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
— 2 —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二〇二五年六月 — 3 — 目 录 一、2024 年气候变化总体情况...........................6 二、加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 ...................8 (一)强化气候变化监测预测预警 .....................8 (二)加强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 ...................9 (三)强化综合防灾减灾救灾 ........................10 (四)强化重大灾害防范应对 ........................11 三、提升自然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12 (一)水资源 ......................................12 (二)陆地生态系统 ................................14 (三)海洋与海岸带 ................................15 四、强化经济社会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16 (一)农业与粮食安全 ..............................16 (二)健康与公共卫生 ..............................17 (三)城市与人居环境 ..............................18 (四)敏感二三产业 ................................19 五、构建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 ........................21 (一)构建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土空间 ..................21 (二)强化区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 ....................22 — 4 — 六、推动适应气候变化的保障机制建设 ..................22 (一)完善财政金融支撑 ............................22 (二)强化科技支撑 ................................23 (三)加强科教宣传 ................................24 (四)深化国际合作 ................................24 — 5 — 前 言 2024 年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高约 1.55℃,首次超过 1.5℃温升红线。在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事件的共同影响下,中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暖湿气候特征明显,雨涝灾害突出,多地发生破纪录或造成严重灾害的高温、暴雨、台风、寒潮、强对流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给中国带来严重不利影响,亟须全面提升气候适应能力。 2024 年,各有关部门持续落实《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2035》,并根据《适应气候变化工作要点》任务安排,继续推进适应气候变化重点工作取得实效:气候变化监测预测预警能力不断强化,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逐步深入,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不断提升,气候变化风险排查和应急防范水平持续增强,重大水利工程持续高质量发展,林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稳步提高,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农业应变减灾能力与生态系统韧性不断巩固,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逐步深化,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不断提升,敏感二三产业的气候韧性水平持续增强,全社会自觉参与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体系”,为进一步推动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提出新要求。本报告对中国 2024 年适应气候变化进展与成效进行系统总结,旨在增进各方对适应工作的了解,持续推进各层级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分享中国实践和经验,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和全球气候治理作出积极贡献。 — 6 — 一、2024 年气候变化总体情况 气温偏高,持续时间长。2024 年,中国平均气温为 10.9℃,较常年1(9.89℃)偏高 1.01℃,超过 2023 年平均气温(10.71℃),成为 1961 年以来最暖年。季节上,四季气温均偏高,冬季冷暖起伏大,春、夏、秋季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空间分布上,全国各地总体呈现一致偏暖特征,北京、天津等 19 个省(区、市)气温为 1961年以来最高,7 个省(区、市)气温为历史第二高,3 个省(区、市)气温为历史第三高。全年达到极端高温事件标准的站次数占全国监测总站数的比例为 0.59(站次比),较常年值偏多 0.47(站次比)。平均高温(日最高气温≥35.0℃)日数达 15.6 天,较常年偏多 6.6天,为 1961 年以来第二多,仅次于 2022 年。 图 1 全国年平均气温 降水偏多,暴雨频发。2024 年,全国平均降水量 697.7 毫米,为 1951 年以来第四多,较常年同期偏多 9.0%,全年共出现 41 次大 1 常年值为 1991—2020 年平均,下同。 — 7 —范围降水过程,其中 18 次达到强等级,4 次达到特强等级。年累计暴雨站日数为 8186 站日,较常年值偏多 31.3%。雨季平均降水量偏多且南北分布不均,华南前汛期和东北雨季的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且开始时间略早,江淮、长江中下游梅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 50%以上,华北雨季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 83%。七大江河流域中,辽河流域降水量为历史第二多,珠江流域为历史第四多,其余流域降水量均较常年同期偏多。受强降雨和高温融雪共同影响,2024 年,全国大江大河发生编号洪水数量为 1998 年以来最多。 图 2 全国年平均降水量 台风偏多,登陆强度强。2024 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 26 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同期(25.1 个)偏多 0.9 个。其中有 9 个台风登陆中国,较常年同期(7.2 个)偏多 1.8 个。特别是 2024 年 9 月以后,共有 6 个秋台风登陆中国,具有登陆强度强、致灾影响大的特点,其数量为 1949 年以来同期之最,影响持续至 11 月中旬,平均强度也显著高于常年水平。 — 8 — 寒潮影响范围广,强度大。2024 年,中国共出现 33 次冷空气过程,较常年偏多 3.9 次,其中有 5 次达到寒潮等级。1 月 19 日至 23日的全国型寒潮天气过程,综合强度为 1991 年以来 1 月同期第四强,导致北方和中东部地区出现大幅降温,最大降温幅度超过 8℃的面积达 617.4 万平方公里,西南地区东部至江南等地出现强雨雪天气。2月,中东部大部地区出现两轮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其中 18 日至 23 日寒潮过程综合强度为 1961 年以来 2 月冷空气过程第二强。 强对流天气早发,致灾性强。2024 年,中国共发生 32 次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较过去五年平均(42 次)偏少。首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在 2 月 19 日至 21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68M,页数33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