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深度一:锂金属负极:负极长期方向,关注各工艺领先企业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 投资逻辑 核心观点:锂金属负极较石墨、硅碳可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为固态电池负极侧长期迭代方向;国内外企业已逐步应用锂金属负极方案,首款锂金属负极全固态电池已实现上车路测;工艺上,压延法率先实现规模化落地,向更薄迭代, 长期也建议关注蒸发镀、液相法;格局上,锂企、负极厂、箔材厂多方参与。建议积极布局各个工艺路线的领先企业。 锂金属负极:可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为负极长期迭代方向。传统的负极材料石墨的循环性能好,但理论容量低;硅基负极理论容量高,但充放电过程中膨胀过大;锂金属拥有超高理论比容量和较低的电化学电位,根据欧阳明高院士,国内 2030 年前重点突破 500Wh/kg 电池,正负极侧主要依赖负极迭代,硅负极在助力电池能量密度突破 400Wh/kg 后的边际提升有限,锂金属负极已定性为负极侧长期迭代方向。 痛点:锂枝晶构成产品应用的主要瓶颈。锂金属的高活性和其表面 SEI 的锂离子扩散能垒较高会促进锂枝晶的形成,锂金属的不均匀沉积和枝晶生长会引发锂的体积膨胀、死锂产生、SEI 破裂、极化电压增大、电池短路等问题,构成当前主要瓶颈,人工 SEI 膜、改性集流体、引入固态电解质是主要的改善锂枝晶的手段。 市场:国内外企业逐步应用,30 年固态电池用锂金属出货有望达 7700 吨。当前大多数企业仍采用更为成熟的硅碳负极,海外日产、LG、SK On、Solid Power、Factorial Energy,国内宁德时代、清陶能源等逐步应用锂金属负极方案,今年初全球首款锂金属负极全固态电池上车(奔驰)路测。当前锂金属负极出货较少,我们假设 2030 年全固态电池出货 180GWh,锂金属负极渗透率 20%,采用双面 20um 锂箔,测算锂金属用量约 7700 吨,市场近百亿元。 工艺:压延法率先实现规模化落地,长期看关注蒸发镀、液相法。我们认为压延法率先实现规模化落地,但机械加工对于制备 20um 以下超薄锂带有所限制。长期看,5-6um 是更为理想的锂层厚度,锂带过厚会导致锂的冗余,带来重量冗余,不利于能量密度的提升,也推高了成本。一方面,压延法仍有将锂带持续做薄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液相法、气相沉积法是潜在发展的方向,这两种工艺均可制备超薄锂带,但是离规模化量产仍有较大距离,气相沉积法在提升沉积速率、液相法在提高均匀性&提升铜锂浸润性上仍有较大迭代空间。 格局:锂企、负极厂、箔材厂多方参与,积极布局分工艺的领先企业。锂企如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天铁科技等,背靠丰富的锂资源和金属锂产能布局,在原材料金属锂锭的制备上具备成本、质量优势;负极厂如璞泰来、道氏技术、贝特瑞等同时在硅碳负极、锂金属负极上形成布局;箔材厂如中一科技、英联股份等也涉足锂金属负极。按工艺划分,天铁科技、赣锋锂业在压延法上领先,英联股份在蒸发镀上领先,道氏技术、中一科技等在液相法上领先。 投资建议 锂金属负极构成固态电池负极侧长期发展路线,我们认为压延法率先实现规模化落地,长期看液相法、气相沉积法是潜在发展的方向。建议积极布局各个工艺的领先企业。 风险提示 产业化不及预期、路线迭代风险。 行业深度研究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2 扫码获取更多服务 内容目录 一、趋势:锂金属负极为负极长期迭代路线,锂枝晶问题待突破........................................ 4 1.1 锂金属负极为负极长期迭代路线............................................................ 4 1.2 技术发展的痛点在于锂枝晶生长............................................................ 8 二、工艺:压延法率先落地,长期可关注蒸发镀、液相法............................................. 10 2.1 挤压/压延法:当前最为成熟的工艺........................................................ 10 2.2 蒸发镀&液相法:突破厚度瓶颈的新工艺.................................................... 10 2.3 展望:压延法率先实现规模化落地,蒸发镀、液相法前景可期................................. 12 三、格局:锂企、负极厂、箔材厂多方参与,压延工艺占当前主导..................................... 15 四、投资建议................................................................................... 16 4.1 天铁科技:主营轨道减震产品,锂化物产品逐步放量,锂金属负极合作欣界能源................. 16 4.2 赣锋锂业:世界领先的锂生态企业,金属锂、固态电池布局充分............................... 17 4.3 英联股份:领先的消费品金属包装产品提供商,跨界布局复合集流体、锂金属负极前景可期....... 18 4.4 道氏技术:铜冶炼支撑业绩,单臂管、硅碳逐步放量,布局液相法锂金属负极................... 19 4.5 中一科技:电解铜箔企业,布局有锂金属负极............................................... 