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业2025年下半年投资策略:聚焦高成长,布局卫通,把握行业新节点
证券研究报告2025年7月11日行业:通信增持 (维持)聚焦高成长,布局卫通,把握行业新节点——2025年下半年投资策略 分析师:刘京昭 SAC编号:S08705230400052主要观点1. 运营商业绩稳健增长,“新质生产”转型发展正当时:营收、利润规模稳中有进,云业绩增长较快;资本开支收缩,优化结构向新算力域倾斜。2.AI业绩贡献显现,25年资本支出仍将高速增长:AI业绩贡献显现,投资具备持续性;2025年美国科技四巨头资本支出仍将高速增长。3.AI迈向“生产力重构”阶段,算力国产替代势在必行:通信行业从“连接赋能”向“智能驱动”跃迁,AI从“工具辅助”迈向“生产力重构”阶段;算力国产替代势在必行,海光、中科曙光合并打造国产芯片龙头标杆。4.卫星星座进入常态化发射阶段,6G与NTN网络深度结合。5.算力模组推动端侧AI落地,通信模组在机器人中实现规模化应用:AI算力模组解决多层次硬件需求,推动端侧AI落地;无线通信模组已经在机器人中实现规模化应用。投资建议维持通信行业“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地缘政治风险、AIGC行业发展不及预期。3运营商业绩稳健增长,“新质生产”转型发展正当时Ø 营收、利润规模稳中有进,云业绩增长较快。在营业收入方面,2024年,中国移动、电信、联通营业收入为10407.59 、5236、3895.8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2%、3.10%、4.56%。其中,AI拉动国资云应用,移动云/天翼云/联通云收入分别至1004/1139/686亿元,同比增长20.4%/17.1%/17.1%。Ø 资本开支收缩,优化结构向新算力域倾斜。2025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资本开支预计同比-8.5%、-10.6%、-10.4%。但算力方面投资同比将+0.5%、+22%、+28%,中国移动宣布将25%的预算373亿元用于算力升级,智算规模目标34EFLOPS。图1 24、25年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情况对比资料来源:通信产业网,上海证券研究所4 AI业绩贡献显现,25年资本支出仍将高速增长Ø AI业绩贡献显现,投资具备持续性。AI业务对于云业务业绩具备直接拉动作用——企业客户会直接使用AI训练、推理等算力资源。其中,AWS的 AI业务增速是AWS自身增长速度的三倍以上;微软营收增速中有12个百分点是由AI业务带来的;谷歌的Gemini大模型API调用量在6个月增长了近40倍。Ø 2025年美国科技四巨头资本支出仍将高速增长。最新财报电话会显示,微软计划2025年资本支出将环比增加;亚马逊计划2025年投入1000亿美元资本支出,增速将接近30%,谷歌计划在2025年投入750亿美元资本支出,增速将超过40%。Meta预计2025年资本支出为600亿-650亿美元,增速将高达60%-75%。四巨头2025年资本支出总额将超过3200亿美元,总增速约为30%(约合2.3万亿元)。图2:美国四大科技公司2025年资本支出计划资料来源:《财经》,上海证券研究所5AI迈向“生产力重构”阶段,算力国产替代势在必行Ø 通信行业从“连接赋能”向“智能驱动”跃迁,AI从“工具辅助”迈向“生产力重构”阶段。DeepSeek作为全球第一梯队推理模型,具备轻量化、低成本、高性能的核心优势,R1模型在多个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价格仅为chatgpt o1的几十分之一。Manus以“数字代理人”形态推动AI从工具向自主决策体跃迁,实现AI智能体行业应用的突破。Ø 算力国产替代势在必行,海光、中科曙光合并打造国产芯片龙头标杆。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再度升级。1月15日,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工业与安全局再发管制政策,限制流片的芯片规格上限从过去的7纳米扩大至了“16或14纳米”。 5 月 25 日,海光披露正在筹划吸收合并中科曙光。海光的CPU、DCU是作为“大脑”,曙光的服务器、存储、HPC系统乃至液冷技术和云计算解决方案是“躯干”和“生态” 。两者结合,意味着从底层芯片设计到上层系统应用和服务的垂直一体化能力得到强化。图3 大模型性能比较资料来源:朗科智算,上海证券研究所6卫星星座进入常态化发射阶段,6G与NTN网络深度结合Ø 国内卫星星座已进入常态化发射阶段。“千帆”星座(也称“G60星链”)初期目标为1.2万颗,到2030年打造一个拥有1.4万多颗低轨宽频多媒体卫星的组网。其中2024年发射并运行至少108颗卫星,提供初步的商业服务;2025年预计实现648颗星的区域网络覆盖。GW星座是我国第一个巨型卫星互联网计划,也是我国首个空天一体6G互联网计划,GW星座共计规划发射12992颗卫星,目前已实现第四次批量组网发射。Ø 6G与NTN网络深度结合。与蜂窝网络相比,现有卫星通信仍依赖成本高昂的专用用户终端。TN 和 NTN 的全面一体化将改变这一现状,显著提升用户体验。通过一体化,卫星通信行业可以充分利用蜂窝网络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经济红利,将终端成本和服务价格降到更具吸引力的水平。TN 和 NTN 的一体化设计,也将克服不同卫星系统之间的差异障碍,使得用户可以在不同运营商的地面网络和非地面网络之间自由漫游。图4 卫星互联网事件汇总资料来源:中科空天,电子技术应用ChinaAET,上海证券研究所6月6日卫星互联网低轨04组卫星发射升空,04组卫星使用Ka等频段载荷,主要为用户提供宽带通信、互联网接入等服务,这是中国星网的“国网(GW)星座”第四次批量组网发射。5月29日首次海上软着陆回收试验圆满成功,这是液体可复用火箭研制进程中的重大突破,箭元科技成为国内首个实现“液氧甲烷+不锈钢+海上软着陆回收”技术突破的企业。5月21日力箭一号采用“一箭6星”的方式,将6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该批卫星主要用于城市规划、环境监测、气象探测等领域。5月17日成功发射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5月14日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发射,我国整轨互联太空计算星座“三体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本次发射的一箭12星,最高单星算力达744TOPS(每秒744万亿次计算),整体具备5POPS(每秒5千万亿次计算)在轨计算能力和30TB存储容量。4月29日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4月11日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七号4月1日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手机宽带直连卫星、天地网络融合等技术试验验证。3月30日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六号,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多频段、高速率卫星通信技术验证3月12日长征八号遥六运载火箭以“一箭十八星”方式将千帆星座第五批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具备了全系统发射能力。2月11日长征八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2组卫星发射升空7算力模组推动端侧AI落地,通信模组在机器人中实现规模化应用u AI算力模组解决多层次硬件需求,推动端侧AI落地。随着模型的不断优化改进,其在泛化性上已经有了较大提升,能够在保证端侧模型轻量化的同时,适应端侧场景的复杂多变。AI算力模组可以解决端侧场景硬件算力不一和能效问题,目前已经能够承担更多计算量,减轻云端服务器的计算负担,更多硬件终端能够搭载更智能的“大脑”。u 无线
[上海证券]:通信行业2025年下半年投资策略:聚焦高成长,布局卫通,把握行业新节点,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13M,页数10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