范标杆。近期《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发布,提出“到2027年,实现具身模型、具身语料等方面核心算法与技术突破不少于20项”等目标。为构建产业集群,政策从助力模型研发、打造公共平台等多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在应用落地上,提出以物流装配、工业制造、商业零售、医疗康养、家政服务等领域为牵引,开展场景征集与任务揭榜。此外,《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亦于近日发布,分阶段为机器人产品推广提供支持,包含未定型产品首试首用、首台(套)奖励、标杆场景建设等方面。从政策端看,对基础配套技术和细分环节的支持进一步明确,更加重视技术成果与场景需求的融合落地。 ➢ 行业合作,更好地适配垂直需求。回顾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即是重要的商业竞争力之一,这对于其他形态的机器人研发同样适用。区别于早期展会的单一样机展示,近期展会出现了更多的跨界案例,与传统领域企业的合作,有利于洞悉具体场景使用痛点,或将提升商业化落地的可能性。例如,智元机器人携手德马科技,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示物流作业的场景,智元精灵G1机器人主要从事分拣供包的工作,面对包裹的位置移动和正反堆叠等情况,能进行有效规划,确保作业流程有序推进。此外,纺服工业亦是重要的自动化应用场景,在北京展会,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展示了与缝制设备企业的合作案例,人形机器人融入服装车间完成既定任务。而在家用场景,具身智能大模型亦能为产品探索赋能,如海尔机器人与穹彻智能联合研发出家用洗护机器人,能够实现衣物投放、取衣收纳等功能。 ➢ 零部件厂商产品矩阵日益完善。从展品情况看,诸多厂商在提供单一零部件的基础上,扩展出提供“驱动-传动-控制”一体化关节模组的能力。减速器方面,部分企业产品谱系较全,可提供谐波、行星、摆线针轮多种方案。灵巧手方面,部分厂商可实现微型精密零部件的自研,可根据需求提供定制的手部精密减速器、无刷空心杯电机等。针对差异化需求,诸多厂家推出不同价格带的灵巧手产品,基础款产品价格有所下降。配置方面,灵巧手在负载、自身重量等参数上持续优化。基于性能和成本的改善,应用端增配灵巧手的意愿有所提升,不止于人形机器人,展会现场传统机械臂搭载灵巧手的演示有所增多。此外,除了驱动执行系统的厂商,触觉、视觉等感知系统领域的零部件厂商参展有所增加。 ➢ 关注外骨骼机器人等康养领域的产品落地。在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行动力方面,存在着刚性需求,因此这也是机器人类产品有望取得商业化订单突破的重要领域之一。以外骨骼机器人为例,能够以AI算法进行步态监测并进行参数调节,部分产品已经在康复、养老机构中使用。随着未来进一步降本,或有望在C端消费市场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 风险提示:产品和技术迭代不及预期风险、宏观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21%-5%10%25%41%56%71%24-0824-1125-0225-05申万行业指数:机械设备(0764)沪深300证券研究报告 HTTP://WWW.LONGONE.COM.CN 2/6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后的所有说明和声明 行业简评 行业展会相继举办,彰显产业活力。2025 年 7 月底,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办,60 余款智能机器人集中亮相。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和国家地方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共同发布《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合作倡议书》,倡导数据标准互认、数据与工具链共享、数据训练场开放,以推动产业链合作。2025 年 8 月 8 日-12 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办,200 余家国内外机器人相关企业及百余款首发新品参展。在政策支持、资本投入、跨界协作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机器人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从展会显现的行业趋势看,部分整机企业的研发方向更聚焦于使用场景的落地,零部件厂商提供系统化方案的能力增强。从商业化角度看,机器人产品形态多样,不局限于人形,面向康养场景的外骨骼机器人等亦值得关注。 政策引导模型攻关,打造应用示范标杆。近期《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发布,提出“到 2027 年,实现具身模型、具身语料等方面核心算法与技术突破不少于 20 项”等目标。为构建产业集群,政策从助力模型研发、打造公共平台等多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在应用落地上,提出以物流装配、工业制造、商业零售、医疗康养、家政服务等领域为牵引,开展场景征集与任务揭榜。此外,《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亦于近日发布,分阶段为机器人产品推广提供支持,包含未定型产品首试首用、首台(套)奖励、标杆场景建设等方面。从政策端看,对基础配套技术和细分环节的支持进一步明确,更加重视技术成果与场景需求的融合落地。 1.跨界合作推进机器人的场景化应用 行业合作,更好地适配垂直领域需求。回顾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即是重要的商业竞争力之一,这对于其他形态的机器人研发同样适用。区别于早期展会的单一样机展示,近期的展会出现了更多的跨界案例,与传统领域企业的合作,有利于洞悉具体场景使用痛点,或将提升商业化落地的可能性。 工业产线任务模式相对固定,成为探索人形机器人训练的重要场景。例如,智元机器人携手德马科技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示了机器人物流作业的场景,智元精灵 G1 机器人主要从事分拣供包的工作,面对包裹的位置移动和正反堆叠等情况,能进行有效规划,确保作业流程有序推进。此外,纺服制造业亦是重要的自动化应用场景,在北京展会,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展示了与缝制设备企业的合作案例,人形机器人融入服装车间完成既定任务。 图1 智元携手德马科技展示物流中心作业场景 图2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领航者 2 号”机器人 资料来源:智元机器人官方
[东海证券]:机械设备行业简评:创新成果亮相展会,机器人产业加速场景落地,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74M,页数6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