20 五、风险提示................................................................................... 20 图表目录 图表 1: 负极在当前动力电池成本占比一般不超过 15%................................................ 4 图表 2: 负极材料分类,锂金属负极为长期迭代方向 ................................................. 4 图表 3: 锂金属负极拥有理论上更高的能量密度、快充能力 ........................................... 5 图表 4: 全固态电池材料体系迭代路线 ............................................................. 5 图表 5: 固态电池负极侧迭代路线 ................................................................. 5 图表 6: 硫化物固态电池,正负极迭代 roadmap...................................................... 6 图表 7: 海外企业已有较多采用锂金属负极路线 .............

立即下载
化石能源
2025-07-06
国金证券
姚遥
22页
2.22M
收藏
分享

[国金证券]:固态电池深度一:锂金属负极:负极长期方向,关注各工艺领先企业,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22M,页数22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22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22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主要推荐标的盈利预测及估值(截至 2025 年 7 月 4 日)
化石能源
2025-07-06
来源: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AIDC系列深度(三):海外大厂引领高压直流革命,800V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
查看原文
目前机架电源方案输出为 50V 直流 图表29:预计未来服务器将支持高压直流输入
化石能源
2025-07-06
来源: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AIDC系列深度(三):海外大厂引领高压直流革命,800V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
查看原文
2024 年公司推出符合 OCP ORv3 规范的机架式电源解决方案
化石能源
2025-07-06
来源: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AIDC系列深度(三):海外大厂引领高压直流革命,800V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
查看原文
中恒电气最新发布 60KW~125KW、800V 大功率整流模块
化石能源
2025-07-06
来源: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AIDC系列深度(三):海外大厂引领高压直流革命,800V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
查看原文
台达 AI 数据中心 800V HVDC 解决方案
化石能源
2025-07-06
来源: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AIDC系列深度(三):海外大厂引领高压直流革命,800V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
查看原文
百度“瀚海”电源系统可支持 270V、750V 直流输出
化石能源
2025-07-06
来源: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AIDC系列深度(三):海外大厂引领高压直流革命,800V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
查看原文
ai总结
AI智能总结
本报告分析了锂金属负极作为固态电池负极长期迭代方向的技术优势、市场前景及工艺路线,并梳理了行业竞争格局。 1. 锂金属负极凭借超高理论比容量(3.86Ah/g)和低电化学电位,成为突破500Wh/kg能量密度的关键路径,但锂枝晶生长问题仍是当前主要技术瓶颈。 2. 市场进入应用初期,2030年固态电池锂金属负极需求预计达7700吨(对应百亿市场),奔驰已率先实现全球首款锂金属负极全固态电池上车路测。 3. 压延法凭借成熟度成为当前主流工艺,但制备20μm以下超薄锂带存在局限;蒸发镀和液相法作为下一代技术,在超薄化方向更具潜力但需解决沉积速率和均匀性等问题。 4. 产业链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锂企(赣锋、天齐)、负极厂(璞泰来、贝特瑞)和箔材厂(中一科技)三大阵营分别依托资源、技术和工艺优势参与布局。 5. 技术路线尚未收敛,建议同步关注压延法(天铁科技)、蒸发镀(英联股份)和液相法(道氏技术)等不同工艺领先企业的产业化进展。
热门报告
加入社群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